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英习语文化移植的归化与异化

2012-01-28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原语译语汉英

于 淼

(信阳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研部,河南信阳464000)

汉英习语文化移植的归化与异化

于 淼

(信阳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研部,河南信阳464000)

汉英两个民族均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汉英两种语言中均积淀有大量的习语。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及社会习俗等原因,使得来自两种语言的习语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习语翻译的目的是文化内涵的迁移,是文化交流。而文化内涵的差异恰是文化内涵迁移的最大困难。译者要探其渊源背景,明其语义内涵,解其语用价值,创新翻译方法,注重习语文化内涵迁移的准确性,以达习语翻译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之目的。

习语;文化内涵;归化;异化

“文化是一种力量,文化是一种情怀,文化是一种影响,文化是一种温暖”(CCTV-3《文化正午》栏目语)。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由于各民族在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各自特定的语言,特定的语言就是特定的文化符号,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我们在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还要创新民族文化。因此,学界对翻译研究的主题也从纯语言角度转向文化翻译,翻译活动已被广泛地认为是文化交流活动。汉英习语文化内涵差异的存在,无疑给汉英民族间的交流带来了一定困难和障碍,同时也给翻译活动带来了挑战。因为,翻译的实质是译者用译语传达原语的文化信息,所以,翻译不仅是双语交际,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和文化移植。

一、关于语言与文化

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语言,形成了丰富的文化。语言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每个民族的语言都熔铸着该民族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反映着该民族的社会生活、价值观念、道德传统、宗教信仰、思维方式。”[1]所以,对语言理解就包含着对文化的理解,对语言理解的层次越高,对文化理解也就越高。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类思维和形成思想的工具,是人类交际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而文化的构成又离不开思维。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Sapir)在其著作《语言论》中指出:语言有个底座,语言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格和信仰的总体,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根据《辞海》的解释,文化“从广义上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说,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形象,每一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既然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就涉及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理论,涵盖历史、民族、行为、物质、精神等层面。显然,“文化”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包含了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财富。正如英国学者泰勒(E.B.Tylor)在其《原始文化》中所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人种学意义而论,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格,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们获得的任何才能和习惯。”[2]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与所属的文化息息相关,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人类社会文化生活信息。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文化的传播媒介,又是文化的镜子,只能依附于某种特定的文化而存在。反过来说,文化深深植根于语言,文化要通过语言来进行交流和传承。文化又是语言赖以存在的基础,是语言发展变化的源泉。因此我们说,语言与文化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二者密不可分。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如何准确地用译语语言传递文化信息,是交际目的的重中之重。

二、习语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一)关于习语

习语作为语言中的精华,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汉英两个民族均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汉英两种语言均积淀有大量的经典习语。“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每种民族文化都会形成一些特有的事物和概念,在不同的文化之间,有时候很难找到相对应的词语;有时候,同一个词语承载的文化意义又不相同,甚至相反。”[3]然而,汉语和英语属不同语系的两种语言,来自两种语言的习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内涵,文化内涵差异又赋予了两种语言鲜明的文化特征、独特的文化魅力,就是这“鲜明的文化特征、独特的文化魅力”给翻译带来了很大困难。习语是经过人们世代相传而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文化精髓的积淀,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它反映出一种语言的文化特色。习语语义具有多义性和多层次性。从语言表层看,习语精炼、短小,具有和谐美、简洁美、整体美。从语言深层次看,习语风趣且富有哲理性,具有功能美、文化内涵美。汉语中习语一词通常指的是,人们习惯使用的成语典故、引语、俗语、歇后语、谚语等。被称为“西方优美词语”的“英语习语”向来被看做是西方文化的一个代表。它作为传承、记载文化与语言的基本工具之一,广泛地被应用于交际、报刊以及电视广播媒体之中,在英、美国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语中的习语大致可以包括proverbs(谚语)、sayings(俗语)、colloquial phrases(口语)、allusions(典故)、maxim(格言)、idioms(成语)和slangs(俚语)等。习语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的转换,而且更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因为,“翻译存在着文化与文本双层的矛盾。在文化层面,归化异化的争论在于要不要引入异语文化,要不要如实传递异语的文化现象,要不要输入异语的思维方式”[4]。例如,英语习语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也可理解为When it rains,it pours。从文本层面或语言层面理解,是“不下雨则已,一下雨就是倾盆大雨”,正合汉语“不雨则已,一雨倾盆”之意。从文化层面理解,就是An evil chance seldom comes alone,“厄运很少独自来”。更加接近汉语意义的说法是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y,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从而得出“祸不单行”这个习语来。因此,我们说习语文化内涵的移植是翻译的一大障碍,是对译者的一大挑战,是对译品优劣的严格检验。由于文化内涵的差异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要求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特别注意原语和译语民族间的历史渊源、文化差异、社会习俗及风土人情等。

(二)关于归化与异化

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最初是美国翻译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他的专著《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中提出的。自从归化与异化理论问世以来,随着学界对翻译理论讨论的深入和具体化,尤其在翻译的文化转向讨论中,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给予归化与异化更多的重视和关注,是翻译界讨论的主要话题之一。笔者更趋同于以下说法:“直译和意译之争的靶心是意义和形式的得失问题,而归化和异化之争的靶心则是处在意义和形式得失旋涡中的文化身份、文学性乃至话语权利的得失问题。”[5]“归化(adaptation)是指用译语文化中惯用的表达方式来转换源语;异化(alienation)是要保存源语的异国情调。前者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后者则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归化、异化的争论实质上是直译与意译争论的延伸和扩展。直译、意译主要争论的是翻译中语言的表达方式问题,而归化、异化主要争论的是翻译中语言所包含文化内容的传递问题。”[6]笔者认为,各家所言均有理据,只是强调的角度与层面不同。按照韦努蒂的说法,归化翻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要求译者为译语读者着想,把原语作者的思想意图带入译语文化。采取译语读者所习惯的译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语的思想内容,增强译语的可读性。这样,更有利于译语读者的接受、理解与欣赏。异化翻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要求译者为原语作者着想。译文要保持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保留民族文化特色,使译语读者接触原语的语言及文化差异,为译语读者呈现异域情调,把读者带入异域文化氛围,感受异域文化。虽然这种翻译可能不易于被译语读者所接受,但是有利于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借鉴、融合与利用,有利于民族间文化的“互通有无”。“看一个翻译是归化翻译还是异化翻译,完全取决于文化形态的重构,翻译在这一形态中得到生产和销售;什么是归化或异化只有在考虑到改变译入语文化的价值关系时才能得到解决。”[7]243所以,归化和异化都有着各自的价值和优势。它们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是相互依存的两种翻译策略。

(三)习语的归化翻译

如上所述,归化翻译法的主旨是为译语读者着想,注重意义与文化内涵。在注重意义与文化内涵的前提下,尽可能兼顾其形式。若只能保留原语意义而无法保留或者难以保留原语形式时,只能“取意舍形”,使其“神合貌离”。习语都带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若按字面意思译出来,往往会令译语读者费解,特别是那些对译语民族文化知之甚少的读者,更是一头雾水。因此,运用取意舍形的归化译法,原语文化内涵能在译语中明确地显现出来。例如,英国著名媒体Guardian中曾发表过一篇题为US envoy to Iraq:We have opened the Pandora’s box的文章。文中的第一句话“The US ambassador to Baghdad conceded yesterday that the Iraq invasion had opened a‘Pandora’s box’of sectarian conflicts which could lead to a regional war”中,Pandora’s box(潘朵拉盒子)恐怕就难以理解。这是一个源于希腊神话的习语。相传Pandora是从天宫下凡的人类第一个女性,主神Zeus(宙斯)给她一个box(盒子)并不让她打开。由于好奇,她打开了盒子,结果让一切罪恶撒向人间折磨人类。其含义为“造成极大混乱”、“万恶之源”等。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驻扎巴格达的美国大使昨日承认由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造成了当地的宗教斗争。近些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流行的“汽车是污染之源”之说,英译就是Car is the Pandora’s box of pollution。从翻译美学角度讲,译语中习语的巧妙运用,形象地传达了其文化内涵,实乃妙笔。

出自《吕氏春秋·自知》的一则寓言故事,叫做“掩耳盗铃”,为一中国成语。说的是盗铃者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欺欺人。英语习语to bury one’s head in the sand,说的是鸵鸟被追得走投无路时会把头钻进泥沙里,以为自己看不到别人,别人便看不到自己了,也是自欺欺人之意,这样就与“掩耳盗铃”不谋而合。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汉英两个民族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及社会习俗等不同,对一些事物产生的文化概念大不相同。所以在一些习语中存在严重文化差异的,不宜译出,或者译出后不能被译语读者所接受。但是又可以在译语中找出能够承载原语意义的事物取而代之,实有“形意兼备”之效果。如英语成语Even Homer sometimes nods,字面意思是“即使荷马也会打盹”。如果不了解荷马(Homer)是三千多年前的古希腊诗人、是史诗《伊里亚特》(Iliad)和《奥德赛》(Odyssey)的作者,恐怕就难解其意。其内涵意义是Even the wise are not always free from error,正好对应了汉语成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美国习语the elephant in the room(the elephant in the living room或the elephant in the sitting room)可直译为“房间里的大象”,但不易被人理解。该习语源于这样一个设想:大象是陆地动物中个头较大的,倘若房间里有一头大象,而屋里的人却对其视而不见,那他就是完全无视近在眼前的潜在危险。所以,其文化内涵意义是“被忽视的重大问题”或者“避而不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等。

(四)习语的异化翻译

异化翻译是相对于归化翻译而言的,主旨是:译者要为原语作者着想,保留原语民族文化特色;能使译语读者接触异域文化,感受异域文化,扩大文化视野,获得知识和启迪;产生新鲜感,丰富民族文化,起到“他为我用”之效果;力求做到得其“意”而不忘其“形”,即形意两全。这是因为,在长期的实际社会生活中,各民族对客观事物的感受也有相同或者相似之处。从语言结构形式到内涵意义以及修辞方式都非常相近,就可异化翻译。例如,英语中有表示“去厕所”的委婉语wash hands,字面意思是“洗手”,其话外之意远非如此。表面上看“wash hands(洗手)”与“去厕所”、“要方便”毫无联系。但由于习俗文化语境的作用,当中国人了解到其文化内涵时,译为“洗手间”是巧妙的移植,可谓是一种创新,便用“洗手间”委婉地替代了较为直白的“厕所”。再如习语canary in a coal mine可译作“煤矿中的金丝雀”,其喻义是Any thing,especially an organism,whose demise or distress provides an early warning of danger,“起警示作用的东西”。这个习语源于一种古老的习俗:因为金丝雀非常敏感,所以每当矿工下矿井时,都会提上装有金丝雀的笼子放在矿井中。当矿井下的瓦斯等有毒气体增多时,原来聒噪不停的金丝雀就会变得鸦雀无声,或者被毒死。这时,人们就可以提前撤离尽快逃生,以免受害。例如,Might these troubles,some wonder,be the canary in the mine,warning of a looming credit crunch as investors,for years free with their money,recoil from risk?(有人怀疑,这些麻烦是否是“煤矿中的金丝雀”,警告投资人在低利率贷款多年之后,因害怕风险而重新提高利率,将导致夸张的信贷紧缩)

以上实例说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语言也在发展丰富,各民族之间也在进行着交流。星移斗转,时光荏苒,语言、文化互相影响、互相借鉴,一些习语早已引入对方语言,被对方所接受认可。例如,汉语习语“情人眼里出西施”,英语有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恰如其分。“门户开放政策”译为the open door policy,明白易懂。英语习语In the county of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译为“盲人国内,独眼为王”,新颖别致。get something into one’s bones译为“深入到骨髓里”,显得强劲有力。中英语言文化相互融会,互通有无,给各自的语言文化带来一定生机,增添了新鲜血液。

语言是社会意识与文化传统的载体,而翻译就是两种文化的对话。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化现象,深深根植于具体的文化之中。“翻译研究者们常对翻译策略问题——归化和异化——争论不休,其实归化、异化只涉及到源语文化及其表现形式在译本中保留的多少。”[7]243习语源自不同的文化语境,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有些习语意义还有着褒贬之分。“翻译要透出‘译味’和‘异味’,方能显示出翻译的优势。‘译味’深长,‘异味’更浓,才能推动翻译事业的持续发展。”[8]在翻译时,译者必须注意习语表达的语境效果。尽可能多地了解汉英两个民族思维方式、语言应用习惯及民族文化传统的异同,探其渊源背景,明其语义内涵,解其语用价值,创新翻译方法,方能使习语文化内涵移植达到理想境界。

[1]杨乐.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5):177.

[2]龚书铎.中国近代文化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38-39.

[3]吕蔚.中国古代文学在对外汉语中的跨文化教学[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3):58.

[4]刘晓明.论文学翻译归化与异化的两个层次[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74.

[5]王东风.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J].中国翻译,2002(5):24-26.

[6]徐泉,王婷.析傅东华译《飘》中的归化翻译及理据[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47-49.

[7]Baker,Mona.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8.

[8]张健.归化异化,谁主沉浮:刍议我国文学翻译策略认知的发展状况[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1):372.

Abstract: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nations have a long history and splendid cultures and a large number of idioms have accumulated in both languages.Due to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history,cultures,religions and social customs,idioms from the two languages have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The purpose of idiom translation is the migration of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cultural exchange.Differences in cultures are just the greatest difficulty of the migration of cultural connotations.So translators should explore its origins,semantic connotation,pragmatic value,and focus on the accuracy of the migration of cultural connotations.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translators should use appropriate translation method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objective of cultural exchange of idioms translation.

Key words:idioms;cultural connotations;domestication;foreignizati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YU Miao
(Department of College English,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nyang 464000,China)

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9476(2012)04-0053-04

2012-03-12;

2012-04-09

信阳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于 淼(1977-),男,河南周口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与英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原语译语汉英
A Chinese-English List of the Sports Programmes in Winter Olympics 冬奥会项目名称汉英对照词表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汉英中型语文词典义项精细度对比研究
浅谈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关于量词的日中机器翻译规则的研究
基于ZigBee协议栈的PHY服务研究
浅谈“说”的翻译技巧
汽车德汉英图解词典(五)
汽车德汉英图解词典(一)
基于原语自动生成的安全协议组合设计策略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