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盐熨治疗腹泻验案

2012-01-25蒋传义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6期
关键词:利小便脾经补法

蒋传义

(江苏省丰县赵庄镇赵庄集北头,221723)

针刺盐熨治疗腹泻验案

蒋传义

(江苏省丰县赵庄镇赵庄集北头,221723)

患者,76岁。因病腹泻于2011年5月24日求诊。刻下症见:患者面呈虚容,两目深陷,舌质淡,苔薄润。语声低怯,脉细无力,尺部尤甚。病史:5月19日黄昏因过食西瓜,翌日便腹泻5次,后3次皆为水样便,小便渐少,饮食尚正常。于某医院服药、输液(用药不详)至24日,未有好转迹象。现饮食入腹即肠鸣如厕,注泻两三次,直至食物泄尽方休,小便无。因恐腹泻不敢饮食。余临此寒湿入袭腹泻重症,遂立针刺、盐熨温补脾肾之阳、行气利小便之治则,以愈此患。

初诊取穴:孔最、太白、三阴交、地机、阴陵泉、复溜、太溪、足三里,8穴均取双侧,综合运用随而济之、慢提紧插、出针后疾按其穴之补法,留针30min,行针5~6次(配合行针时,足三里等穴行针次数亦遵此法)。行针之际其先后顺序则为:胃经足三里与脾经太白、三阴交、地机、阴陵泉配合行补;肺经孔最与脾经4穴配合行补;孔最与肾经复溜、太溪配合行补;足三里与肾经2穴配合行补。且令患者晚临睡时仰卧,家人炒热盐(大盐为佳,以出白烟为度)碗盛平满,干净毛巾双层盖覆碗口,绳线于碗底捆扎停当,倒扣其神阙穴上,以耐受为度,热熨用时以30min为宜。又谨嘱患者饮食适度,远寒就温,衣着眠睡当心,慎勿犯寒。5月26日二诊:患者精神、舌脉、饮食、气力明显改善。自言初诊至今,未曾腹泻,小便由无渐有,虽次数较少但每次便量增多,食欲食量已趋正常。此诊取穴: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太溪,双取补法。行针之法、留针时间均同初诊。并告患者可康复无虞。

愚按:《内经》云:“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湿盛则濡泄”。又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类证制裁》亦明确指出:“泄泻者,胃中水谷不分,并入大肠,多因脾湿不运,《内经》所谓湿多成五泄也。”患者年过古稀,脏腑抗病之力远非当年。过食西瓜,寒湿之邪入袭中焦,损及脾肾之阳,以致腹泻若此。亟须逆流揽舟,温建脾肾之阳,行气祛湿利小便(小便利,大便自干)。余本此理念:补脾(取穴较多)培土以制水;补肺行气以通调下输;补肾固本而主水;补胃、肾壮命火以驱寒。且谨遵《金针赋》:“须要明于补泻,方可起于倾危”之训,运用多种针刺补法,以冀患者化险为夷。

孔最,肺经郄穴,在前臂掌面桡侧,腕横纹上7寸,本经气血所集之处。肺者,金也,司呼吸,主一身之气,为肾水之上源,又与大肠相表里。斯穴双取进补,补肺益肾又功达大肠,使水之气化归于正常,又能各行其道。太白,脾经原穴、输穴,经谓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又谓脏有疾当取十二原,又谓脏病求其输。三阴交,足三阴经交会之处;地机,脾经郄穴;阴陵泉,脾经合穴,古人有“阴陵开通于水道”之语。本案脾土大虚,仓廪失司,不能行血气津液于四末,和降纳化无权,故此经取穴最多,其用补之意已明。太溪,肾经原穴、输穴;复溜,肾经母穴,虚则补其母。肾者主蛰,封藏之本,十二经之根。患者年高体弱,肾阳虚惫,一遇邪侵,即危如累卵。两穴双取尽补,则肾之主蛰封藏得行,腹泻之疾向愈。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合穴,经言腑病治其合,其穴双取用补,其功效卓著,对此华佗曾言可却五劳之羸瘦,马丹阳又谓善治胃中之寒。二诊新增上巨虚(大肠经下合穴)、下巨虚(小肠经下合穴),均属胃经,且共为合穴,阳明者,血气为之长,胃气之本。与脾经诸穴配合行补,则戊(胃)与己(脾)合,会使后天仓廪职施,和降纳化之气振振不息。此三穴与肾经太溪、复溜二穴配合行补,则戊与癸(肾)合,更可助燃命门之火。

案中盐熨神阙(又名脐中,该穴通五脏六腑),上及水分,下及阴交、气海,旁及肓俞、天枢,诸穴均受温补。其温里、驱寒、行气、利水、止泻之功能油然复壮。此热熨之法同针刺之举,异曲同工,相辅相成,故疗效相得益彰。

余临此案,审慎周详,四诊合参。对疾病所涉脏腑、经络、腧穴之功能、配方、组穴、行针之次序,皆一一明辨。所用之穴,均处于足不过膝、手不过肘之处,简明而易用。针刺补法、热熨神阙,亦法自经典。两次诊治,便使此老年腹泻患者寒湿除而腹泻愈。

2012-01-15)

猜你喜欢

利小便脾经补法
张唐法主任医师针药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经验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络虚通补法在气虚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基于少数类过采样的倾向得分匹配插补法
浅析应用“补法”治疗慢性肝病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综述
《伤寒论》辨小便在黄疸病中的应用
调好脾经身体棒
常推脾经孩子不挑食
最方便的健身
薛一涛教授运用补法治疗眩晕验案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