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留齿状线内悬吊外切剥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2012-02-24贺平彭勇李志鹏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2年2期
关键词:痔的齿状肛管

贺平 彭勇 李志鹏

(1成都肛肠专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15;2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成都 610075;3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 山西太原 030000)

目前外剥内扎硬注术是治疗混合痔的一种重要手术方法,也是治疗混合痔的经典术式,其疗效肯定,但它是在静脉曲张理论上产生的,对齿线及肛管皮肤破坏较大,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都较长,因此为了彻底消除混合痔的症状与维护正常肛管生理解剖结构之间的矛盾,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减少术后并发症,我们吸取了保留齿线术及PPH术[1]中的有益元素,对外剥内扎硬注术进行改良,设计出治疗混合痔的新术式——保留齿状线内悬吊外切剥术。现将此术式与外剥内扎硬注术治疗混合痔患者的对照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均为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成都肛肠专科医院的住院病例,纳入病例的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2]。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两组患者均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血糖、凝血常规、心电图、B超等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并签订相关医疗文书。术前肛周备皮、常规灌肠。

1.2.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腰腧穴麻醉[3]加静脉全麻复合麻醉。

1.2.3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取截石位,常规消毒,扩肛。

治疗组采用保留齿状线内悬吊外切剥术:①根据内痔痔核大小,用中弯血管钳在齿线上约0.5cm处纵行夹住内痔部分,用“7”号线在钳下作“8”字贯穿缝扎,打结,切除部分残端。同法处理其他痔核,以黏膜桥在0.5cm以上为度,一般处理1~4处内痔。结扎点呈齿状排列错开,保留结扎点间黏膜桥,适当剪除痔体残端。②中弯血管钳夹住肛缘外痔隆起最高处,用剪刀作一梭形切口,切除部分外痔痔体,钝锐结合切剥痔组织至齿线下0.5~1cm左右,适当修剪创面,缝合创面。若外痔切口对合良好且无出血则无需缝合。同法处理其他外痔部分,以保留皮肤桥在0.5cm以上为度。③检查有无明显出血和肛管狭窄,以两横指能放入肛管内为度。对合创面,术毕肛内置入黄连纱条,塔纱压迫,宽布胶布固定。

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硬注术[4]:采用外剥内扎硬注术常规治疗。

1.2.4 术后处理 术后当天去枕平卧休息2h;术后48h内进流质饮食以控制排便;静脉给予抗感染治疗5d,止血治疗3d;术后每日便后以痔洗散(院内制剂)或消肿止痛汤坐浴,并用黄连痔疮膏、黄连纱条等换药。

1.3 观察指标 根据疗效评分标准,观察患者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一周内的并发症发生例数并记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情况并记录;记录每个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切口愈合时间。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参见表1。表1显示两组临床疗效、有效率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临床疗效比较

2.2 术后并发症、肛门功能 参见表2。表2显示两组在术后肛门疼痛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预防术后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在排便困难、排尿障碍、肛缘水肿、便血、肛门坠胀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肛门功能方面,两组均未出现肛门狭窄和肛门失禁。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n)

2.3 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切口愈合时间 参见表3。表3显示,两组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切口愈合时间的差别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手术时间方面,治疗组所需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在住院天数方面,对照组明显长于治疗组;在切口愈合时间方面,对照组所需时间明显长于治疗组。

表3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切口愈合时间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切口愈合时间比较()

组别 手术时间(min)住院天数(d)切口愈合时间(d)治疗组(n=34)39.00±9.059.85±4.2410.40±2.27对照组(n=34) 26.76±7.3113.21±4.1414.70±2.11P值0.000 0.002 0.000

3 讨 论

齿状线是胚胎时期后肠与原肛两层隔膜融和后破裂而形成的。齿状线距肛缘约2.5cm~3cm,在内括约肌中部或中、下1/3交界处的平面上。齿状线以上是直肠,属内胚层,以下是肛管属外胚层。二者来源和本质不同,故齿状线上下的组织结构、血管走向、神经分布以及淋巴回流方向也各有区别。齿状线区即齿线周围1cm左右,是由黏膜到皮肤的过渡区域,是高度特异化的感觉神经终末组织带,是肛门神经反射及肛门自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粪便由直肠下达肛管时,就刺激齿状线区,通过感觉神经到达大脑,产生排便感,当该区域被破坏后,排便感就减弱甚至消失,粪便就出不来,时间久了就会出现各种疾病。因此齿状线无论在解剖上还是临床上都有其重要意义。

保留齿状线内悬吊外切剥术治疗混合痔是基于以下几方面:一是完整地保留齿状线;二是上提肛垫并切除部分病理性肥大肛垫;三是固定肛垫。

此术式与外剥内扎硬注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损伤的肛管皮肤面积明显减小,符合现代外科微创治疗原则;②内痔结扎悬吊与外痔切剥分开进行,有效地保留、保护齿状线区域这一重要解剖结构;③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缩短、疼痛明显减轻,更有利于患者身心的恢复,符合人性化的治疗原则;④患者住院天数明显缩短,降低了医疗费用,符合经济学原则,更加适宜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我们认为,保留齿状线内悬吊外切剥术能够完整保留齿状线,保护肛门功能,有效治疗混合痔,能够减轻术后并发症,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适宜推广的治疗混合痔的新方法。

[1] Longo A.Treatment of hemorrhoids disease by reduction of mucosa and hemorrhoidal prolapse with a circular suturing device:a new procedure[M].Proceedings of the 6th Word Congress of Endoscopic Surgery.Rome.Italy,1998:777-784.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5):461-462.

[3] 曹吉勋.中国痔瘘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01-102.

[4] 艾儒棣.中西医临床外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50-651.

猜你喜欢

痔的齿状肛管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Ⅱ型齿状突骨折的解剖影响因素的研究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PPH与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齿状突游离小骨法医学鉴定1例
HCPT微创术联合苦参敛疮汤综合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观察
PPH治疗重度痔的临床应用
中医外治嵌顿性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观察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齿状突骨折
分段贯穿结扎治疗硕大内庤5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