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穴位埋线取穴规律的分析
2021-02-26田广强黄咏梅
田广强,黄咏梅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0)
0 引言
荨麻疹属于中医的瘾疹范畴,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导致的一种局限性、水肿性皮肤病。临床常表现为红斑、风团,皮损时起时消,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通常在24h内消退,瘙痒剧烈,常伴有胸闷、气憋、腹痛、腹泻、噎塞感等不适。易诊难治。近年来,伴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穴位埋线在治疗荨麻疹上取得了相对较好的发展,如:徐群飞[1]、黄河[2]、曾红英[3]等采用穴位埋线治疗荨麻疹,结果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现阶段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荨麻疹患者,本作者收集近20年的穴位埋线治疗荨麻疹的文献,现将其整理如下。
1 一般资料
全部资料来源于2000年至2020年“万方医学网”和“中国知网”中的相关文献,包括中文期刊、外文期刊、学术论文、会议论文。检索词为:((关键词=瘾疹)OR(关键词=荨麻疹))AND关键词=穴位埋线,结果2020年06月14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86篇。
1.1 纳入标准
(1)纳入上述全部186篇文献。
1.2 排除标准
(1)重复文献;
(2)综述类文献;
(3)荨麻疹单一证型研究的文献;
(4)无穴位处方的文献;
(5)无主穴的文献。
1.3 剔除标准
穴位埋线处方重复的文献(重复处方仅留1个)。
1.4 结果
结果共得到文献50篇,穴位埋线处方50个,埋线的主穴出现频次共273次,每个穴位出现的概率是5-6次。出现频次≥4次的主穴共17个,总共出现频次239次,占总数的85.55%。具体如表1。
表1 荨麻疹穴位埋线处方中的高频次主穴统计表
2 荨麻疹穴位埋线的处方浅析
2.1 主穴浅析
荨麻疹通常分为多个证型,而穴位埋线处方的主穴是对荨麻疹最基础的研究,通常适用于任何证型的荨麻疹。由上述可知,荨麻疹主穴的个数为5-6个,假设以6个计算,分别为:曲池、足三里、血海、膈俞、肺俞、三阴交。该6个主穴出现的总频次为179次,占荨麻疹穴位埋线全部主穴的65.57%,超过了一半以上。祝露露、万兆新、苏同生、闫小宁采用穴位埋线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92例[4],穴位埋线的处方为上述6个穴位,无配穴,结果治疗组(穴位埋线联合口服氯雷他定)与对照组1(口服氯雷他定)、对照组2(穴位埋线)总有效率分别为77.4%、53.3%、58.1 %。由此可见采用曲池、足三里、血海、膈俞、肺俞、三阴交进行穴位埋线治疗荨麻疹临床有效。另外有研究[5][6]采用穴位埋线联合其他疗法治疗荨麻疹,均为7个穴位,同时包括上述6个穴位,结果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1.1 高频次穴位归经浅析
通过对高频主穴的经脉归属进行分析,绘制成表2,具体参考2007年出版《经络腧穴学》[7],由此可知,荨麻疹穴位埋线的主穴归经主要为:膀胱经(30.31%)、脾经(18.12%)、大肠经(15.68%)、胃经(13.94%),即: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太阳经病变多见表证,提示荨麻疹多有表证。而太阴经、手足阳明经均提示荨麻疹与消化系统的关系,也提示荨麻疹的治疗要固护好后天之本(脾胃)。
表2 高频次主穴经脉归属统计表
表3 高频次主穴躯体分布表
2.1.2 高频次穴位分布浅析
通过对高频次主穴进行分析,得出表3,由此可知,荨麻疹穴位埋线的主穴主要分布在:下肢(40.17%)和躯干部(39.33%)。
2.1.3 高频次穴位性质分类浅析
曲池、合谷均为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均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风门、风池、风市均具有驱散风邪的作用;肺俞同时具有疏散风寒、风热的作用;足三里、血海、三阴交、脾俞均具有健运脾胃的作用,同时血海兼有活血调血的作用,膈俞亦然;天枢为大肠的幕穴,与大肠俞相配合可调理肠胃系统;肺俞、心俞、膈俞、脾俞、肾俞、大肠俞为膀胱经的背腧穴,多偏于补益;另外对于膻中为气会,膈俞为血会均为八会穴,具有气血双补的作用;委中为膀胱经腧穴,同时又是四总穴之一,适用于腰背部不适,可用于寻径取穴。
2.2 配穴浅析
荨麻疹穴位埋线的文献中,由于主穴选取的不同,故在配穴加减的时候多含有上述主穴的内容。如:张梦珍[8]采用穴位埋线治疗荨麻疹中,风寒束表证配关元,风热犯表证配曲池,胃肠湿热证配天枢,血虚风燥证配三阴交。吕妮娜等[9]在穴位埋线治疗荨麻疹时,风热配曲池,风寒配肺俞,血虚配脾俞、足三里,冲任不调配肝俞、肾俞。程孝顶等[10]在穴位埋线治疗荨麻疹上,风寒证配大椎、关元,湿热证配上巨虚、中脘,血热症配曲池、合谷,血瘀证配血海、膈腧。配穴是在主穴的基础上临证加减的过程,而单一将某一证型的配穴加以固定,尚缺少中医因人而异的治疗原则。同时荨麻疹穴位埋线治疗的文献相对较多,但由于部分文章没有配穴,故对于配穴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再此不再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3 典型病例
患者青×××,男,51岁,219年12月16日以“慢性荨麻疹”就诊。主诉:全身反复红斑、风团伴瘙痒半年余。临床表现:周身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的红斑、风团,边界清,形态不规则,瘙痒剧烈,严重影响夜间睡眠,人工划痕症阳性。先后予以静点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依巴斯汀片、中草药以及普通针刺等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后口服醋酸泼尼松片4片1次/日近半年,服药后好转,停药后再次复发、加重。处置:(1)停醋酸泼尼松片;(2)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氯雷他定胶囊;(3)穴位埋线,取穴: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膈俞、肺俞。与本研究主穴完全相同,埋线1次后瘙痒明显缓解,1周后停用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氯雷他定胶囊,1月后再次上述相同穴位埋线1次,病情基本痊愈。随访2月未在复发。
4 体会
穴位埋线治疗荨麻疹是一种较多文献证实的、临床中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对大量文献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排除重复文献、重复处方等,从而增加了可信度。文中总结出穴位埋线治疗荨麻疹的一般规律,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了一种较为可信的埋线处方,同时又分析了高频次穴位的一般规律,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后文有附了既往的典型病例,更为本研究提供了临床上的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