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导向的高职外语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初探

2012-02-15郭晓尹明远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工学工学结合外语

郭晓,尹明远

1.2.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 300221

就业导向的高职外语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初探

郭晓1,尹明远2

1.2.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 300221

目前我国高职外语类专业的课程设计多以突出语言的听、说、读、写技能为目的,课程体系中外语类课程与具体职业岗位业务课程之间在系统性、整体性安排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当前高职外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工学结合”的思想对高职院校外语专业课程体系的目标定位和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就业导向;“工学结合”课程体系;高职外语专业;课程模块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大学毕业生630万人,平均就业率为72.2%。今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1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7.8%。虽然大学生整体就业率有所提高,但高职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经营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高职外语专业应当及时构建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对外语相关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一、现行高职外语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存在的问题

比照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目前高职外语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设计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不准确

1.未能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过于强调岗位适应性,忽视了职业拓展与提升能力;过于强调岗位操作能力培养,忽视职业综合能力培养;过于强调职业定向性,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

2.没有根据外语专业特点来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片面强调外语等级证书的作用,忽视了职业工作过程中的综合管理能力。由于高职外语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范畴界定不准,造成一些院校过于强调操作技能,而忽视了外语专业职业工作大多是以“人”或“人与物”为对象的特点。

(二)课程结构欠合理

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的外语专业大多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模式,属于“本科压缩型”。多采用“外语+专业课”模式,没能根据外语专业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课程门类,忽视了职业素质拓展、职业能力提升的课程。

把理论课和实践课平行对待,对二者间的内在联系、相互渗透和融合研究较少,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失调;必修课程过多,选修课程比例过小;选修课程没有形成方向与系列。

(三)课程内容与形式落后于时代发展

课程内容选取上没能摆脱学科体系,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课程之间没有形成与就业相关的、系统的联系。专业课程理论性过强,许多课程只是介绍概念、原理方面的知识,缺乏专业覆盖到的岗位(群)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与职业领域实际的联系不够广泛。在课程中过多突出考级内容,忽视了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

(四)课程开发滞后,课程教学实施缺乏灵活性

教师的知识体系与知识结构陈旧老化,很难满足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的变化、要求。课程开发与实施主体主要是由教师来承担,社会、企业参与程度较低,致使课程内容陈旧,与行业最新发展要求脱节,无法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无法实现学生毕业即能上岗的目标。课程课时设计不够合理,简单按照“理论—实践”的单一模式安排课程,教学的先后顺序有违认知规律。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没能得到构建、实施。

二、就业导向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目的与原则

(一)“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目的

就业导向就是要针对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来培养人才,使毕业生符合工作岗位要求,为就业铺平道路。“工学结合”的外语课程体系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在动态调整和全面优化原有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职业资格证书为依托、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二)高职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通过对相关用人单位的调研发现,高职外语专业的人才需求方向主要有:国际商务、涉外文秘及接待、翻译及语言培训等。根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确定高职外语类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掌握相应外语知识并具有外语相关专业能力,能在涉外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外语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用人单位要求外语类专业毕业生具备以下的素质和能力:

1.基础语言能力: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的能力。能运用外语进行一般的业务沟通,准确翻译常用商务文件。具有相应的外语等级证书,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

2.专业知识能力:具备一定的管理和协调工作能力,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和沟通能力。熟悉现代化办公设备及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具备处理涉外日常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熟悉相应语言国家的文化特点以及相应岗位的专业特点和工作流程。能够熟练运用所学语种按照岗位需要独立开展工作。具有合乎礼仪地进行涉外交际活动的能力。了解行业惯例和相关方面的理论、法规、程序,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

3.综合素质能力:健全的身心素质和诚信品质,并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合理规划职业生涯。能正确地认识社会,并主动适应社会环境。有较强的人际交往的能力,拥有团队协作精神。有上进心,自我学习、创新意识强。除取得相应的计算机、外语等级证书外,还取得相应专业方向的职业资格或能力证书,如:单证员、导游员、报关资格证、会计上岗证等。

(三)“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原则

针对人才培养要求确定课程体系构建基本原则:一是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目标岗位群,以岗位主要工作任务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按照工作任务建立相应学习情境;二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打破学科界限,突出课程内容的应用性,使课程内容服务于专业岗位所需的能力;三是课程结构要综合化、模块化,确保本专业岗位所需能力都有相应的课程模块与之对应。

三、高职外语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职外语专业的课程总体目标应该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中介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有机整合,外语应用能力与商务技能并重、综合素质能力符合企业要求的课程结构和模式。以实现 “课程知识内容与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规范零差距,从而实现毕业就业零时间”。

为突出高职外语教育的独特性,课程设计要区别于学科型的高等教育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而非学术型人才为目标。在广泛的社会调查基础上,根据职业技能要求优化课程体系,改变以单纯语言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模式,立足职业分析,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任选课和公共任选课等多种类型的学分制课程体系,既要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又为学生适应不同企业岗位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

(一)构建平台+模块式的高职外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路

“课程模块化”是根据企业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要求,按不同岗位群的需要,制定课程(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模块,通过不同模块组合形成培养方案的框架结构,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基于社会对外语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高职外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在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标准专业公共平台的基础上,搭载较为灵活的职业方向。学生的学习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综合性大专业知识的学习,第二阶段根据岗位及就业的需求设置多个专业方向,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学体系。即“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

1.公共平台。按照就业岗位对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分为:基础语言能力、专业知识能力、综合素质能力3个部分。以适应涉外职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通用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这3种能力的培养表面看来也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但在新课程体系中这3种能力是同时进行、相互促进、层层包含的关系。

2.职业模块。根据相关职业岗位群开设职业模块课程,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倾向和资源优势进行选择,培养学生在某一岗位群就业所必需的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在对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具有最佳就业前景的职业领域,再根据招生数量和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职业模块的数量。分析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要素,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综合性,根据就业专业岗位定位以及学生毕业后的择业倾向开设专业选修及拓展类课程。职业模块主要有国际贸易方向、酒店旅游方向、文秘方向、电子商务方向、订单式培养方向等。在职业模块的选择上,教师应给予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在教学管理上也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

(二)“工学结合”的实训课程体系

学校首先要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利用校内外实训场所,为学生营造一个“准职业环境”,设计“仿真”或“全真”的职业任务,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商务操作能力、商务沟通和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建立校内综合技能力实训和企业生产实训两大实践教学平台。

外语专业的实践教学要瞄准本专业的就业岗位群,分析确定专业所面向的典型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然后通过建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单一课程与综合实训项目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来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岗位需求的对接。

在第一学期安排一周的企业岗位体验认知实习课程。主要是以讲座、参观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外语专业的目标岗位群、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企业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让学生对真实的岗位职能及要求有直接的了解与体会,“零距离”体验一线职业岗位,从而保证技能培养和岗位工作无缝对接。技能实训周的设置能较好地体现“学以致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从入校就对本专业的就业岗位群和岗位要求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明确自身的就业方向并能够有意识地进行个人职业规划。

在第5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的岗位主要包括商务助理、办公室文员、翻译、报关员助理、接待员、跟单员等。除此之外,每年会安排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会展活动的前期筹备和会展服务工作。这些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能够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磨练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四、结论

就业率是衡量一个专业优劣的重要指标。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就业率,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而建立起一支既会理论教学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保证。高职外语类专业必须构建“教学做”三位一体的全新教学模式,顺应语言学习特点,通过课程模块设置和“工学结合”的手段,充分培养学生的基础语言能力、专业知识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将语言技能融入岗位专业需求,使毕业生获得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并为其终生学习打开良好开端。

[1]单伟明.谈高职外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9,(1).

[2]陈江宁.就业导向的高职外语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0,(8).

[3]崔蓉蓉.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5).

[4]吴寒.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6).

Discusses on Employment-Oriented English Major Curriculum System 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

GUO Xiao1,YIN Ming-yuan2
(1.2.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Commerce, Tianjin 300221)

At present 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English major curriculum system is focusing on English skills of listening,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but the systemic connection between English courses and other post courses has being neglected.After analyzing the present English curriculum,this pape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bing learning with work,explores the objective of 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for vocational English major.

employment-oriented;learning-work curriculum system;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major;curriculum module

G718.5

A

1008-9055(2012)02-00047-03

2012-04-07

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就业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VE3002)。

1.郭晓(1970—),男,汉族,天津市人,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日语教学,外语教学管理。

2.尹明远(1966—),男,汉族,天津市人,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责任编辑:尹明远 周晓华

猜你喜欢

工学工学结合外语
盐工学人
——宋辉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大山教你学外语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