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内脂素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
2012-02-26刘海东靳翠彬张素敏
刘海东,靳翠彬,张素敏
内脂素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能够抗细胞凋亡、促进脂肪细胞分化,与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冠心病密切相关[1]。本文旨在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脂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从而探讨内脂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冠心病诊断标准: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管腔直径狭窄≥50%。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3支及以上病变),左主干病变记为2支病变。排除标准:高血压、肿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急性感染、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长期口服调脂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患者。
1.2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2月在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龄42岁~82岁(59.98岁±8.89岁);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51例,不合并2型糖尿病39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为标准,单支病变35例,双支病变37例,多支病变18例。另外选择32名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男17名,女15名;年龄43岁~83岁(59.32岁±8.04岁)。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详细记录临床资料,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等,测量心电图,空腹采集肘静脉血,检测内脂素、心肌酶、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血浆内脂素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试剂盒购自美国Phoenix Pharmaceuitical公司,检测内脂素批内CV<3%,批间CV<1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均数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
2 结 果
2.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不合并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表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各组LPA变化比较 血浆内脂素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各亚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2型糖尿病组内脂素高于不合并2型糖尿病组(P<0.01)。详见表2。
表2 各组LPA变化比较( ±s)
表2 各组LPA变化比较( ±s)
组别 冠脉病变支数 n 内脂素(μg/L)冠心病不合并2型糖尿病组 单支 11 22.92±3.26双支 15 27.71±2.032)多支 13 33.87±4.032)3)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 单支 14 29.79±3.451)双支 21 37.37±5.551)2)多支 16 49.88±3.261)2)3)组间同一病变支数比较,1)P<0.01;与同组单支比较,2)P<0.01;与同组双支比较,3)P<0.01
2.3 内脂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间的相关分析 冠心病组血浆内脂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41,P<0.01。
3 讨 论
内脂素是一种新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称为多功能蛋白,因为它有调节脂类代谢、类胰岛素作用,有促进新生血管内皮生成、抗平滑肌细胞凋亡等作用。内脂素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过程有着密切关系,例如糖尿病、冠心病、急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等。
多项研究显示内脂素在冠状动脉斑块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泡沫细胞的形成。内脂素可以使人单核细胞株源性巨噬细胞表达的ATP结合盒转运蛋白下调,细胞内游离胆固醇流出减少,从而使细胞内胆固醇酯聚集增加,促进泡沫细胞的形成,从而参与粥样斑块的形成。Dahl等[2]发现冠心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中均有内脂素的高度表达。Kadoglou等[3]发现,冠状动脉疾病组血浆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本研究也证明此观点。本研究发现血浆内脂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双支及三支病变组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
胰岛β细胞分泌障碍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有两个重要环节。内脂素通过诱导肝脏中的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受体底物 -2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从而激活蛋白激酶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通路,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4]。还有研究显示[5],内脂素与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有着密切关系,随着胰岛β细胞功能的进行性衰竭,血浆内脂素水平在不断升高。还有研究显示[6],2型糖尿病患者糖负荷后2 h和空腹血浆内脂素浓度均明显低于正常糖耐量患者。Chen等[7]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并通过相关分析证实,内脂素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发现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内脂素水平高于不合并2型糖尿病。
内脂素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脂肪因子,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更加显著。同时内脂素水平有助于评估冠心病尤其是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在冠心病诊治中起到重要作用。
[1]Bessa SS,Hamdy SM,El-Sheikh RG.Serum visfatin as a nontraditional biomarker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An Egyptian study[J].Eur J Intern Med,2010,21(6):530-535.
[2]Dahl TB,Yndestad A,Skjelland M,etal.Increased expression of visfatin in macrophages of human unstable carotid and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Possible role in inflammation and plaque destabilization[J].Circulation,2007,115(8):972-980.
[3]Kadoglou NP,Gkontopoulos A,Kapelouzou A,etal.Serum levels of vaspin and visfati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Kozani study[J].Clin Chim Acta,2011,412(1-2):48-52.
[4]Hug C,Lodish HF.Medicine visfatin:A new adipokine[J].Science,2005,307(5708):307-366.
[5]Lopoz-Bermejo A,Chico-Julrt B,Femhndez-Balsclls M,etal.Serum visfatin increases with progressive beta-cell deterioration[J].Diabetes,2006,55(10):2871-2875.
[6]杨媚,杨刚毅,李伶,等.不同糖耐量个体血浆内脂素水平的变化[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4:245-247.
[7]Chen MP,Chuang FM,Chang DM,etal.Elevatealplasma level of
visfatin pre-B-cell colony enhancing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Clin Endocrinol Metab,2006,91(1):295-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