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腹腔镜切除肾上腺肿瘤66例临床分析
2012-03-30伍世杰洪家文梁志强徐托莫逊
伍世杰 洪家文 梁志强 徐托 莫逊
1992年Simth等[1]首次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从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Gaur等[1]于1993年首次经腹膜后行肾上腺切除术,经腹膜后腹腔途径对腹腔干扰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目前已成为肾上腺肿瘤切除首选的临床治疗方案。本文结合我院采用腹膜后腹腔镜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实践,探讨其临床价值。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6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24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46.3岁。术前经CT、B超以及MRI等影像学检查确定为肾上腺占位病变,且肿瘤均为单侧,左侧21例,右侧45例。所有患者根据生化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报告确诊,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37例,肾上腺囊肿14例,肾上腺皮质腺癌9例,嗜铬细胞瘤6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了解肿瘤与周围器官组织的关系,明确肾上腺位置,判断是否为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科学评估手术风险与难度。对于皮质醇增多症患者术前予以皮质激素,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术前予以安体舒通等纠正低血钾及降压治疗,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2周开始服用α1受体阻滞剂[2],给予降压、扩容治疗。
1.2.2 术中治疗
本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内全麻,取健侧卧位,于腋中线髂嵴上方2cm处做2.0cm切口,分离腰背筋膜和肌层后进入后腹膜腔,置入自制扩张气囊,建立腹膜后间隙,注入空气600至800ml,5min后取出气囊。分别于肋缘下腋前线、腋后线穿刺置入5mmTroca、10mmTroca,从腋中线髂嵴2cm处穿刺进10mmTrocar,置入腹腔镜,在视野范围内直视进行手术操作。沿腰大肌向头端分离肾周筋膜及后腹膜,清除腹膜前后间隙内的脂肪组织,增大手术操作空间。到达膈肌处,打开肾周筋膜,根据肿瘤所在位置小心游离肾脏上极腹侧至内侧,见到金黄色肾上腺组织后,仔细将其分离,以暴露肿瘤。采用超声刀游离肿瘤周围组织,若肿瘤较大应先游离腔静脉侧,以完整切除肿瘤。将肿瘤标本置入标本袋中,从腋后线切口取出,同时置引流管于肾周,术后48h后拔出。
2 结果
66例经腹膜后腹腔镜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患者,手术时间60~140min,平均耗时104.4min,术中失血量为45~230ml,平均136.7ml,术后住院时间3~10d,平均住院4.5d。皮质醇增多症患者于术后6个月后停用激素,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后血压控制情况良好。本组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后无胸、腹膜、周围脏器损伤、感染及腹膜后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成功率为100%。
3 讨论
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已逐步取代传统的开腹手术,成为临床肾上腺肿瘤切除的首选术式。经腹膜后途径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优点是入路直接,克服了经腹腔路径肾上腺解剖位置较深、视野范围狭窄、肠管等脏器干扰操作及既往腹部手术史患者腹腔粘连等缺点[3],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且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本组患者采用腹膜后腹腔镜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均告成功,且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朱华等[4]采用同样的术式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28例也全部成功,未中转开放手术,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和血压控制情况良好。本组研究中6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血压稳定。据文献[5]报道:嗜铬细胞瘤的腹腔镜手术尚存有争议,认为嗜铬细胞瘤的腹腔镜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手术过程中的器械操作可刺激肿瘤细胞分泌儿茶酚胺,患者可能难以耐受术中血压的波动。但随着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应用的日益增多,操作技术日趋成熟,术中血压的波动不比开放手术大,因而不应列为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6]。
综上所述,腹膜后腹腔镜手术切除肾上腺肿瘤对脏器损伤小、手术耗时及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临床疗效较高。因此,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1]麻立,倪少滨,陈起引,等.40例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9,43(6):622-623.
[2]厉彦卓,张国华,许崇良.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手术46例临床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9):710-711.
[3]杨文增,崔振宇,赵春利,等.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78例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9(11):1018-1024.
[4]朱华,钱麟,郑兵,等.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28例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11):993-994.
[5]段有军,李解方.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15例[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8(4):507-511.
[6]郑东升,夏强,赖建生,等.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22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36):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