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构建基层需求的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

2012-03-19刘波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8期
关键词:全科应用型医学

刘波

(辽东学院医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2)

浅析构建基层需求的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

刘波

(辽东学院医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2)

根据高职医学的教育特点和高职临床医学的专业培养目标,以满足当前地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为宗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紧贴基层卫生机构,集医疗、保健、康复等多功能需要为一体,构建适合基层需求的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1],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强化临床操作技能训练和临床思维能力,为农村、社区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临床医学专业人才。

基层;应用型;医学人才

高职医学院校担负着为农村、社区等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及培养和建设一支能够满足基层卫生服务急需的实用型医学人才队伍的重任[2]。但目前医学高等专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与社会需要结合得不够紧密,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所以,应以服务于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改革现行高职临床医学课程体系,构建基层需求的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目前高职医学教育所面临的紧迫任务。我校作为省内最主要的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院校,培养适应我省基层需求的实用型医疗卫生人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努力探索,构建基层需求的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原则,进行专业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构建适应社区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需求的专业结构体系。

(2)调整临床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纲要,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整合。进行课程调整,将医学生的全科医学知识教育与技能培养融为一体。在向医学类专业开设全科医学概论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将全科医学理论教育和技能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中;增设健康教育学、人际沟通学、卫生经济学等选修课程。

(3)加强临床综合实验室和基层社区教学基地建设。通过实训课及实习前强化训练等对学生进行临床综合技能培养;加强社区教学基地建设,培养一支有较高水平的新型防治结合型医学人才,适应社区医学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

(4)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试评价体系。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增加社区医疗相关理论知识并注重基层医疗实践能力。

(5)全程就业指导,向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输送优秀人才。通过临床专业教师及班导师,在授课过程及专业思想教育中,从入学到毕业,全程进行就业指导。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本专业层次特点,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为城乡基层培养更多、更好的卫生技术人才。

2 研究的方法和实施步骤

2.1 构建适应社区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需求的专业结构体系

我校医学院作为省属地方性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立足我省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应社区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需要的专业结构体系,培养专科层次“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教学环节,重新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确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基层,适应基层,立志基层,服务基层”为办学思路,培养大批社会急需人才[3~4]。

2.2 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将医学生的全科医学知识教育与技能培养融为一体,增设全科医学概论、社区医学、疾病预防学、社区康复、社区护理、社区急症与急救等课程。利用寒暑假分批组织学生到社区卫生机构短期(1~2周)实习,参加社区人群疾病筛检、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等。开展“医学伦理学”、“职业生涯规划”、“医患沟通”等系列课程讲座,形成既强调专业及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又注重人文素质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在暑期组织以专业角色体验为主的社会实践(导医)和社区服务(基层下乡和社会调研)。通过课程设置、组合和调整,构建必修与选修课程互补、基础与专业教育衔接、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互为平行的课程结构。

2.3 加强临床综合实验室和基层社区教学基地建设

2.3.1 开展模拟教学,促进医学实践教学改革 继续加强临床综合实验室建设,建立模拟教学仿真系统。(1)问诊训练,以加强医患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2)体格检查训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减轻社区居民不必要的仪器检查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和浪费。(3)病例分析训练,对社区工作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分析讨论,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2.3.2 社区教学实习基地的建立和实践 进一步加大基层社区教学基地建设,根据教学实训基地各自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措施,使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为学生将来快速适应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培养出有较高水平的新型防治结合型医学人才[4]。

2.4 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试评价体系的改革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临床医学课间见习方式,安排学生到社区见习;借鉴其他院校经验,结合我院实际,研制一套符合我院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技能考核评价制度及标准。

2.5 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通过专题讲座向每年入学新生介绍国内外全科医学体系、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及预防医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使新生对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预防保健战略、社区卫生服务现状以及医学生应具备的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素质等有初步的了解,明确学习目的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初步认识到作为一名医学生不仅要掌握医疗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学会预防疾病和了解人群健康的知识。通过临床专业教师及班导师,在授课过程及专业思想教育中,全程进行就业指导。立足本专业层次特点,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为广大人民的健康服务。

3 研究取得的效果

3.1 创新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

在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上增加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社区医学、全科医学概论、卫生法、人际沟通等课程的实践学时数(实践学时均占总学时的37.5%),制订了临床医学专业社区医院实训计划,明确实训目的、任务及具体实训的内容,并对实训考核方式和要求做了重新调整。将社区基层所必备的基本技能作为实践考核的重点,从而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大大提高。所有带教教师作为主考人员,能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找出实践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提高带教水平。

3.2 培养了一支具有有较高水平的新型防治结合型医学人才和适应社区医学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5]

从两届实习学生对带教教师的评议和同行评议的调查结果可见,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与带教前相比有很大提高,综合评分均达到了优良,实习学生对社区基地教学满意度达96%以上。

3.3 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大大增强

学生到社区实习和工作,使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观念、工作性质及相关知识技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预防保健的知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适应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岗位的能力显著增强[6]。

3.4 学生转变了就业观念,基层就业率大大提高

临床医学系教师大多数担任班导师工作,他们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将就业理念贯穿始终;学生科领导与临床医学班级辅导员多次进入社区基层,了解学生的出勤及学习情况,并及时疏导学生对就业存在的各种问题,讲解临床医学专科层次的就业定位,鼓励学生到城市和乡镇社区基层工作。我们对3个不同年度城市及乡镇农村基层社区临床医学专科生就业率进行了统计,分别为:2009年度53%,2010年度62%,2011年度73%。大多数学生转变了就业观念,基层就业率大大提高。

[1]马建辉,厉岩,陆定中,等.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2(10):101-102.

[2]王家骥,刘义海.深化医学教学改革为社区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实践[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2):93-95.

[3]任光圆,潘传德.基于医学生全科医学教学质量提高的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建设[J].中国全科医学,2007,12(3):107-108.

[4]赵静,甘学培,穆静,等.创建示范全科医学社区教学基地的实践体会[J].实用全科医学,2008,18(4):269-272.

[5]路孝琴,张保静,陈建军,等.全科医学社区教学基地师资培训需求与建设策略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09,23(2):9-11.

[6]张大然.医学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06,6(13):63-64.

R193

A

1671-1246(2012)18-0125-02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JG10DB082)

猜你喜欢

全科应用型医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医学的进步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医学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