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针刺为主加闪罐治疗面瘫疗效观察
2012-01-25左军
左军
贵州省纳雍县中医院,贵州 纳雍 553300
面瘫是目前临床常见的多发病,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0~40岁者居多,男性略多于女性,绝大多数为一则面部,极少数为双侧。本病相当于西医面神经炎,西医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认为局部受风或寒冷刺激,引起面神经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缺血、水肿,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局部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组织水肿,使面神经受压,而出现炎症。目前针灸治疗为最有效的方法。笔者自2007年以来,采用针灸加闪罐治疗面瘫,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8例病例来自本院门诊患者,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9~48岁,平均31岁。病程最短10小时,最长15天。
2 诊断标准
急性起病,症状可于数小时或1~7天内达到高峰,1周内就诊者占大多数,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完全或不完全瘫痪,额纹变浅或消失,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口唇向健侧偏斜,不能皱额、蹙眉,闭气、鼓腮、示齿,可有耳后乳突区压痛,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丧失,听觉过敏等。排除脑梗塞、脑出血等导致的中枢性面瘫,中耳炎、乳突炎、脑膜炎等引起的周围性面瘫。
3 治疗方法
3.1 针刺治疗
遵循局部取穴、循经取穴及经外取穴相结合的原则,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经穴为主。主穴:阳白、地仓、颊车、下关、翳风、合谷。随证配穴:鼻唇沟变浅者加迎香;歪斜者加水沟;颏唇沟歪斜者加承浆;额纹消失或变浅、眼闭合不全者,阳白透鱼腰;额纹上部未出现,阳白透临泣;皱眉不能或无力,取迎香透睛明;口歪、流涎、食物滞留取地仓透颊车、颧髎;听觉障碍取翳风、听会;偏头痛取完骨或风池。常规消毒,选用30号1.5~2寸不锈钢毫针,选用上述主穴及随证配穴为主,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min。
3.2 闪罐治疗
以阳白、下关、地仓、颊车为治疗面瘫的主要穴位,取直径为3.5cm的二号玻璃罐2~4个,用持针钳夹棉球蘸许酒精 (注意:酒精棉球在瓶口一定要挤干以防酒精沾在罐口燃着后烧伤患者皮肤),燃着后往玻璃罐一闪火,马上扣在患者面颊所选穴位上,随即取下,再闪火再起罐,如此每穴闪扣15~20下,每天上午闪拔1次。注意要顺序闪扣,如先取额部,次取面部,再取口角部。
4 疗效标准
治愈:面部表情肌功能、肌力完全恢复正常,活动自如,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无口眼歪斜,无任何后遗症。显效:面部表情肌功能、肌力部分恢复,活动欠灵活,临床症状与体征部分消失,仍有轻度口眼歪斜。未愈:各种原因失治误治,表情肌功能、肌力无恢复,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变,留有永久性后遗症。
5 疗效评价
18例患者经7~15天治疗,其中15例治愈,2例显效,1例未愈,有效率达94.4%。
6 体会
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少阳为半表半里之属,足太阳经筋为“目上冈”,足阳明经筋为“目下冈”,眼睑不能闭合者为足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所致,口、颊部主要为手太阳和手足阳明经筋所主,因此疏通此类经脉不仅可以调和气血,散寒通络,祛风清热,改善局部症状,而且具有扶正补虚祛邪、防止病邪内侵之功效,故可治疗面瘫。主穴地仓为足阳明胃经穴,位于口轮匝肌中;深层为颊肌和颊肌神经末支有面部静脉,布有面神经和眶下神经分支,为足阳明经、阳跷脉交会穴;翳风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穴,有耳后动、静脉,颈外浅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深层为面神经干从茎乳突穿出;攒竹穴系足太阳膀胱经穴,有额肌及皱眉肌,布有额神经内侧支。以上主穴均有主治口眼歪斜、颊肿之效,临床取以上主穴配太阳、下关、合谷等穴具有加强主穴的作用。
连续闪罐法是将传统的瘀血拔罐改进为充血拔罐,使局部具有更加强大的活血化瘀作用,由于只闪罐,不留罐,局部只呈充血,不显瘀血,既能除风,又能扶正。治疗后面容依旧,不留瘀斑和紫晕,因此,深受患者的欢迎。通过连续闪罐,达到活血通经,扶正驱邪,恢复健康的目的。
总之,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闪罐治疗,两种治疗方法相得益彰,能提高面瘫的治疗的效果,且操作方便,无副作用,不失面瘫治疗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1]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张国忠,用闪罐治疗顽性面瘫[J].针灸临床杂志,2004.6.
[3]胡熙明,宋祖敬.针灸临证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