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TF的影响
2012-02-26李效辉
李效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继而破裂导致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最主要的发病机制[1]。生理状态下,与血液接触的细胞并不表达组织因子(TF),但在炎症、高血压、高血脂等刺激下,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表达TF增强[2],增加动脉血栓及粥样硬化危险。以往的研究认为冠状动脉斑块中血管平滑肌细胞持续增殖引起的管腔进行性狭窄是梗死的主要原因,但现在的证据表明是斑块的激活而不是狭窄参与了缺血和梗死的发生[3],大多数病例是由于斑块表面的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冠脉的闭塞。
他汀类药物又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脂药物。临床实践证明,他汀类调脂药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及明显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它的非降脂作用。本文将入选的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使用阿托伐他汀组与未使用阿托伐他汀组的血浆TF表达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入住我院心内科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诊断标准为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的诊断标准,且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4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53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男24例,女28例;年龄40岁~86岁(56.7岁±13.2岁);UA25例,AMI 27例。对照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41岁~88岁(57.8岁±14.8岁);UA 22例,AMI 2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排除标准:患有其他心脏病、甲状腺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肝肾功能不全、急慢性感染、贫血及其近期手术外伤史、周围血管疾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扩冠、抗凝、营养心肌、改善循环治疗。使用药物有硝酸酯类、阿司匹林,不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一天一次,睡前服用。观察周期为6周。
1.3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 m L,置于含EDTA抗凝管中,在1 h内分离血浆方法为离心4000 r/min离心5 min,-70℃冰箱保存待测。人源组织因子ELISA试剂盒购自美国Sigma公司。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有效:症状减轻,心电图较入院时心电图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心电图于治疗前比较基本未改变;加重:症状较前加重,心电图ST段较前明显压低。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浆TF的表达 两组治疗前血浆TF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TF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TF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血浆TF表达水平比较( ±s) ng/L
表2 两组血浆TF表达水平比较( ±s) ng/L
组别 n TF对照组 治疗前 48 164.07±12.09治疗后 48 159.32±13.011)治疗组 治疗前 52 169.98±12.79治疗后 52 117.08±10.651)2)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3 讨 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而血栓的形成与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而组织因子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关键因子,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绝大多数的心肌梗死是由于不稳定斑块的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继而引起出血和管腔内血栓形成,而导致管腔闭塞,引起相应动脉部位的病变。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从以前的脂质沉积假说演变成多种因素包括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组织因子等共同参与的病因理论[4]。生理状态下,与血液接触的细胞并不表达组织因子,但在炎症、高血压、高血脂等刺激下,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表达TF增强[2],增加动脉血栓及粥样硬化危险。以往的研究认为冠状动脉斑块中血管平滑肌细胞持续增殖引起的管腔进行性狭窄是梗死的主要原因,但现在的证据表明是斑块的激活而不是狭窄参与了缺血和梗死的发生[3],大多数病例是由于斑块表面的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冠脉的闭塞。组织因子是跨膜糖蛋白,活性部位为磷脂,是Ⅷ因子的辅因子,血管外层的平滑肌细胞等恒定表达。单核及血管内皮细胞在病理情况下才表达TF,能激活外源性的凝血途径。组织因子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促进因子,直接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增殖[5],促进动脉内膜增生[6],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关键因素。Michela等[7]研究发现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血清TF、TFPI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由此提出冠心病尤其是UA患者血浆中存在着不相平行高浓度TF、TFPI,并且认为这与冠心病患者的高凝状态有关。国内大量的临床研究也证实,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中T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原位杂交分析表明,巨噬细胞内含有编码TF、载脂蛋白E、转化生长因子2β与肿瘤坏死因子的m RNA[8]。
他汀类药物又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脂药物。临床实践证明,他汀类调脂药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及明显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它的非降脂作用。
本研究以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服用阿托伐他汀,另一组不服用阿托伐他汀,然后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TF表达的情况,分析结果得出,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中TF表达,从而降低冠脉中血栓形成几率,降低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作为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除了可调节血脂外,还有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TF表达,从而减少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为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二级预防用药提供了临床依据。
[1]Libby P,Theroux P.Pathophysiolog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irculation,2005,111:3487- 3488.
[2]Muller DN,Mervaala EM,Schmidt F,etal.Effect of bosentan on NF-Kappa B,inflammation and tissue factor in angiotensinⅡ-incucedend-organ damage[J].Hypertension,2000,36(2):282-290.
[3]Munger MA,Hawkins DW.Atherothrombosis:Epidemiology,pathophysiology,and prevention[J].J Am Pharm Assoc(Wash DC),2004,44(2 Suppl 1):S5212.
[4]廖明芳,景在平,丁茹.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疾病的发病机制进展[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6,26(2):106-109.
[5]Golino P,Ravera A,Ragni M,etal.Involvement of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in the coronary circula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Circulation,2003,108(23):2864-2869.
[6]Hasenstab D,Lea H,Hart CE,etal.Tissue factor overexpression in rat arterial neointima models thrombosisand progression of advanced at herosclerosis[J].Circulation,2000,101(22):2651-2657.
[7]Michela F,Gori AM,Fedi S,etal.Elevated tissue factor and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circulation levels in ischemic heart disease patients[J].Thromb Haemost,1998,79:495-499.
[8]Wilcox JN,Nelken NA,Coughlin SR,etal.Local expression of in flammatory cytokines in human atherosclerotic plaques[J].J Atheroscler Thromb,1994,11(1):S10-S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