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大强度训练对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尿液成分变化的监控研究
2012-08-06韦益毅
韦益毅
(浙江警察学院 警体部,浙江 杭州310053)
0 前 言
现代竞技体育训练过程中对于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进行周期性的跟踪监控及管理,能够为训练指导者和科研工作者提供运动员竞技状态调控的依据,是确保训练计划科学实施、运动员竞技水平提升和最佳竞技状态的保持的重要途径,也是运动训练学与运动生理生化科学重要的研究方向。众多研究结果表明,周期性大强度训练后,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常发生明显变化,并由此直接反映机体对运动训练的应激能力。摔跤运动是一项以技、战术为基础,以身体直接接触对抗为表现形式的项目。自由式摔跤训练在大强度周期训练中,以提升单位时间内运动员最大力量对抗能力、快速对抗能力的大强度负荷刺激为主,具有训练单位强度大、时间较长的特点。本文对不同性别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在冬训阶段周期性大强度训练中的尿液成分变化态势进行跟踪分析,以探讨摔跤运动员在一个训练周期中尿液成分的变化特点及规律,并探索能客观、准确反映运动员机能状态的实用监测指标,为科学监控运动员机能状态动态变化,合理调整训练计划,提高个体机体对强度负荷刺激的应激能力和适应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自由式摔跤运动员21名,男运动员16名,女运动员5名,平均年龄21±2.3岁,平均训练年限8年。所有运动员无重大伤病,身体机能情况正常,自愿参与本次监控测试。
2.2 研究方法
分别采集7次尿样,采样时间分别为3月24日早晨,4月6日运动后15min,4月7日早晨,5月11日运动后15min,5月12日早晨,5月26日运动后15min,5月26日早晨,进行尿十项测试,其中,尿糖、胆红素、尿胆原、尿酮体、尿亚硝酸盐、尿白细胞均呈阴性,本研究不予考虑。
2.3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AS6.0统计软件,所有指标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3 结果与分析
3.1 尿蛋白、尿隐血检测结果
从表1、图1-图2可见,在训练周期中,一部分运动员尿蛋白和尿隐血呈现阳性,同时,部分运动员尿比重增加。
尿液的生成是人体维持机体水平衡的保护机制之一。在正常情况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体积大的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蛋白质等不能通过筛网,故不能从肾小球滤出,且尿隐血和尿蛋白应呈阴性。蛋白尿并非都是病态,有功能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之分。运动员出现尿蛋白和尿隐血多数属于生理性蛋白尿,在周期性大强度训练后,由于激烈运动和大强度负荷的影响,肾血管痉挛或充血,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可有一定的蛋白质和红细胞滤出,从而出现运动性蛋白尿和血尿。运动后尿蛋白的出现与运动量、尤其与运动强度密切相关,因此可用作评价运动强度的敏感指标。运动后尿蛋白增多,表明运动量和强度负荷较大并对机体产生明显刺激,但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能及时恢复,通常在4h后或次日晨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如果晨尿中蛋白含量较高或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是身体机能不适应或疲劳未消除的表现[1]。从图1显示,3月24日晨尿蛋白阳性发生率最高,在以后的数次检测中阳性发生率均低于该次检测,说明3月23日或3月23日以前的训练负荷最大,对运动员刺激较深,到次日晨(3月24日)疲劳未完全消除。在3月24日以后的数次尿检中,发现运动后15min尿蛋白出现率低,而次日晨个别运动员方出现尿蛋白,这与前人研究[2-4]所述运动后尿蛋白即排泄增加不完全符合,其原因有可能与运动负荷对机体刺激较深有关,也可能与摔跤项目特点有关。本研究显示女运动员尿蛋白出现率低于男运动员,这可能与男运动员承受的运动负荷较女运动员高所致。不同运动员是否出现尿蛋白存在个体差异性和个体的相对稳定性,在完成相同负荷时,不同运动员排泄量相对稳定。因此,采用尿蛋白来评定运动负荷和身体适应时,应针对不同运动员进行系统观察,注意个体差异。在使用尿蛋白作为评价身体恢复过程机能指标时,还应结合其它指标对照,如肌酸激酶、血睾酮等血象指标进行对照。
尿隐血的产生原因可能是运动时肾脏暂时性缺血缺氧,使得肾脏通透性增强,使原来不能透过的红细胞滤出滤过膜,也有人认为运动时肾脏位置改变,或肾周脂肪组织减少,出现静脉压力增高,导致红细胞渗出,若运动员出现尿隐血,就应及时调整训练量,排查原因。从图2显示,女运动员尿隐血阳性发生率大大高于男运动员,部分女运动员不仅运动后15min检测呈现隐血阳性,而且直至次日晨尚未完全恢复,提示部分女运动员对大强度训练不适应,或机体承受负荷量的能力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女运动员虽然尿隐血阳性发生率相对较高,但尿蛋白发生率较低,说明虽然尿蛋白和尿隐血均可以作为评价运动强度的指标,但二者表现不一致且与性别有关。因此,在用上述两指标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时,应注意综合考虑。当出现尿隐血时,应及时调整运动量,女运动员出现尿隐血阳性时,还应注意排除月经影响[5]。
表1 尿蛋白、隐血发生情况[N(%)]
图1 尿蛋白阳性发生人数
图2 尿隐血发生人数
3.2 尿比重、尿PH值检测结果
表2显示了摔跤运动员尿比重、尿PH值变化情况。尿比重是指尿液与纯水的重量之比,尿比重与尿液溶质成正比。尿比重数值与饮水量、出汗量、饮食及机体对外界刺激有关。正常情况下,尿比重介于1.003~1.030之间[6],如果摄入水分过多或过少,或者水和固体物的排出量发生显著变化时,尿的比重可以降到1.001或升至1.035以上。运动后尿比重的变化主要受季节及温差变化、运动负荷强度、运动量和时间、泌汗和饮水等影响。从图3可见,无论是运动后还是次日晨,部分运动员均发生尿比重升高(尿比重>1.030),且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运动员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训练,大量出汗且补水不足有关,也有可能与摔跤项目需要长期控体重,限制饮水有关。3月24日尿比重升高的发生率最高,这与前述3月23日运动负荷最大,出汗可能最多,脱水最明显基本一致。本研究发现相当比例的运动员运动后15分钟出现尿比重升高,次日晨尿比重不仅没有下降,尿比重>1.030的人数比例更高,说明运动员可能处于持续脱水状态,提示运动员和教练员普遍不重视运动后补水或存在过度限制饮水的情况。摔跤是一项对抗性极强的运动项目,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出汗较多,更应注意运动中,尤其是运动后及时补水(最好补充含糖-电解质饮料),即使需要控体重,也最好不要采用限制饮水的方法,这对于促进水、电解质平衡,促进运动员体能恢复,保障运动员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表2 尿比重、PH值情况
图3 尿比重>1.030的人数
图4 尿PH值变化情况
图4 显示了尿PH值,无论是运动后还是次日晨尿PH值均呈现弱酸性。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在周期性大强度训练中,机体在对抗过程中往往处于无氧做功状态,能源物质大量氧化不全,血液中氢离子浓度上升,造成乳酸、丙酮酸等酸性产物增加并排放速度减缓,导致酸碱平衡紊乱,同时伴随尿PH值明显下降并出现运动性尿PH值可达4~5程度。酸碱平衡紊乱不仅使肌肉收缩能力下降,四肢酸痛无力,出现了非代偿性代谢酸中毒现象,同时也抑制血色素的合成,甚至引起中枢神经症。对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在周期性大强度训练期间多次尿检均显示运动员尿液呈现酸性,一方面说明运动强度较大,机体处于持续无氧代谢状态,这与摔跤项目特点有关,摔跤比赛时间短、对抗性强,要求运动员具有很好的无氧代谢能力,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尤其强调运动员无氧耐力训练,导致酸性代谢产物大量产生,尿PH值下降。另一方面也说明运动员补液和膳食可能存在不合理情况,导致酸性代谢产物消除不及时,不利于机体恢复,这与前述运动员补液不足一致。所以,本研究提示应加强运动员和教练员膳食健康教育,平时可通过合理补液、改变运动员饮食结构来调整尿PH值,在周期性大强度训练后,应加强补充水分、电解液,改善饮食结构适当增加碱性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使运动员PH值经常保持7为宜。
4 结 论
4.1 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尿蛋白排泄率高于女运动员,且次日晨排泄率高于运动后15min,其原因不明,可能与摔跤专项特点有关。
4.2 女运动员尿隐血发生率高于男运动员,对女运动员应加强运动负荷的监控。
4.3 根据某些生化指标,如尿比重、PH值可以间接反映摔跤运动员运动后补水不足或酸性代谢产物偏多,机体可能存在持续脱水状态和轻微酸中毒现象,应加强运动员正确补液及合理膳食教育。
[1]冯连世,李开刚.运动员机能评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方法及应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98-140.
[2]张蕴琨,王斌,李靖,等.江苏省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夏训期间身体机能的生化评定[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5(4):8-10.
[3]蒋晓玲,张蕴琨,王斌,等.江苏省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冬训期间身体机能的生化评定[J].体育与科学,2002,23(3):58-69.
[4]归予恒,陈文斌,陈朝晖.大强度训练对优秀举重运动员尿液成份变化的影响[J].福建体育科技,2003,22(4):1-2.
[5]牟增慎,杨洁.大强度训练阶段柔道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变化及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7,29(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