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浙江省国际传统武术比赛的调查研究
2012-01-27凌懿文
凌懿文
(浙江工商大学 体工部,浙江 杭州310018)
0 前 言
在全国展开传统武术文化和传统武术技用复兴的政策指导下,由浙江省体育局、浙江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浙江省黄龙体育中心、浙江省武术协会、浙江省对外体育交流中心承办的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到今年已经是第九届了。比赛的规模不断壮大,今年的参赛运动员5 447人,总项目数11 525项,在传统武术比赛史上又创新高。在一片喝彩声中,我们同样也看到了一些非传统武术的项目和舞蹈类套路进入到传统武术的比赛中,项目分类不合理等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为浙江传统武术比赛进一步规范和传统武术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有力的理论依据。
1 浙江省传统武术的开展状况
中华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内容和精神、哲学思想、民俗风情。习武不限年龄、性别,适合各个社会阶层人士习练。练习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防身自卫,更能培养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强自我勇气、信心,养成诚信和谐、团结友爱的团队精神。为人生提供身体和精神的双重锻炼。是一种身心相应、内外兼修的高级运动,能够体现国学文化的显著象征。作为一种身体活动和一个独特的人体文化符号,中国传统武术全面地表达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精神。是真正身心相应、内外兼修的“全身运动”。传统武术重视道德修养,武以德为本,武术既有技击理论,也有人生哲理,同时修德、修心、修身。习武的过程,就是一个强身健体、不断完善自我人格的过程,让人勇敢、坚强、自信、充满活力。
1.1 浙江传统武术的记录和整理
与竞技武术相比传统武术无人关心,其因有三:①传统套路很多,难于规范、加上迷信、糟粕性的沉渣很难肃清;②派系多,套势技法各有特色;③无一个完整的打分标准,加上诸多人为的偏见,的确无法规范和培训专业裁判队伍。只能顺其自然发展、传承、自生自灭,也就造成不限制、不支持、没有组织、计划、没有交流等结果。随着外来文化的渗入,文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传统民俗文化被日益淡化。特别是跆拳道、自由搏击、巴西柔术等新兴和外来健身术俱乐部的兴起,因此,传统武术的主要活动阵地正逐渐缩小、消失。
为弘扬民族文化,保护文化遗产增强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上世纪末,浙江首先在传统武术的挖掘和整理方面找到了入手处。经过大量对传统武术追根溯源的工作,对流传在民间的上百个拳种进行了考察和记录,从中找出动作规格和架势相类似的拳种进行归纳和整理、分门别类、理清脉络、梳成体系。并对一些伪传统武术的拳种进行鉴别、清理。这项工作使得传统武术的几百个真正的传统拳、械、套路得到肯定和记录,并为这些拳种找准自己的位置,便于今后的传承与交流。
1.2 浙江省国际传统武术比赛
自2003年至今,浙江省定期举办国际传统武术比赛,有组织地使在民间的传统武术练习者通过比赛的平台锻炼自己的技艺,审视自己水平,同时也促进习练者之间的交流。在规范了拳械门类的基础上,分类别、分项目进行报名比赛,让各个阶层的习练者都有了展示自己、并且和其他运动员同台竞技的机会,为传统武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时,裁判问题变得突出,传统武术裁判和竞技武术裁判有很大的区别。为了能更好地在传统武术比赛上执裁,浙江省体育局、武术协会专门培养了传统武术的裁判员和教练员队伍,扫清了传统武术比赛传播发展的障碍。十年来大批的专业裁判和教练员源源不断的走上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在最近的一次比赛中,可以做到十六个场地,十六个裁判组同时开赛。
1.3 积极推广武术段位制
积极推广中国武术段位制,中国武术段位制是对个人从事武术的锻炼和武术活动的年限、技术和理论水平、成果、贡献、武德修养等方面来全面评价习武者的武术水平。段位制由段位制考试以及段位制通段赛,或者武术国考取得。取得国家认证的段位,是一种对武术水平的认可,同时也增进了习练者与全国同好之间的交流。浙江省武术协会大力推广武术段位制,给广大的传统武术习练者提供了自我肯定武术水平和对外交流比赛的多个平台,也同时规范了习练者的方向,对传统武术习练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其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发展。这对整体传统武术的发展有长足的推进作用。
2 浙江省国际传统武术比赛的开展状况
2.1 浙江省国际传统武术比赛现状
浙江省的国际传统武术比赛走过了十年。2003年在温州瑞安开始了第一届浙江省传统武术比赛,抱着试行的态度,第一次有组织的、规范的为传统武术的习练者提供了一个竞技与交流的平台。使得上百种传统拳、械、套路在赛场上展现在世人面前,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有不少传统武术习练者就是从那时开始迷上了种类繁多的传统武术,并且积极参与到了传统武术的习练与推广中。还有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加入了专业的裁判和教练员队伍。
由此传统武术迎来了自身发展的春天。比赛的规模和参赛人数、参赛项目数量一年超越一年,还由此派生发展出了香港国际传统武术比赛、台湾传统武术比赛、东岳太极拳比赛、中国武术国考、浙江传统武术比赛等等一系列的传统武术比赛。传统武术从教授、习练、比赛、交流、研究等各个方面蓬勃发展了起来。
由浙江省体育局、浙江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浙江省黄龙体育中心、浙江省武术协会、浙江省对外体育交流中心承办的2012年7月13日—7月15日在浙江省黄龙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的第九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为例,其旨在传承中华武术,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世界体育的多元化、多文化、多民族的蓬勃发展。崇德尚武、弘扬中华功夫文化,推进国际武术文化交流、增进友谊、提高技艺为目的。
参加本届比赛的运动员有来自美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墨西哥、希腊、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贝宁、埃及等国家;有来自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来自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新疆、浙江等十多个省市共计277个代表队、5 447人。首次实现了参赛运动员世界五大洲全覆盖,人数和项目规模等均创历史新高。
比赛设置了男、女20个年龄组别,单练、器械、对练、集体等4大系列,778个项目类,进行了9 582个单练、149项对练和253项集体项目以及1 531项个人全能,总计进行了11 525个项目的角逐,产生了总团体和6大年龄组男女12项个人全能冠军。
参加比赛年龄最大的选手已95岁高龄,年龄最小的选手才3周岁。男女老少重在参与,重在交流与友谊。青少年后备人才的挖掘与培养在本届比赛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参加传统武术比赛的青少年占总参赛人数的58%,充分体现各地正在重视弘扬传统文化,重视民族体育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传统武术从青少年抓起,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其中参赛人数最多的是由172名选手组成北京房山少林寺文武学校代表队。传统武术正在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各个阶层,为建设物资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2.2 浙江省国际传统武术比赛中遇到的问题
浙江省国际传统武术比赛,对于发展传统武术的各项工作都起到了促进作用,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历届的比赛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将这些在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梳理总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胡乱编集传统武术套路。传统武术的套路本来就种类繁多,一个人要想学会所有的套路是不可能的。有参赛者急功近利,用几个本来的传统套路为基础,从中选取动作,编成一套拳械,然后另取一个名字来进行比赛,脱离了原来套路的技术架构和韵味,演练中显得极不自然。降低了整个原传统套路的技艺水平。长此以往原来传统套路特定的韵味和节奏以及技术架构容易走样,最后不能复原。在象形拳类的比赛中,一般有猴拳、鸭拳、螳螂拳等,少见的有螺蛳拳、蜈蚣步等。而新出的虾螯拳、霹雳蟹形拳,本来根本没有这一拳术。纯属是编造,动作生搬硬套,将螳螂拳的一些动作,加上横向移动的步法,人趴低作蟹形,加几个跳跃,编在一起,七拼八凑。比赛时观众笑场连连,真是弄巧成拙,叫人贻笑大方。
2.2.2 以竞技套路冒充传统套路。竞技套路和传统套路的构成有本质上的区别,竞技套路是纯粹为了比赛和表演所编排的武术套路,还要加上难度,外形之美无与伦比。传统套路以实用为主,外形不一定好看,但是是拳种传承与技击动作的载体,承担着传承文化的作用。将竞技套路换个名称冒充传统套路上场比赛,扰乱了传统武术比赛的大会组织,同时也起了不好的作用,百害而无一利,实在是掩耳盗铃之举。
2.2.3 没有把握武术的精进方向。没有将武术技艺锤炼的精、纯作为提高水平的目标,而将练力的大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这就造成了过分追求力量和器械的重量。比赛中有一西北老者参赛,年过六十,但身材魁梧,气力过人,运用超重型兵器,手持一百五十斤大刀上场比赛,造成套路演练中动作过分僵硬,演练速度过慢,看不出动作的起承转接,不流畅,不自然。体现不了武术套路的技术特点,成了单纯的摆造型套路。而且在平时的习练过程中很容易受伤。同样很多传统南拳的习练者受这样的思想影响比较深。另外,一些选手对拳种传统的传承上功夫不够,有长拳化的趋势。附加动作太多,有时虽然难度动作增加了,也好看了,但传统的味道却丢掉了。传统武术的发展还是要尊重传统、发展传统,与时俱进却不能丢掉传统。
2.2.4 名字不一样套路相同。参赛者同时用一个套路报多个项目名称来进行比赛,类似于一稿多投。妨碍了大会对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增加了工作的负担。这一情况多出现于年龄较大的习练者中。有一女性南拳运动员南棍套路、大刀套路、霸王枪套路三者基本一样,之间偶有一、二个动作区别。这样的比赛套路演练对传统武术的发展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只是为了获得比赛名次。
2.2.5 太极类项目设置过多。太极类的项目偏多。在近几届的比赛项目统计中,太极类项目占到40%左右,可能是由于太极类项目的开展和推广比较早,比较受中老年习练者的欢迎。而且太极类项目多数对身体有比较好的保健作用,因而习练人数甚巨。这一现象误导了年轻的传统武术习练者,认为传统武术的主流就是太极拳械。然而,一味地提倡太极拳项目,其实恰恰本末倒置。太极拳仅仅只是我国传统武术众多项目之一。
2.2.6 大量的舞蹈类套路进入传统武术。传统武术比赛中有大量舞蹈类套路。以木兰拳为例,木兰拳虽已归属于武术范畴,但是缺少武术的本质内容,与太极拳也截然不同。它大起大落,刚柔相济,具有强烈的音韵和身韵特征,更接近于舞蹈。木兰拳形成拳在上世纪七十年代,1994年7月国家武术协会宣布“木兰拳为中国武术界第130种新拳种”;1998年4月,国家体育中心推出木兰拳三个规定套路:拳、扇、剑。准确来说木兰拳应当算是新编武舞健身套路。
2.2.7 许多习练者要求把实战加入到比赛中。传统武术比赛未将传统武术的实战技击技术用做比赛项目。传统武术的实战部分,是各个传统武术门类的精华所在,其具有能够体现武术的本质属性即攻防性。若将实战部分的内容也编排做比赛项目,势必推动传统武术技击的发展。但是现在的很多传统武术只有套路的部分保存了下来,实战的部分正逐渐失传,有的传统武术套路中的实战技术更是不知所踪。这需要传统武术的专家及研究古武术技击方面的专业人员来进行考察、梳理、复原。因而,传统武术赛事组织方应该增设传统武术实战项目,大力提倡传统武术实战技术的运用。而传统武术习练者不应一味追求套路演练水平,更应钻研传统武术套路中的实战应用技能。如此,才能真正达到习武的目的——练用一致。
3 建 议
3.1 建设高水平且专业的传统武术教练员和裁判员队伍
浙江省国际传统武术比赛这一平台既要为广大传统武术习练者做好服务、又要为传统武术的发展做好引导。这就须要做好传统武术教练员的培训,通过教练员促进习练者提高训练的规范性、技术的传统性、自身的武术修养等素质;要建设年轻化的高层次裁判队伍,能掌握对传统武术中较多个项目和拳种进行评判,同时能够分析拳理特点,使习练者通过比赛评判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从而进行有效的自我提高,也从中得到更多的认识。高水平教练员、裁判员队伍的建设是传统武术比赛与发展的关键环节。
3.2 要进一步加强传统武术的研究整理
要致力于民间传统武术的挖掘和整理工作,传统武术的传承问题主要还是我们没有出台相应的措施去扶持。都是以民间自发为主,从民间武术馆校、武术社团、武术研究会角度看,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技术支持,在投入研究和整理的资金太少。传统武术有些项目的变种很多时候是由于没有权威的指点、校正,所以必须把那些武术老前辈调动起来,为年轻人指点迷津。正是由于这方面工作的欠缺,所以有些传统项目已经在逐渐消亡。
3.3 对参加比赛的项目套路进行审查
要进一步在比赛的组织和编排工作上下功夫,加强对参加比赛项目套路的审查。现在浙江省国际传统武术比赛的报名已经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报名,如果在网上报名的同时,要求报名者上传一段二十秒参赛套路视频,在报名期间就可以对其套路进行审查,避免竞技套路、雷同套路的出现。浙江的传统武术比赛开展了十年,已经到对比赛的项目和拳种等等做一次浓缩、提炼和拔高的时候了。力求去伪存真、去除糟粕,让传统武术文化的真更好地传承下去。避免现今物质社会和浮躁风气使传统武术走向庸俗化。
4 结 语
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它是体育更是一种文化。传统武术文化有两个基本来源:一是继承前辈的传统武术文化成果;二是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存在。人们要根据现今时代的社会存在去诠释、筛选前辈留传下来的传统武术文化,同时去反映他们那个时代的社会存在,从而形成了不同时代的传统武术文化。十年的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成为传统武术发展有力的杠杆,为传统武术文化在当今时代的继承、发展、研究、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把传统武术文化推向了世界,也成为了传统武术项目的试金石。期间暴露出传统武术的一些问题,也同样是传统武术文化所面临的问题。要正确对待、客观认识,妥善解决。以保证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这个平台既能传承传统武术技艺,又能发扬传统武术文化。
[1]宋贵生.当代民族艺术之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李龙.武德:矢志不渝的武术教育思想[J].武术科学,2008(9):21.
[3]李龙.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现代化出场[J].中国体育科技,2010(2):140.
[4]桑全喜,吴桂兰.新时期传统武术的发展战略[J].山东体育科技,2007(1):17.
[5]王岗.武术发展的文化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149.
[6]桑新.中华武术之悲哀[J].武当,200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