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细胞生物学本科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2012-03-30曲娟娟

关键词:生物学知识点教材

金 羽 曲娟娟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活动规律的科学,从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代谢、运动、衰老、死亡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过程,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动物、植物、微生物方向)、生物工程,以及农、林、医药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细胞生物学既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又是前沿学科,细胞工程及其相关的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是21世纪生物工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生命科学发展趋势,可清楚地认识到,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重大生命活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日趋深入,已经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领域,并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和强有力地影响和改变人类的生活。

细胞生物学是我院为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必修课,开设时间在大二下学期,理论学时为40学时,实验学时为16学时,由于此学科的特点是比较抽象、深奥、枯燥,所以学生普遍认为是难点课。本文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化复杂为简单等为出发点,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入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细胞生物学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通过理论知识更新和总结科研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促进教学相长

近年来,各学科间的交汇和融合不断加强,大量新方法、新技术在细胞生物学领域得以应用,使得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发展迅猛,知识信息量增长迅速,知识升级速度加快,这就要求任课教师想教好就必须先学好,及时了解和把握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和最新动态,实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将这些前沿的知识、科技动态及当前的一些热点研究内容融入到教学相关内容中去,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兴趣。

为此,在教学课件中每年都会增加最新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等相关内容,如介绍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的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爱德华兹的相关研究,获得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3位科学家关于免疫激活关键原理的相关研究等。另外实时关注媒体、网络(如小木虫、丁香园、JCB、PNAS等)及中外文权威期刊等报道的新技术和突破性研究进展,如将2012年4月份报道的干细胞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应用卵巢干细胞培育出卵子,这项研究有望打破年龄对生育的限制”的内容,第一时间转述、讲解给学生。通过课堂将这些新知识、新进展实时传授给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2.加强科学研究,促进科研与教学相融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开展各类科学技术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科研的过程能够促使教师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另外,教师在查阅大量与研究相关的国内外最新文献的同时,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动态会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因此,从某种意义讲,一个优秀的高校教师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出色的科学研究人员。研究项目的开展,对授课教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其在授课过程中游刃有余地理解并传授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将抽象、枯燥的知识点具体化、生动化。

二、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优选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1.制订合理教学计划,优选教材

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中涉及较多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知识,所以在本科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中应该先修的课程有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

为学生选择的教材是翟中和院士主编的《细胞生物学》,该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被全国高等院校广泛采用。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应用的是2011年6月出版的第4版,较之前的版本有很大的改进。一是新版本对教材结构进行了调整,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了删繁就简,准确修正,保持了教材内容的基础性、科学性和前沿性特点。二是该版本的插图较多地采纳了电子显微和荧光染色图片,极大地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十分有助于学生想象与理解复杂的细胞和分子过程,训练学生的洞察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另外,备课过程中还参考王金发主编的《细胞生物学》、韩贻仁主编的《分子细胞生物学》,主要参阅的外文教材有G.Karp编著的“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H.Lodish等编著的“Molecular Cell Biology”。通过比较研究多本教材,广泛吸纳各教材精华,取长补短,结合课程目标,精心编排教案,力求做到授课内容新颖、系统、凝练及多角度论证,努力逐渐形成一套更符合授课对象特点和有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

2.优化教学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由于细胞生物学内容比较繁杂、深奥,学生普遍认为难学。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发掘、把握各个章节与课程整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知识网络体系。从大框架向小知识点延伸,将各个知识点融入大的知识框架体系中。

如在细胞生物学中,真核细胞的结构体系可概括为三大系统即生物膜体系、遗传信息体系和细胞骨架体系。实际上,细胞生物学课程的主要框架就是这三大体系,几乎涵盖了全部章节。在讲授绪论部分时,首先把整门课程的框架展现出来,把课程的各个章节归结到其中去,使学生形成整体印象;在讲授每一章节的时候,指出此章节在课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与其他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够抓住课程主线。这样一个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就建立起来了,有助于学生尽快入门。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细胞生物学课程内容多,信息量大,另外细胞是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结合体,所以学生会因其内容抽象、难懂而觉得枯燥。对此,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视频、图像、声音、动画及文字等多种形式辅助课堂教学,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变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有趣的作用,调动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自觉性和兴趣。如在讲信号转导途径中的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中的磷脂酰肌醇信号途径,利用flash展示,让学生了解通路过程中的IP3和DAG是如何充当第二信使的;在讲干细胞时选取了媒体关于ips报道的视频,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地介绍了诱导多能干细胞。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增加了课堂传输的信息量,简化了对繁杂的概念和动态性生命过程的描述,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细胞生物学有许多专业性很强的概念,这对学生来说是晦涩难懂的,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应该力求简单化、形象化,尽量把抽象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大家通俗易懂的内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这一现实,对教材内容仅仅作本本似的讲解,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本无从谈起,更不能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错误折叠蛋白和不稳定蛋白的降解机制”时,告诉学生这类蛋白被泛素化,就是给蛋白酶体一个识别信号,告诉蛋白酶体,所有泛素化的蛋白都要被杀掉,就像是我们常常看见的棚户区写了“拆”的小房子都会在规划中被拆除一样。通过这样简单形象的比喻,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并且深刻的记住知识点。

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包括如何切入主题,不同知识点如何过渡,如何引发学习兴趣,如何吸引注意力等。注重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探究、分析的好习惯。例如在讲解蛋白质的分选与膜泡运输这一章时,首先提出问题“不同途径合成的蛋白应该分别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和途径去各就各位”让学生们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步启发、引导,在学生们纷纷给出答案后(经过启发、引导后多数学生能够给出贴切的答案),再系统地进行分析和讲解,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又使其在对比自己的答案过程中对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细胞生物学是实验性学科,动手能力的提高与知识的学习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并能够相互促进。为此,在实验项目的选择上,既注意了经典的验证性实验项目的设置,也有针对性地开设了一些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另外,尝试给学生开设了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课程,并选取了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材料,学生们亲自动手制样,并在老师指导下操作电镜,不仅使学生们深入了解了电镜的工作原理和制样技术,更加激发了学生们对微观世界探索的兴趣。

另外,经过多年的实践,建立了以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报告、期末考试成绩和学生的科研态度为主的综合考评模式。

以上是细胞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探索与思考,即通过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优选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以及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细胞生物学的教学效果。

[1] 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细胞生物学(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0.

[2] 魏和平,许远.提高细胞生物学教学效果的实践总结[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87-90.

[3] 杨静利,等.多媒体辅助细胞生物学教学的研究[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47-48.

[4] 张学龙.大学专业课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2):139-140.

猜你喜欢

生物学知识点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