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农村“留守妇女”的思想政治问题

2012-03-30许静波

关键词:妇女政治思想

姜 燕 许静波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改革开放为城市带来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致使留守在农村的妇女构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弱势群体。正是因为规模庞大,导致与她们相关的问题也成了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难题。因此完善农村“留守妇女”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务之急。

一、农村“留守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现状

(一)农村“留守妇女”的含义

农村“留守妇女”是指丈夫长年在外工作而留守在家并担负着本来是夫妻双方一起完成的家庭琐事、生产劳动、抚养儿女、赡养老人等重任的农村妇女。

(二)农村“留守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现状

当前,针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分析研讨重点主要还是局限于社会学角度、经济学视角、政治学观点、法律制度等方面,缺少对“留守妇女”的心理状态、思想体系、价值观念等细微的心理变化的关注与了解,“留守妇女”的思想政治工作还是一张白纸。现如今,由于农村“留守妇女”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数日益增多,“留守妇女”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专家学者热衷探讨的话题。

二、农村“留守妇女”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者认识不足

许多农村把工作重心放在加强经济建设上,忽略了对农村“留守妇女”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形式往往是敷衍了事的表面功夫,根本就没有相关的教育信息,也没有开展相关的教育学习活动,缺少对“留守妇女”思想活动的关心,导致思想政治工作没有成效,工作的开展依然很被动。

(二)教育对象缺少主观能动性

由于农村仍然存在严重的“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思想,而“留守妇女”的丈夫又长年在外工作,使得工作难以开展。而且,社会上对“留守妇女”的印象始终定格在贤妻良母的形象上,忽视了她们对生活现状的烦恼和对精神世界的渴望,使得她们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降低了对社会关的注度。

(三)教育方式落后

当前针对“留守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方式还停留在理论指导上,与“留守妇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和问题常常不相关联,老套古板的理论教育已经无法解决她们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再加上“洗耳恭听”式的教育方式缺少互动,使受教育主体始终处在一个被动的位置,无法产生共鸣,使得农村“留守妇女”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时效性。

(四)教育环境受限

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后,农村工作始终以发展经济建设为主,而对农村的思想文化建设置之不理,这就使农村“留守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受到教育环境的限制。与此同时,农村封建迷信的落后思想再次兴起,导致农村社会世风日下,严重影响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进程。

三、加强农村“留守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农村思想文化教育

由于农村“留守妇女”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缺少教育经验,其对下一代的教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多举办知识文化培训班,通过提高其自身的文化水平与思想素养,使其意识到知识就是生产力、学习技能就是最好的劳动力。在培养她们自身独立自主能力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下一代,最终帮助她们从传统的男尊女卑、卑躬顺从的依附思想中解脱出来。

1.发挥村党支部的创新意识

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留守妇女”在生产生活中表现出的性格特征、行为表现,积极了解她们的苦闷与不满,主动引导她们说出想法与意见、提出困难和要求,以便及时对她们的消极思想进行疏通和开导,帮助她们度过难关。村党支部应充分发挥创新意识,改良工作方法,并针对“留守妇女”的特点,协助完成农村“留守妇女”的思想政治工作。

2.强化农村妇代会的管理

农村妇代会主任作为“留守妇女”的领头人,应当履行关心其思想变化、维护其合法权益的义务,多跟她们说说知心话,充当她们的依靠者与知心者。各级党委政府也应积极配合指导农村妇代会工作,强化管理措施,调动其工作热情,鼓励她们大力组织“留守妇女”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并激励其踊跃加入到新农村建设的队伍中去,提升其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

(二)培养独立自主能力

1.鼓励参与社会实践

要培养“留守妇女”自尊自爱、独立自主、坚强自信的主体意识,使其做到敢想、敢做、敢说,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对社会有独特的认识,做一名有追求、有文化、有能力的新时代女性。培养其形成全新的生活观念,即自己的命运自己把握,自己的生活自己创造,就算没有丈夫在身边也可以独立解决问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放宽心态,积极面对生活,让自己活得更充实、更乐观。这就要求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开展各种活动,动员她们大量参加社会工作,不要把自己封锁在传统思想的牢笼中,鼓励其走向社会,用全面的价值观与全新的视角看待问题,增强社会参与能力。

2.增加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

首先让她们知道什么是市场经济及怎样取得市场消息,明确自己的价值,对市场进行大致的预计评估,找出市场运营的模式,学会如何加强市场的操作控制能力,并进一步学习产品的外形包装、广告宣传、管理策划及大规模运转等。然后,从转变“留守妇女”的思想入手,让她们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家务劳动以及农务生产都是有意义的,是自身价值的体现。

(三)加强基础技能训练

在培训方法方面,要满足农村“留守妇女”多种多样的、个性化的学习要求,丰富学习内容,加强基础技能训练,有针对性、有效率地进行最新的技术技能指导,使其符合当前农村社会化发展的进程。当地政府也要因地制宜地规划出与农村“留守妇女”情况相符的学习制度,有秩序、有结构、抓主流地开展教育培训;全面发展高生产率、优品质、高效率、生态环保、健康安全的农业,帮助她们增收致富;大规模兴建乡镇企业,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更宽更广的就业平台,为其获得自我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1.发展非农化建设

提高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让坚持参与农作物生长与农产品改造的“留守妇女”能够获得高品质的福利待遇,降低其从事经济生产与管理经营工作的无目的性,有助于免除“留守妇女”进城务工的成本开销,避免赴外地工作的就业风险。小城镇的城乡发展模式能够为完善城乡经济结构提供帮助,加快“留守妇女”转向非农业生产的步伐,辅助发展生产的各个要素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优化重组,并为她们创造广阔的非农业就业空间,增加就业机会,促使非农化工作带给她们更优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非农就业岗位能够帮助“留守妇女”逐渐养成现代化的生活消费理念,改变传统的家庭观念,不仅为农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也有助于推动农村社区的现代化进展。

2.改善参政环境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留守妇女”终将走向村民自治的道路。尽管走向参政道路的过程是艰辛而漫长的,需要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共同协助,但这是历史使然,是无可避免的。那么,各级政府就应当转变思想,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到“留守妇女”加入村民自治的长远意义,并改善参政环境,引导更多的“留守妇女”踊跃参加民主决策、监督民主管理,在村民自治中充分展现出“留守妇女”的实力,体现自身价值,从而为村民自治贡献力量。

3.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首先,需要进一步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机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生活在农村的大部分老年人都处在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之下。所以,市级政府与县级政府都应投入大量资金予以扶助,确保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平,并增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区域的社会保障资金配给,增强扶持力度。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要使家庭养老模式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相融合,逐渐形成和城市社会养老保险一致的社保体系,一步步朝着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制度迈进。

农村“留守妇女”思想政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复合型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协助以及各级政府的重视与关注。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努力寻求解决方案,强力施行解决方法,否则会影响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抑制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留守妇女”工作不仅要求党的支持与各级政府的关怀,而且还需要健全的法律作保障。无论是当地的地方政府还是基层的妇联组织,都应该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职能,尽力为“留守妇女”开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她们保护自身权利,共同做好“留守妇女”的思想政治工作。

[1] 李晓超.中国发展报告(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285.

[2] 詹福瑞.中国图书馆年鉴(2007)[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7:705.

[3] 李德芳,杨素稳.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40-242.

[4] 刘秀艳.社区思想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186-188.

猜你喜欢

妇女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妇女的工作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