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几点思考
2012-03-19王奎
王 奎
(天水市卫生学校,甘肃 天水 741000)
对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几点思考
王 奎
(天水市卫生学校,甘肃 天水 741000)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参与、服务。学校职业指导机构应详细制订各阶段学生的职业指导方案,对各阶段学生的职业指导内容各有侧重,全方位开展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稳定率。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思考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劳动力市场的全面开放,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普遍以推荐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形式走向劳动力市场,但由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再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和每年各类学校大中专毕业生的增多,使得劳动力市场形成了严重的劳动力过剩局面,这给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新的挑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毕业生有效稳定的就业,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学校需要高度重视和加强职业指导教育,唤起学生的就业意识,一改以往随波逐流的情况,让学校与学生成为职业选择的主体,充分发挥优势,保证学校正常、有序地发展。经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在开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上,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指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端正就业态度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存在着模糊的职业意识,认为自己学习了某个专业,有了专业特长,就不怕找不到工作。他们很少从自身条件上来确定职业定位。由于学生认识观念薄弱,不懂得如何去推销自己,不知如何去参与就业竞争。因此,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做好职业指导有助于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就业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择业、创业能力,更好地发挥特长优势,最终实现劳动力与职业要求的有效结合。
2 帮助学生确立就业目标,实现就业理想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初中毕业生。由于近年“普通高中热”和“免试入学”等因素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素质普遍偏低,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积极,怕吃苦,眼高手低等一些问题,导致不能把握就业机会,使加强对其的职业指导变得更为紧迫。其中有两类学生尤要加强指导、教育:一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学校有部分学生往往是家长出于无奈而将其送来托管的,无心向学,提不起学习兴趣是他们的共性,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是教师强行灌输给他们的,所以,在他们的头脑里根本没有读书为了就业的观念。到了该就业的时候,便显得不知所措,过分地依赖社会和父母,自立能力差。二是为好奇而读书。有部分学生来学校读书的主要原因只是对某个专业产生好奇,而对未来职业的认识是朦胧的、浅薄的。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气质、职业能力都缺乏了解,因此,一旦到了真正选择职业的时候,便嫌这嫌那,东不成西不就。不知道什么职业是适合自己的职业,不知道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即使就业后也不知道怎样适应生存环境,怎样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由于他们的就业目标脱离了市场的实际需求,因此错失了很多的就业机会。这样就导致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难,就业稳定率低。因此,需要学校和教师为其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行恰当地职业定位,了解所选职业的特点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就业观,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并尽快适应工作环境。为此,我们要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市场形势,客观评价自己的就业优势和不足,及时调整就业意向,学会推销自己,最终实现满意就业。
3 帮助学生掌握一专多能,增强就业能力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的素质普遍不高,基础知识较薄弱,学习态度和职业思想都较差,一些学生读书目的不明确,专业思想更无从谈起。鉴于这种现状,我们一方面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及时导入职业指导,用实例说明社会就业竞争状况。作为学生,最终总要走向社会,要立足社会,就需要就业,而没有知识和技能,便会遭到社会的淘汰。所以,就需要通过职业指导,使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被动改变为主动。同时,学校要多开设一些选修专业,鼓励学生一专多能,以增强其择业能力,实现就业目标。并力争在学生毕业时,基本都拿到相应的专业技能资格证书,为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4 全员参与专兼结合分阶段全方位的落实好职业指导工作
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一要成立由学校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的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确定专职职业指导教师,开设好职业指导课程;二要建立以职业指导机构为中心,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学生职业指导工作运行机制;三要把学生从专业选择到知识技能储备,从择业观、就业观的培养到求职技巧的指导,从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求职心理到妥善安置就业和跟踪回访等,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同时必需分阶段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
(1)新生入学阶段应由招生就业指导处,配备专职人员,在招生阶段负责对考生进行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就业前景等内容咨询,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所选专业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新生入校后,学校首先进行入学教育,并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进行测试,在此基础上帮助部分学生重新选择专业,指导学生正确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而避免专业选择的盲目性。
(2)在校学习期间,学校将职业指导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上,除了职业介绍、个性测试外,还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求职择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方法和途径上,有授课咨询、测验、职业调查和求职技能训练等。结合职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和进度,学校定期邀请本校历届优秀毕业生与学生座谈,以榜样力量激励学生,培养自我,立志成才,创业发展;聘请劳动力市场及各用人单位有关领导来校为职业指导讲座讲课,使学生直接了解社会对本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要求。同时加强指导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通过职业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并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树立守时观念、服从意识、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指导学生学好技能,完善自我,做好职业能力的储备工作。
(3)在毕业前,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调整就业心态,掌握求职面试技巧,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单位。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了解自己的特长、职业兴趣、职业倾向、基本职业素质和能力。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分析学生的就业意向,做好学生就业意向的摸底工作。通过社会调查、收看新闻、组织专题报告会,让学生了解当前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及用工信息;通过职业生涯决策辅导,纠正学生不合理的职业理想偏差,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社会需求确立合理的择业目标。并根据学生不同类型,指导选择不同的职业及就业单位,纠正“高薪、高位、高福利的职业就是好职业”的错误观念,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适合自己的就业单位就是好职业、好单位”的择业观。指导学生克服“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的思想,树立“脚踏实地、高谋低就”的就业意识,形成“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求职心理,提高心理素质,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业工作者的角色转变。并通过求职技巧的训练和指导来提高学生自荐能力,如收集就业信息,写自荐信,整理和设计推荐材料等。并重点关注弱势学生的职业辅导教育工作。对就业有自卑感没有信心,有恐惧感害怕走向社会和有严重、较严重就业焦虑症的少数学生,职业指导机构和教师应重点关注,对这些学生指定就业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就业辅导,使他们走出心灵误区,快乐自信地择业就业。
(4)就业后的跟踪服务。学校派遣教师护送学生到就业单位,确保安全。设专职教师对就业学生跟踪管理服务。给每一位就业学生发放联络卡,联络卡上告诉学生工作生活上遇到问题时,请及时联络教师,教师会为他们排忧解难,会为他们出谋划策。建立健全的就业学生、就业单位档案资料,掌握就业学生相关信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难免会因环境的不适应、工作岗位的不合适或认为待遇偏低、人际关系没处好等原因,产生动摇的念头。职业指导机构就要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做好学生就业稳定工作。通过就业单位和就业学生中的联络员,定时电话联系,掌握就业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做好学生稳定工作。可以派教师到单位回访就业学生,配合用人单位做一些协调工作,解决学生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安心工作,提高就业稳定率。
事实证明,学校在强化专业知识教学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是提高就业率的有效途径。通过指导和教育,使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就业形势;认识职业、掌握择业技巧;认识自我、从容面对现实。中等职业学校只要发挥优势,合理定位,就能使学生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真正形成以“出口”带动“进口”,以“就业”促进“招生”的良性循环。
G630
A
1671-1246(2012)18-0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