APP下载

古籍整理中的辨伪例说

2012-04-02罗琴

关键词:古籍整理王昌龄

罗琴

(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0047)

古籍整理中的辨伪例说

罗琴

(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0047)

辨伪是古籍整理的重要工作。本文在总结历代学人关于辨伪理论及方法的基础上,以古籍整理实践中的九个典型实例,具体说明辨伪的方法:考证作者的生平事迹,审核作品的思想内容,检验作品的语言风格,查阅历代的相关书目,寻找各种有用的旁证等,以期尽可能恢复古籍原貌。

古籍整理;辨伪;实例

古书中的疑伪之作屡见不鲜。由于编辑或抄刻的疏误,造成某些作品张冠李戴,或者一篇作品在几部书中重复出现,因而造成疑误,这不一定是原作者有意的剽窃和伪造,但是需要辨别鉴定。当然,对于有意剽窃或伪造的作品,尤其需要辨别鉴定。凡所题作者姓名并非真正作者的古代著作,一般称为伪书、伪作。

伪书、伪作古已有之,汉代刘向、刘歆已经开始辨伪工作。宋代自仁宗以后,辨伪成为一种风尚。清代辨伪成绩卓著,近、现代学者亦多重视此项工作。“辨伪”能尽可能恢复古书原貌,是古籍整理的重要工作。

如何辨伪?历代学人有丰富的实践,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辨伪方法。

明人胡应璘的《四部正讹》辨析伪书100多种,并提出八条鉴别伪书的方法:“凡核伪书之道,核之《七略》,以观其源;核之群《志》,以观其绪;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核之文,以观其体;核之事,以观其时;核之撰者,以观其托;核之传者,以观其人。核兹八者,而古今赝籍无隐情矣。”

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所说的审定史料的方法,也适用于辨别伪书、伪作。胡适认为,凡审定真伪,须要有证据,方能使人心服。这种证据,大概可分五种:(一)史事。书中的史事,是否与作书的人时代相符,如不相符,即可证明那一本或那一篇是假的。(二)文字。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字,不致乱用,作伪书的人多不懂这个道理,故往往露出作伪的痕迹来。(三)文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体,一个人也有一个人的文体,后人尽管仿古,古人绝不会仿今。(四)思想。凡能著书立说成一家言之人,其思想学说总有一个系统可寻,决不会有大相矛盾之处,故看一部书里的学说是否能联络贯串,也可帮助证明那书是否真的。大凡思想进化,有一定的次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即有那个时代的思想。大凡一种重要的新学说发生以后,决不会完全没有影响。(五)旁证。还有一个证据是从别处寻出的,故名为旁证。

其实,辨别古籍真伪,实质上就是考证。简单地说,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查阅历代书目;二、寻找各种旁证;三、审核作品内容;四、检验作品风格。

下面,以我们在古籍整理中辨伪的实践及实例,具体说明辨伪的方法。

例一:

《全唐诗》卷一四二王昌龄诗有《遇薛明府谒聪上人》:

欣逢柏梁故,共谒聪公禅。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阴崖常抱雪,枯涧为生泉。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

同书卷一六〇又作孟浩然诗,题目为《陪李侍御访聪上人禅居》,首句为“欣逢柏台友”。《孟浩然集》卷三收录此诗。

[辨证]王诗中首句的“柏梁”,乃汉武帝所造台名,唐代无,且亦未听说唐世有人所公认、可与汉武柏梁台相配之台,因此所谓“柏梁故”不可解,与题目中的“薛明府(唐人称县令为明府)”似亦无涉。而孟诗中的“柏台”,正与其诗题契合,李侍御官监察御史或殿中侍御史,其所属之官署为御史台。御史台别名正是“柏台”。因此,应为传抄中误写而混入王昌龄集,此诗应断归孟浩然。

例二:

《文苑英华》卷二四二、《全唐诗》卷一四〇王昌龄诗有《淇上酬薛据兼寄郭微》:

自从别京华,我心乃萧索。十年守章句,万里空寥落。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拂衣去燕赵,驱马怅不乐。天长沧州路,日暮邯郸郭。酒肆或淹留,渔泽屡栖泊。……淇水徒自深,浮云不可托。……

《全唐诗》卷二一一作高适诗,题为《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高常侍集》卷七收录此诗。

[辨证]淇上,今河南省北部淇水沿岸。考高适生平,曾寓居淇中多年,其诗集中颇多淇上之作,如《淇上别业》《淇上别刘少府子英》《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等。又诗中自叙有北上蓟门……栖泊渔泽之语,无一不与高适生平相契。而考王昌龄生平,则未尝涉足淇上,可知此诗当断归高适。

例三:

《全唐诗》卷一二三李颀诗有《百花原》:

百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己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国秀集》《万首唐人绝句》《三体唐诗》《唐诗镜》等均作李颀诗,题目或作《旅望》。而《全唐诗》卷一四三题《旅望》,作王昌龄诗。《唐百家诗选》、明铜活字本等亦作王昌龄诗。

[辨证]百花原,一作白草原,地名。其故地有二说,一曰白草原即白草军,为萧关县治,在今甘肃固原东南。《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关内道》:“(原州)萧关县,本隋他楼县,大业元年置,神龙三年废。别立萧关县,以去州阔远,御史中丞侯全德奏于故白草军城置,因取萧关为名(见谭优学《王昌龄行年考》)。二曰白草原在甘肃与宁夏之间,甘肃靖远附近。小白草原在宁夏会宁县西北二百二十里,大白草原在会宁东北,大小白草原北临黄河,西接甘肃靖远,东临屈吴山。黄河在会宁北二百七十里,靖远距河仅一里,而白草原又靠河,不难在这一带望见黄河。(见李珍华、傅璇琮《王昌龄事迹新探》)考李颀事迹,无河西、陇右边塞之行的经历,王昌龄则有“出塞复入塞”的行迹(见王诗《塞下曲四首》),故此诗应断归王昌龄。

例四:

《松窗杂记(录)》非杜荀鹤作。

元末明初人陶宗仪辑、明人陶珽重校、清顺治三年(1646)两浙督学周南李际期宛委山堂刊刻《说郛一百二十卷》,所收《松窗杂记》,署名“唐杜荀鹤”。

又:陶宗仪辑、张宗祥重校、民国十六年(1927)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说郛一百卷》,所收《松窗杂录》,署名“唐杜荀鹤九华山人”。前书共收八则:一、“唐进士赵颜于画工处得一软障……”;二、“有王生者不记其名业……”;三、“玄宗幸东都……”;四、“玄宗好走马击球……”;五、“玄宗自临淄王为潞州别驾……”;六、“玄宗何皇后始以色进……”;七、“开元中有程修己者善画……”;八、“狄相公为相……”。

后书仅有二条:一、“唐进士赵颜……”;二、“有王生者……”。

后书又有《松窗杂录一卷》,署名“唐李濬”,收有五条:一、“玄宗幸东都……”;二、“上好马上击球……”;三、“上自临淄王为潞州别驾……”;四、“何皇后始以色进……”;五、“大和开成中有程修己者……”。

后两种《松窗杂录》加在一起,恰与前书《松窗杂记》八条一致。两书内容相同,文字小异。

[辨证]清编《四库全书》收有李濬《松窗杂录》一书,凡十一条。该书提要云:“案此书书名撰人诸本互异。《唐志》(按:即《旧唐书·经籍志三》)作《松窗录》一卷,不作撰人。《宋志》(按:即《宋史·艺文志五》)作《松窗杂录》一卷,题李濬作。《文献通考》作《松窗杂录》一卷,题韦濬作。《历代小史》则书名与《通考》同,人名与《宋志》同,盖传刻舛伪,未详孰是。”又称“书中记唐明皇事颇详整可观”,肯定该书有些史料价值。此《松窗杂录》为李濬所作无疑。根据现有史料,唐代至少有四个名李濬者:

一、《旧唐书·良吏传下》:“李濬,陇西人。睿宗即位,加银青光禄大夫。开元初,授润州刺史、江东按察史,累封真源县子,寻拜虢、潞二州刺史,又拜益州长史、剑南节度使、摄御史大夫。八年卒官,赠户部尚书。又:其子麟,相肃宗。”

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赵郡李氏”东祖“叡”之后第十四代:“濬,武康令。”

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上》:“濬,郓州刺史。”

四、《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上》:后魏定州刺史乞豆之第五代:“益州长史濬。”

《四库全书》本《松窗杂录》前言云:“濬忆童儿时,即历交公卿间,叙次国朝故事,兼多语其遗事特异者,取其必实之迹,暇日缀成一小轴,题曰《松窗杂录》。”按其书之内容,撰者必在安史之乱以后,即唐玄宗入蜀之后。而陇西人李濬死于开元八年(720),显然不是《松窗杂录》的作者。所云“何皇后”云云,恐有错讹。据《唐书·后妃传》,唐玄宗有武皇后,有杨贵妃,有杨皇后,而未记何皇后。宰相后裔的两个李濬及宗室的李濬,皆不知其生活时代,亦不知其生活经历,故难以认定谁是撰《松窗杂录》者。

《说郛》中署名杜荀鹤作的《松窗杂记》,其内容只是《四库全书》本《松窗杂录》的一部分,而晚唐人杜荀鹤距开元、天宝已久,他僻处于池州石埭(安徽石台),决无“童儿时即历交公卿间,叙次国朝故事”的经历。显然,托名杜荀鹤撰的《松窗杂记》或《松窗杂录》,绝非杜荀鹤所作。

例五:

《苏学士文集》卷一三有《石曼卿诗集序》一文,但石介《徂徕集》一八也有此文。

[辨证]宋魏齐贤、叶棻编《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〇七收有此文,题石守道作。北宋末无名氏编成的《宋文选》卷一七亦引石守道著此文。南宋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卷一云:“石曼卿诗……晚得其集,石徂徕作序,称其与穆参军以古文自任,而曼卿尤豪于诗。”石介,字守道,号徂徕先生,天圣进士,官至太子中允、直集贤院,支持庆历革新,主张诗文革新,与石曼卿有交往。此文宋人编集、宋人引评均作石介之作,其思想内容(如:“诗之于时,盖亦大物”、“托讽物象之表,警时鼓众”、“知诗之原于古,致于用而已矣”)又与石介其人之主张相符,而没有旁证能证明是苏舜钦所作,故断定此文为石介所作。

例六:

《奇题水月二首》,《吴都文粹》卷八署苏舜钦作,《吴郡志》卷三三亦载此二诗,署名为赞宁。

[辨证]赞宁,宋初杭州龙兴寺僧,宋太宗诏对滋福殿,命修《高僧传》。著有《内典集》《外学集》。清厉鹗辑撰《宋诗纪事》,于九十一卷中依据《吴郡志》选录赞宁《寄题水月禅院》,即《寄题水月》之第一首。诗中有“人我绝时隈树石,是非来处接帆樯”,有一种远离世俗的禅趣,乃僧人口吻,不似苏舜钦之作。考《吴郡志》卷三三载赞宁《寄题水月》二诗后,紧接“庆历七年苏舜钦记,予乙酉岁夏四月”云云(即苏舜钦《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原文开头)。郑虎臣编辑《吴都文粹》时,对《吴郡志》不及细察,误把以下引文的开端,当作以上引文的结尾,遂使《吴郡志》《吴都文粹》二书虽同引《寄题水月》,但所署之作者却迥异。

例七:

雍正《浙江通志》卷三七六载文同词《天香引》二首,其一《游嘉禾南湖》,其二《拜和靖祠》。

[辨证]嘉禾,今浙江嘉兴。和靖,即林逋,和靖祠在杭州西湖。考文同生平,从未到过浙江嘉兴或杭州,不可能游览嘉禾或亲自拜谒和靖祠,故两首词非文同作。据唐圭璋《全宋词》考,后一首撰人为元人乔吉。

例八:

文同《南康军妙明庵记》,载(宋)祝穆《方舆胜览》卷一七《南康军》:“寺院开先寺,在城西十五里,三国时李中至尝建此亭。旧传梁昭明太子栖隐之地,寺后有瀑布。山南瀑布无虑有数十。”下引文与可(文同)《妙明庵记》。

[辨证]南康军,故址在今江西星子县,文同从未到过此地。(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九〇《利州路·洋州路·碑记》:“《明妙庵记》,文同与可文也,《丹渊集》中阙此篇,今见《洋州志》。”据此,知洋州(今陕西洋县,文同曾知洋州)有明妙庵,文同尝作《明妙庵记》,但《舆地纪胜》未引此文,不知是否《方舆胜览》之《南康军妙明庵记》,存疑。《方舆胜览》的记载显有误。《全宋文》卷一一〇七收《南康军妙明庵记》为文同佚文,不妥。

例九:

《陈堂前传》,载乾隆《什邡县志》卷一五,又见嘉庆《汉州志》卷末,均作文同文。

[辨证]此文意为文同给雒县王氏女作的传,但文末有“乾道九年,诏旌表其门闾云。”乾道乃(南宋)宋孝宗年号,故此文决非文同所作。

应该说明,辨伪的目的不是为了把伪书、伪作从古籍中剔除,而是为了恢复书的本来面目。书的真伪和书的价值不是一回事,真书里面,可能有没有价值的东西;伪书、伪作里面,也许保存着有用的资料,不能一概排斥,而应分别情况以便于更好地利用。

[1]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Z].中华书局,1960.

[2] [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M].中华书局,1966.

[3]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M].中华书局,1975.

[4] [宋]司马光.新唐书[M].中华书局,2002.

[5] 傅平骧,胡问涛校注.苏舜钦集编年校注[M].巴蜀书社,1990.

[6] 胡问涛,罗琴校注.王昌龄集编年校注[M].巴蜀书社,2000.

[7] 罗琴,胡嗣坤.李颀及其诗歌研究[M].巴蜀书社,2009.

[8] 胡嗣坤,罗琴.杜荀鹤及其《唐风集》研究[M].巴蜀书社,2005.

[9] 胡问涛,罗琴校注.文同全集编年校注[M].巴蜀书社,1999.

The Examples of Distinguishing the False in the Collation of Ancient Books

Luo Qin
(College of Arts,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7,China)

It is very significant to distinguish the false when we collate the ancient books.Based on the summary of forgeries theory and methods of predecessors,we specify the ways of detection through nine typical cases in the practice of collating the ancient books.In order to recover the original of ancient books,we research the life story of author,review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of the works,check the language style of these literary works,look up the relevant bibliography,search for the various kinds of useful evidence and so on.

Collation of ancient books;distinguishing the false;examples;methods

G256

A

1673-0429(2012)04-0103-04

2012-06-21

罗琴(1949—),女,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古代汉语教学、古籍整理与研究。

猜你喜欢

古籍整理王昌龄
斯盐最灵,此籍可餐
——盐业古籍整理新成果《河东盐法备览合集简注》出版
[唐]王昌龄诗二首(书法作品)
出塞①二首(其一)
论“明清实录藏族史料类编丛书”古籍整理工作
接连被贬的“九品”芝麻官
爱国情怀永流传
首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古籍整理出版事业
深明大义 意笃情重——以王昌龄《闺怨》诗为例探讨古代军嫂形象
对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古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