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学生成绩评定体系的构建——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
2012-01-25刘金花
刘金花,武 敏,刘 洁
(河北北方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张家口075000)
应用型教育应是“从学士学位到博士学位的完整的专业学位体系,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层次与能级提升的需求”。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应用型教育体系的主体,从组织形式和培养过程上应高度关注与社会的融合,从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应高度重视与企业的深层联合[1]。
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以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来构建课程体系,且应更加强调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协作与互赢[2]。实践教学是以理论学习为基础,是理论知识的综合和灵活运用,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提升的重要保证。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构建科学的、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非常重要。笔者在总结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由4个模块构成,与对学生相应能力的培养相对应,以期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一)与理论教学的融合
理论教学内容通过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被学生灵活掌握,而实践活动也需要理论知识的指导。理论教学各科课程可以依据内容自行设计实验、实训、实践的形式、方法和内容。具体操作可按照图2所示的逻辑过程展开进行。
图1 实践教学体系与对应能力框架图
图2 实践与理论教学融合矩阵图
上图所示模块主要有3种形式:课题研讨、课内模拟和课外实践。
1.课题研讨(类似于PBL教学法)。结合课程内容提出课题并进行研讨。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对知识的吸收与运用,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如对产品质量问题的研讨引出整体产品的概念和相关内容,对影视和体育明星代言产品广告的讨论引发对广告、品牌、名牌等的思考等。
2.课内模拟(情景教学)。设定场景,鼓励学生尝试以某种身份进行企业或组织的运作,设想会产生的结果,并且和实际的结果进行比对,总结经验教训。如模拟商务谈判、新产品发布会、专题公关等。
3.课外实践。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实践作业,如对某一消费者群体的观察、调查等。
(二)教学实习
安排整段时间(一周或两周)进行教学实习,可以指导学生完成一项或多项完整的营销项目,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如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协调能力、思维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案工作能力、展示能力等[3]。
1.计算机模拟。利用营销软件,由教师设定启动资金和产品类别,学生完成从公司注册、SWOT分析、STP决策到4P组合的完整的营销过程,最终根据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盈利、资金的使用状况和品牌知名度等指标系统给出评分,其中需提交的多份分析报告由指导教师进行评定并给出成绩。
2.实战演练。有多种内容和形式,适宜分组进行。可以结合所学课程进行全程模拟演练,如市场调研专题,学生从研究任务的确定开始,经过资料的搜集、任务的细化、问卷的设计、样本的确定、调查的实施,到问卷整理和分析、形成规范的有价值的市场调研报告,最后进行PPT演示和汇报。还可以进行综合实战演练,如创业实战演练,预付各实习小组一定的创业启动资金,自行选定经营的商品和方式,要求分析选定项目的背景和原因、详细记录资金的使用状况、成交价格和成交量、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最终实现的利润等。最后以各小组的分析报告和实现利润评定成绩。
3.与企业的交流。有参观、主题报告、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可以选择多种企业类型,如生产企业、零售业、金融保险业、物流业、餐饮业等,旨在使学生对不同企业的营销方式、操作流程、产品生产流程、管理方式等有直接的比对。
(三)与各组织的合作
引导学生自觉和较持久的策划或参与某组织的活动,以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主要有3种形式:
1.校内组织。每个学校都有很多学生的社团或组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也可以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组,促进科研水平、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2.与校外组织合作。校内组织与校外组织或企业合作,可以实现资源互补,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各自的目的。如学校科协与企业合作,通过对在校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购买意愿和购买力的调研,能为合作企业提供赖以决策的依据。
3.自创组织。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和爱好自行创建社团或组织,包括组织成立的宗旨、人员要求、运作管理及各种关系的协调等,使学生全方位体会组织的成立、运作和发展,从中得到学习锻炼,强调及时反思、善于总结。
(四)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阶段,一般在第八学期进行。实际从第七学期寒假就已开始,直到第八学期的6月底,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好时机。一般包括两项任务,即企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1.企业实习。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融入到企业中,是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全方位检验和锻炼。经过这一阶段,学生基本可以明确自己的定位和未来的就业取向。这期间,教师不再亲临指导,只进行检查和督导。
2.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设计、写作、修改、完善、定稿到答辩系列环节的完成,是对学生查阅和综合文献能力、专业写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检验与锻炼,并且可以使学生的专业研究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得到很好提升。
二、学生成绩评定体系的构建
有目标有行动就有考核。考核内容和标准反过来又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度。因此,根据对本校08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成绩评定的经验总结和教研室部分专业教师的研讨,笔者将成绩评定(除毕业实习外)分为对过程的评定和对结果的评定两部分,如图3所示。
图3 成绩评定体系框架图
(一)过程评定
实践教学通常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内的分工合作来完成,因而对实践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在小组内进行,教师适当参与。
组内评定是根据统一的评定指标体系,在实习教师的组织监督下,由各小组组长负责,在实习小组内对本组成员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量化评定,再按照一定的方法汇总、整理,综合形成每位学生的组内成绩。具体有11个评定指标,包括3个能力层面,如表1所示。
表1 实践教学组内成绩评定指标体系
教师依据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对每位学生做出过程评定。将组内评定和教师评定的成绩进行加权平均得出每位学生的过程评定成绩。
(二)结果评定
最终的实践教学成果一般以组为单位以公开的形式共同展示,如市场调研报告,策划方案或者谈判模拟、创业模拟等。其他组的全部或部分(通常是部分)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构成实践成果的评委,因此,对小组实践教学结果的评定由组间评定和教师评定两部分组成。组间评定由学生评委组成,一般是从各组中推选出1~2名学生构成。由评委根据各组的介绍和展示的成果,根据表2所示的评定指标体系对各组进行评定打分。
表2 实践教学结果评定指标体系
对学生评委的评定分数综合之后,再和教师的评定分数综合,形成小组整体的实践结果评定成绩。
(三)学生最终成绩测算
1.测算权重的确定。过程评定包括组内评定和教师评定两部分。在组内评定时,组内学生之间在共同的学习过程中彼此了解最全面,因而组内评定分数的权重要明显大于教师评定分数;在结果评定中,教师相对于评委学生有着更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更能从专业角度、整体高度评定各小组的实践成果,因而教师评定分数的权重应大于学生评委。实践教学的目的旨在通过这一过程巩固并实践学生所学专业知识,锻炼和提升各层次的能力,而最终成果的展示是过程的综合体现,因而在对过程评定和结果评定进行综合时,结果评定的权重要略大一些。
2.最终成绩测算公式
学生总成绩=过程评定分数×40%+结果评定分数×60%
过程评定分数=组内评定分数×90%+教师评定分数×10%
结果评定分数=组间评定分数×40%+教师评定分数×60%
组内评定分数是对组内各学生的评定分数简单算术平均得到的。组间评定分数是对学生评委的打分进行简单算术平均得到的。以上公式中的数字是相对权重。
(四)几点说明
1.权重的确定可视具体情况而调整。
2.以上的成绩评定指标体系需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目的是建立起完善的、以考核能力为主导的多元化考核制度与评价方式。
3.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个持续和较长期的过程,指标体系只能就当下的情况予以评价,而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会持续发挥作用。但其持续的隐性作用难以测评,为此可以考虑建立跟踪调查体系和跟踪测评。
三、实践教学体系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一)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实践性教学。从单一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同时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重新进行课程设计,不断充实和完善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和方法[4]。
2.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借助学校及其它社会资源,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提升自身能力。
3.合理设计实践性教学内容和实践方法,能进行科学指导。无论是课内实践还是课外实践,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引领作用。
4.设计合理的考评方法。使考评方法能更客观的评定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和成果。
(二)实践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1.重视自身实践能力的锻炼。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实践教学,充分认识到实践性教学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的重要性。
2.积极主动参加各项实践性教学活动,勇于创新。实践性教学通常是以组为单位而不是单个学生独立进行的,所以每位学生都应自觉参与。实践教学又有很多因素是不可控的,学生要自觉发挥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完成学习任务。
3.及时总结,使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得到提升。
(三)几点注意事项
1.各专业课教师的沟通、协调与合作。实践性教学的4大模块是相互联系、逐步扩展、逐步深入,要求和难度也逐步提高,因而需要相关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实践内容和方法以及对学生的组织要求等进行沟通、协调与合作,避免出现脱节或重复。
2.与其他专业教师的合作。当今社会强调的是互赢的合作精神,应用型本科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这就要求其他专业的教师也能参与指导,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金融保险等专业的教师适时参与指导,避免学生的思维和行动被专业束缚。
3.应重视校外专家的指导。校外专家都有自己的从业经历和心得,应充分利用这些无形而宝贵的资源,取得与他们的持续合作。
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实践教学的形式、内容、方式、方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对实践教学学生成绩的评定应突出考核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其评定指标也需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
[1] 陈小虎.“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解析及其人才培养体系建构[J].江苏高教,2008,(1):86-88.
[2] 宋彧,王轲柱.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35-137.
[3] 高春,王志伟.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138-139.
[4] 姚吉祥.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缺失及对策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