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眩晕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2012-12-01李艳祥102400
李艳祥102400
(北京市房山区房山第一医院中医科,北京 )
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y,CCCI)是国内外近10年提出的较新病名,其起病隐袭,早期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是老年健康的“隐形杀手”,这种现象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当代背景下日渐突出。我科对近两年就诊的CCCI患者运用中草药治疗,取得明显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诊治的头晕并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的患者80例,符合“慢性脑供血不足诊断标准”[1]:(1)由脑循环障碍引起的自觉症状(头晕、头痛等);(2)CT或MRA检查无脑血管器质性病变;(3)无脑的局灶性定位体征;(4)确切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上述症状;(5)多伴有高血压;(6)有眼底动脉硬化;(7)有时可在脑的灌流动脉听到血管杂音;(8)脑血管造影、颈部超声波等检查有时可发现脑灌流动脉狭窄或闭塞;(9)脑循环检查提示脑血流量降低;(10)原则上年龄应在60岁以上(可以放宽到45岁以上)。凡符合上述(1)~(4)项即可诊断,其余6项为参考项。排除有严重躯体合并症(心、肝、肾、肺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6岁 ~70岁;合并高血压病34例,高脂血症18例,糖尿病16例。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46岁 ~68岁;合并高血压病32例,高脂血症17例,糖尿病1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口服,每日1次;自拟眩晕汤(组方:当归9g,生地9g,赤芍6g,红花 9g,川芎 6g,桃仁 9g,半夏 6g,白术 6g,天麻 12g,茯苓9g,橘红9g),按中医内科学[2]眩晕分型随证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口服,每日1次;氟桂利嗪10mg,每日1次。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给予相应降压、降脂、降糖治疗,2组治疗疗程均为14d。
1.3 疗效标准[3]
将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头晕等症状消失;显效:头晕等症状明显改善,能坚持工作、生活和工作不受影响;有效:头晕等症状改善,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影响;无效:症状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表1显示,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0%,经x2检验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CCCI是指大脑整体水平血液供应减少的状态,而非局灶性大脑缺血,是目前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长期处于CCCI状态可使脑组织产生慢性缺血,如不及时治疗脑循环障碍可逐渐加重,容易形成急性脑血管病和痴呆[4]。研究表明,大脑微循环的灌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血液动力学,若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度、持久地增加脑血流量,则能保证脑灌注和纠正脑缺氧[5]。目前 CCCI的治疗,西医主要以脑保护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为主,缺乏更多可供选择的方法及药物,且副作用较大。
CCCI属中医“眩晕”范畴,历代医籍对其论述颇多。早在《内经》就有对它的记载,《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卫气》则谓:“上虚则眩”。张仲景开创了“因痰致眩”理论的先河,朱丹溪在其基础上提出了“无痰不作眩”且以治痰为先的方法。张景岳治疗本病则“以治虚为主”。现代中医认为,眩晕多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实多为风、火、痰、瘀之实,虚则多为气、血、阴、阳之虚。自拟眩晕汤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血府逐瘀汤化裁而来,其中半夏白术天麻汤为治风痰眩晕之代表方,针对现代人多因肥甘厚味而致痰湿之体的特点;血府逐瘀汤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变血液流变性[6],从而调节心脑功能及血液循环。两方合用,以西方医学的研究结合传统中医的理论,为 CCCI患者提供了一种具有针对性的辨证思路。
研究表明,自拟眩晕汤治疗CCCI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1]近藤.无症状性脑血管病变~の对应颈动脉病变の治疗[J].日内会杂志,2000,86(4):781.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12-319.
[3]臧运华,郑志轩,等.调气通络法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60例[J].光明中医,2011,26(7):1360-1362.
[4]香山科学会议第91次学术讨论会纪要.跨世纪脑科学.老年性痴呆致病机理与防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8,17(3):133-135.
[5]杨文斌,马世民,等.应用不同剂量黄芪的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5):7-9.
[6]黄宏伟,等.血府逐瘀汤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甘肃中医,2005,18(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