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囊卵巢综合症之中医研究
2012-01-25郭梅珍
郭梅珍
(黄河科技学院,郑州 450006)
多囊卵巢综合症(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具有多源性病因和症状多样性的神经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临床特征包括长期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和卵巢多囊性改变[1,2]。该病多在青春期前后发病,症状可持续到绝经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可出现日益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属妇科多发病和难治病[3]。
中医虽没有“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病名,但根据其月经失调、不孕、多毛、痤疮、肥胖等症状,应属中医“闭经”、“癥瘕”、“不孕”、“崩漏”等范畴。本文试图从中医角度分析和认识该病。
1 生理状态
《内经》记载:“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提出了肾气、天癸、冲任与“月事”、“有子”的密切关系,也为后世提出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奠定了理论基础。
“冲任起于胞宫,隶属肝肾”、“肾藏精,精生髓,脑为髓海”、“肾藏志,为作强之官,技巧出焉”。肾之气血阴阳调和,则冲任胞宫能发挥其正常功能,保证正常行经和妊娠分娩。肾气化生天癸为主导,天癸是元阴的物质,冲任受带脉的调节和约束,受脏腑气血的资助,使血海按时满盈、满溢于胞宫,化为经血,使月经来潮。肾藏精,精生血,精血同源而互生,是月经的物质基础,阴精充沛则脉道通利,肾阳蒸腾气化,温煦推动精血的周期性运行,促进“生之来谓之精”的发育和排出。
《内经》尚有“肝肾同源”、“乙癸同源”、“脾统血”的记载。肝藏血,主疏泄,疏泄有道则精气条达,气机通畅;肝司血海,女子以血为本,肝血充盈,则月经正常。另外肾水涵养肝木,一疏一藏、藏泄有度,方能冲任通盛,血海定时溢泻,月经如期来潮。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生化有源方能保证血海充盈。另外,脾脏统摄血脉,保证血行脉内,不溢于脉外。
2 病因病机
目前对PCOS的病因病机认识较为多样,临床分型方法亦不统一,但多从肝、脾、肾入手。如徐宏生等[4]将PCOS分为肾气虚弱型、肝火郁结型、痰湿阻滞型。本文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型方法,分为肾虚夹瘀型、痰湿型和肝经郁热型。
2.1 肾虚夹瘀型
中医认为,月经失调及子嗣之病多与肾脏有关[5]。肾精充盈是卵子和月经正常的前提,肾阴为卵子的成熟提供物质基础,肾阳为卵子的排出提供动力。
《傅青主女科》指出:“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明确了肾与妇女月经的密切关系。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肾气受损是多种妇科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韩玉芬等[6]认为,肾阳不足、胞宫虚寒则不能摄精成孕;肾阳不足,天癸不至,冲任气血亏损,胞宫无血可下,则表现为闭经、月经后期、月经稀发,伴发经行腹痛。肾阳不足的全身表现还可以有畏寒、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肾阳不能温煦脾阳,脾脏统摄无权,则血不循脉络而行引起崩漏。
另外,肾虚还是引起其他病理反应的基础。肾阳不足无力推动气血运行,“阳虚生内寒”、“寒则凝”,瘀血内生,形成肾虚血瘀证型,表现为经色紫暗、有血块,舌质暗有瘀点、脉涩等。
2.2 痰湿型
痰湿证型的形成也与肾虚密切相关[3],肾虚天癸迟至,肾阳不足以温煦脾阳,脾阳运化不足则痰湿内生,阻塞冲任,胞脉不畅,排卵障碍,血海蓄溢失常,故表现为月经过少、闭经或月经后期、不孕、白带多而黏腻。肾虚不能蒸腾下焦津液,水湿积聚成痰核,造成肥胖、卵巢增大等表现。同时中医认为,胰岛素抵抗等多系统内分泌障碍也是肾虚痰湿作用的结果。而清阳不升,故而神疲嗜睡、胸闷。
《景岳全书·痰饮》指出:“肾主水,水泛亦为痰……而痰之本无不在肾。”《医宗必读》有云:“脾为生痰之源”,故肾为生痰之本,脾为生痰之源,肾主水,脾主湿,肾虚水液输布及排泄功能异常,脾虚水湿不运,水聚成痰,痰阻气机,气机阻滞而痰湿证型成。
元·朱丹溪云:“若是肥盛妇人,禀受甚厚,恣于酒食之人,经血不调,不能成胎,谓之躯脂满溢,闭塞子宫,宜行湿燥痰。”《傅青主女科》认为:“肥胖之妇,内肉必满,遮隔子宫,不能受精,此必然之势也。”指出了肥盛妇人不良的饮食习惯亦是痰湿的形成因素,也指出了肥盛不能成胎的原因是“躯脂满溢,闭塞子宫”和“内肉必满,遮隔子宫”。
2.3 肝经郁热型
肝主疏泄而藏血,肝疏泄功能失调,则气血之运行、情志之调达均受到较大的影响。气血运行不畅,则表现为闭经或月经后期或崩漏。肝气郁结,情志失调则精神抑郁,水不涵木则伴有烦躁易怒、乳房作胀。肝气郁结日久,肝木克土则面生痤疮。肝气郁结,血行不畅,肝木克土则痰湿、血瘀形成。与肾虚共同组成PCOS的主要病理机制。
目前尚无关于PCOS患者毛发浓密的病因病机解释。现代医学认为,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引起高雄激素血症。近代中医临床研究表明,肝经郁火证与之相关,肝经郁火证非肥胖患者中均以高雄激素血症、高黄体生成素症为主要表现,其具体病机尚不清楚。
3 治疗
3.1 辨证论治
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治疗主要目的是逆转生殖内分泌紊乱状态,调节月经,辅助受孕。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疗效肯定。多项研究均证实[8,9],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合并中医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妊娠率(P<0.05)。
3.1.1 肾虚夹瘀型 肾虚血瘀是多囊卵巢综合症的重要病机[10],对于肾虚血瘀证型,以补肾填精、调补冲任、活血化瘀为法,可选用右归丸和膈下逐淤汤加减。动物实验证实,补肾配合活血化瘀中药可提高刺激排卵的功效[11]。若排卵期配合针刺,增其填补肾精,调冲任气血,滋养胞宫之功,以达调整机体阴阳气血平衡,使肾-天癸-冲任轴功能正常运行,恢复正常的排卵功能,与中药促排卵有协调作用。
3.1.2 痰湿型 痰湿证型为标,其根本在于肾阳、脾阳亏虚,治宜燥湿化痰、理气行滞,适当佐以温阳之药,选用苍附导痰丸和佛手散加减。药用苍术、白术、法半夏、厚朴、香附、郁金、茯苓、胆南星、石菖蒲、山楂、白花蛇舌草等。方中苍术、法夏、广陈皮、石菖蒲燥湿化痰,白术、郁金、香附疏肝理气。
气、痰、瘀三者可互为因果,形成复杂的临床证型,以致出现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等临床表现。气滞为主者加大行气导滞之力,夹瘀者可加用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药,阳虚甚者可加用菟丝子、淫羊藿、补骨脂等温补命门之火,肾阴不足者可用旱莲草、女贞子等补肾益精。
3.1.3 肝经郁热型 肝郁化火也是PCOS患者的重要证型[7],主要表现为高雄激素血症、高黄体生成素症。治疗上宜疏肝解郁、清热泻火,以丹栀逍遥散和龙胆泻肝汤加减,可以通过改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而调整高雄激素血症,改善机体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患者LH水平,改善卵巢排卵功能障碍,调整月经周期,使部分不孕患者受孕。
3.2 中医周期疗法
中医人工周期疗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以女性生理周期为基础、顺应肾的阴阳消长变化、调整经期以治疗妇科疾病的一种特色疗法。众所周知,月经周期可划分为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排卵期、经前期(排卵后)等4期,对应于中医月经期、后期、真机期和经前期。
夏桂成[12]教授提出,月经周期的运动类似于圆周运动:行经期重阳必阴,旧血泄去,新血随生,是气血活动最显著的时期,标志着本次月经的结束,新的周期的开始,整体趋势向下,治宜因势利导、顺水推舟,以活血调经为主,以利经血排出。经后期血海相对空虚,冲任暂时不足,治疗应补肾填精、滋阴养血,补充卵泡发育所需的营养,促进卵泡发育。经间期又称排卵期,为重阴转阳期,应在补肾阳的同时加用益气活血药,促进卵泡发育并促使其外排。经前期阳长阴消,应在补肾基础上活血化瘀、引血下行,促使内膜脱落,月经正常来潮,促进黄体功能。夏教授临床上常用加减促排卵汤:当归、赤芍、白芍、川芍、五灵脂、红花、泽兰、续断等。根据辨证论治,阳虚者加鸡血藤、菟丝子,阴虚者加熟地黄、枸杞子,脾虚便溏者加入木香、茯苓,肝郁乳胀者加入绿萼梅、柴胡、郁金等。
林至君[13]以“补肾-活血化瘀-补肾-活血调经”为中药人工周期的方法公式。经行后以补肾气、养冲任为主,促进卵泡发育。排卵前期或排卵期以活血化瘀促进优势卵泡分泌。排卵后期以调养肝肾,使黄体功能健全,分泌黄体素。月经前期以活血调经为主,以促进子宫内膜脱落形成月经。
梅彬[14]亦分4个阶段用药,月经周期或撤退出血第5~10天以滋阴补肾为主,稍佐温阳药;月经第12~16天以活血化瘀为主;月经第17~24天温补脾肾,用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汤化裁;月经第25~30天月经来潮,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4 结论
多囊卵巢综合症是妇科多发病和难治病。生理状态下,肝脾肾三脏各司其职,保证月事以时下而有子。肾阳亏虚,无以温煦,推动无力则瘀血内生;脾阳不足以运化则痰湿内生,阻遏气机;水不涵木,肝失调达,郁结生热,共同构成 PCOS的主要病因病机。其中肾虚为根本,脾虚肝郁为继发,而痰湿瘀血则是标实。
在病因病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西医临床认识,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辨证论治,可显著改善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症状,提高妊娠率。尤其是近年来的中医周期疗法,对于调整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月经失调及不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董芳芳.多囊卵巢综合症研究进展[D].河北医科大学,2009.
[2]鲁红主编.妇科超声检查[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62-63.
[3]倪延群.多囊卵巢综合症的辨证论治[J].首都医药,2004,20:41.
[4]徐宏生,万瑞雄.浅谈中医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J].湖北中医杂志.1998,20(5):33.
[5]于胜君,徐莲薇.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中西医药物疗法[A].第十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8:372-376.
[6]韩玉芬,侯丽辉,吴效科,等.脏腑经络对天癸的生理调控[J].陕西中医,2007,28(11):1557-1558.
[7]禹安琪.疏肝泻火法对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雄激素、胰岛素、瘦素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
[8]黄习韬,罗告琳.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1):65,67.
[9]白红艳.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94例[J].求医问药,2011,9(6):169.
[10]黄莉,平俞佳.中药补肾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疗效观察[C].第十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2010,8:210-211,214.
[11]李永莲.补肾需活血探析[J].中医杂志.1996,37(10):584-585.
[12]任青玲,谈勇.夏桂成教授阴阳太极八卦图与月经周期演变规律诠释[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4):331-334.
[13]林至君.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 PCOS的临床探讨[J].中医杂志,1984,1(6):28.
[14]梅彬,胡思专.中西医结合治疗 PCOS[J].湖北中医杂志,2001,23(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