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科急性眩晕病30例临床分析
2012-01-25贺松坡
贺松坡
(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河南 许昌 461000)
急性眩晕病是耳科常见病,眩晕是一种属于平衡功能障碍的复杂感觉,主要包括梅尼埃病、突聋伴眩晕、偏头疼伴眩晕等。单发急性眩晕也是比较常见的。在临床上,眩晕的表现常常错综复杂,这就要求诊断的高准确度,因此对于眩晕的鉴别诊断十分重要[1]。本文将对我院2010至2011年度30例耳科急性眩晕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眩晕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10~70岁。
1.2 临床表现
1.2.1 主要症状
患者起病时症状为反复阵发性眩晕,持续1周以上的为6例,其余为持续数分钟至数天缓解者。
1.2.2 伴随体征
伴恶心呕吐、出冷汗23例;耳鸣、耳闷、听力下降12例;复视伴黑蒙、眼花3例;头面部、上肢麻木1例;眼球震颤5例。
1.3 辅助检查方法
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血压、四肢活动度、耳道分泌物、鼓膜完整性等。前庭双温试验用来检查前庭功能障碍,听功能检查用来检查庭功能障碍,包括耳蜗电图、纯音测听、高刺激听性脑干反应、听性脑干反应等。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用于检查后循环供血不足伴眩晕。行神经科查体和头部CT和核磁共振用来检查可疑前庭中枢病变者[2]。
2 结 果
本组耳科急性眩晕病发病例数依次为:梅尼埃病1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7例,良性位置性眩晕4例,突聋伴眩晕4例,偏头疼伴眩晕1例。
3 讨 论
在眩晕病的病因中,排前五位的是梅尼埃病、后循环缺血伴眩晕、良性位置性眩晕、突聋伴眩晕、偏头痛伴眩晕。脑血管病的比例为25%,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比例较低只有23%。脑局灶性短暂缺血的诊断标准是起病快、达到高峰仅需5min,一般持续2~30min,个别持续几个小时,一般不会超过24h。患者会出现以下症状:行走不稳,眼花,头面部和上肢麻木,一过性复视,颈椎摄片多存在异常。发病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颈椎病变压迫椎动脉刺激交感神经导致椎动脉收缩,二是椎基底动脉管径变小,一般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的顺应性下降后血流量随之减少,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是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微栓子动脉栓塞。椎基底动脉系统循环出现障碍时,由于前庭系统对于缺血缺氧十分敏感,因此患者会出现眩晕症状。
梅尼埃病病理特征为膜迷路积水,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内耳病。梅尼埃病的发病特点是反复发作,感音神经性聋,低频耳鸣。一般眩晕会持续数十分钟到24h,这种眩晕可以累及到耳蜗。对于梅尼埃病患者的病史一定要询问清楚,这对于梅尼埃病的诊断十分重要,另外还有纯音听阈,甘油试验阳性。耳蜗型梅尼埃病的症状为进行性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出现眩晕和平衡障碍、耳闷涨感时为前庭型梅尼埃病。早期的梅尼埃病因为首发症状不明显而经常被误诊,早期往往只有耳鸣和耳聋症状,所以对于早期梅尼埃病的诊断十分重要,有利于抓住治疗梅尼埃病的最佳时机[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在本组中的比例为13.3%,此类眩晕是头部在某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眩晕。其诊断方式为变位试验,根据特异性眼震做出判断,眩晕持续时间<1min。本组大多数患者前庭双温试验和优势偏向正常,只有少部分为半规管轻瘫。目前原发性耳科眩晕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康复治疗,这种治疗方式的效果很好,另外必要的扩脉治疗也是需要的。
偏头痛眩晕主要根据病史诊断,一般持续时间为几分钟到几个小时。临床上的偏头痛治疗有效。突聋性眩晕的诊断标准见诊断指南,需要准备的检测项目是纯音测听。前庭神经元炎的主要表现是恶心呕吐、平衡障碍,可以观测到水平或旋转性眼震,迟发性迷路积水的主要表现有眩晕、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炎症和创伤为常见发病原因,内耳最终会受到损伤。
急性脑卒中引起眩晕的原因是由于小脑绒球和小结、前庭小脑通路、前庭神经和传导通路受到损伤。MRI是常用临床诊断脑卒中的方法,病灶的早期发现有利于后颅窝病变的治疗[4]。
由上可知,眩晕是一个复杂机制的临床表现各异的病例,它涉及到很多学科知识,辅助检查不能作为眩晕患者的唯一诊断工具,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和症状进行确诊。疾病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时定期随诊、记录患者详细体征何谓检查结果是必要的监测病情发展的手段。
[1]于何,田卓莎.181例耳科急性眩晕病的临床分析[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31(2):175.
[2]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9):786.
[3]赵勇,赵耀.心理干预辅助治疗急性眩晕3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2):10.
[4]吴子明,李新民,张庆泉.169例急性前庭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