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春市上甘岭区畜牧业发展定位与思路

2012-03-30黄婷婷张晓梅

关键词:畜产品全区畜牧业

黄婷婷 张晓梅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伊春市上甘岭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小兴安岭腹地,属重点国有林区,是以森林资源开发为主的典型林业资源型城区。但自1998年国家实施“天保”工程以来,“以木为生”的产业链开始逐步断裂,林区的经济发展需要转型,林业的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上甘岭区畜牧业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逐渐发展并壮大起来,有力地促进了以“牧”代“木”的经济转型,实现了林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一、上甘岭区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上甘岭区畜牧业发展起步晚,底子薄,但近几年的发展速度较快,规模不断增大,已由传统的家庭副业发展成长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

1.畜牧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重要地位凸显。2006至2011年上甘岭区畜牧业总产值为2.39亿元,5年共计养猪11.6万头,养鸡325万只,养牛0.493万头,养羊0.99万只,养鹿0.2万只,养狐貉1.2万只,养兔1.1万只,养蜂0.38万箱。

2006年,上甘岭区畜牧业产值为4 180万元,2011年畜牧业产值达到5 980万元,年均增长5%,占大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4.8%,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2006年生猪养殖1.5万头,2011年达到2.9万头,年均增长8%;2006年牛、羊养殖978头、2 565只,2011年分别达到1 150头、3 000只,年均增长3%;2006年家禽养殖40万只,2011年达到85万只,年均增长10%。畜产品供给丰富多样,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2.规模养殖发展不断加快。目前上甘岭区有大小养殖户240家,从业人员1 100人。尤其养猪业比较发达,存栏50头以上的养猪场有8个。其中格润生态养殖场年出栏2万头,该场正在建设用废弃物生产沼气工程,以期变废为宝,降低污染,实现生态化养殖。全区最大的养殖企业龙兴牧业成立了养鸡专业合作社,养殖户纷纷入社,使养殖户实现零风险养殖。还有刚刚被市政府评为北药基地的玉春养蜂场,也成立了养蜂专业合作社,带动全区许多养蜂户加入合作社,统一品牌和质量,增加了市场竞争能力。格润生态养殖有限公司、龙兴牧业、仙竹养殖场、和兴养殖场、龙兴养猪场等养殖企业,目前正在按国家标准实施标准化养殖生产。

3.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进一步提升。近几年来,随着动物疫病种类的发展变化,上甘岭区畜牧兽医局积极创新防疫工作理念,着力强化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基础的免疫工作,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和报告制度,强化防疫冷链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动物疫病应急处置能力,使全区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动物防疫工作实现了三大转变:由“要我防”向“我要防”转变,由“重点防”向“全面防”转变,由“春秋防”向“常年防”转变。口蹄疫、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做到了应免尽免,猪、牛、羊、禽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2%、0.01%、0.8%、2.1%,均低于全省规定的控制标准。五年来,无一重大动物疫情发生蔓延。

4.监管部门重视自身建设。目前上甘岭区争取的防控体系建设的各项设备资金共计44万元已全部到位,初步建立了以畜牧兽医局为行政管理、以动物卫生监督所为执法监督、以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技术支撑的新型畜牧兽医管理体制。为养猪户申报可繁母猪补贴,目前正在省级验收阶段,每头可繁母猪补贴100元即将全面发放。全区在基层单位设立15名动物防疫员,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二、上甘岭区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上甘岭区畜牧业发展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方式仍然落后。上甘岭区畜牧业生产方式比较粗放,家庭式小规模养殖占较大比例,全区240家养殖户,年产值超过50万元的只有6家,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生产有待进一步普及。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实力弱,拉动发展慢。畜产品销售仍以鲜活产品为主,以分割、分级、保鲜为特征的畜产品深加工拓展不够。

2.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发育不完善、宏观调控能力差、市场基础设施落后,无论是场地建设,还是现代市场所需的通讯、交通、仓储、保险等设施建设都十分薄弱。全区农贸市场仅有1个,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少,市场秩序混乱,调拨能力差。全区只有3家物流企业,物流事业发展缓慢,畜产品流通不畅。

3.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应用范围小。据统计,上甘岭区从事畜牧养殖业的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年,本科学历以上的只有10人。因此,对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全区范围还处在起步阶段,一些比较先进的饲养方式和管理手段运用得不多、不广,一般仅局限在精品工程和项目上。

4.生产污染生态环境。由于注重加快畜牧业发展,忽视了畜牧业发展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关系,导致许多地方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周围生态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例如,养猪场的气味大,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个别地方甚至引发纠纷。

三、畜牧业发展定位

以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安全化、科技服务信息化为目标,遵循稳定生猪生产、大力发展肉鸡产业、突出生态养殖的思路,努力构建现代畜牧业经济强区。

1.养殖规模化。养殖规模化布局可以营造区域竞争力,是产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上甘岭区畜牧业规模化发展要建立在全区农业大区化的基础上,建立以伊春格润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的生猪养殖为龙头的生猪养殖基地,以龙兴牧业为龙头的肉鸡养殖基地,以玉春养蜂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的蜂蜜养殖基地。鼓励大型养殖场生态化建设,积极发展沼气生产,实现废物利用。

2.生产标准化。将规模集中养殖区建设与标准化生态养殖生产结合起来,以提高畜禽养殖区技术含量和规模养殖场饲养数量,实施绿色养殖,完善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使主要畜产品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实现品牌养殖,从而提高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3.经营产业化。产业化就是产供销一体化。产业化程度直接影响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因此,必须从提高分散养殖户组织程度入手,使他们与市场有效连接起来,以畜禽产品为主导,搞好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衔接,形成市场—中介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相结合的产业体系,从而实现最大的养殖效益,走好产业化经营之路。

4.科技服务信息化。社会相关部门应认真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畜牧生产设施、良种、饲料、防疫等物资供应及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和市场开拓营销等工作,重点做好科技、防疫等方面公共服务工作,以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平台,为农户提供以品种改良、饲料兽药供销、市场信息、产品销售为主的服务,实现互动共赢。

四、畜牧业发展思路

1.突出发展特色产业,优化畜牧产业结构。在上甘岭区现有的生猪、肉鸡养殖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养殖数量、标准化生产程度,重点建设全区7家规模化养猪场生产、1个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生产、1个养蜂专业合作社生产,鼓励支持引进和研发新型特种养殖,积极探索养殖业发展新途径,进一步调整畜牧业经济结构和区域结构,加快构建本区畜牧产品绿色产业带,促使优势、特色畜产品向优势区集中。

2.实施科教兴牧战略,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大科技推广力度,重点扶持一批与牧业产业化关联度大的科技推广项目,加快人工授精、种草养畜、立体养殖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建立生猪、肉牛、肉羊、肉兔、肉鸭、肉鸡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促进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按照国家无公害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标准组织生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3.建立和培育龙头企业。建立肉、蛋、鸡专业化生产龙头企业;大力扶持格润养猪,建立生猪专业化生产龙头企业;积极孕育草食畜专业化生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饲料工业和畜产品加工业等。

4.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市场流通是畜牧业产业化的关键,因此应建立销售网络,进行多渠道销售,以完善畜产品市场体系。积极搞好上甘岭区畜产品交易市场的同时,整顿好其他畜产品及活畜市场,切实抓好管理;积极开拓省内市场,抓好畜产品流通。

5.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改善畜牧业生态环境。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和适度规模养殖,使畜牧业发展规模、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畜禽排泄物处理能力相适应,推动畜禽养殖与动物防疫、投入品和畜产品安全监控体系同步发展,以及畜禽养殖业与畜产品加工、饲料和兽药产业的协调发展。

[1] 金英华,杨慧莹.我国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途径[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2):87-88.

[2] 黄斌.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11-12):67-68.

[3] 王思再,李亚力,李刚.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的对策思考——以黑龙江省为例[J].中国畜牧,2011(12):47-48.

[4] 杨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35.

猜你喜欢

畜产品全区畜牧业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