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的预防效果分析
2012-12-01王玲艳
王玲艳
(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内一科,湖南 永州 425000)
我国是糖尿病人口的第二大国,其患者总数在4000万以上,2型糖尿病占95%左右。这种高发的糖尿病和糖尿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无疑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1]。调查统计,2002年,我国因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付出的医疗费用高达188亿人民币[2]。因此,如何良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临床工作的关键。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即是临床最常见的并发症,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可导致患者出现昏迷、心脑器官的不可逆性损伤等[3]。我院在临床工作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强化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1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为:患者具有糖尿病临床症状,其任意时间的血浆葡萄糖水平在11.1mmol/L以上;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在7.0mmol/L以上;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2h血糖水平在11.1mmol/L以上。排除标准:患者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肝肾病、精神病史、精神病家族史、认知障碍、癌症等患者。
为避免组间护理干预渗透,我院将患者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06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52例,患者年龄在41~75岁之间,平均(54.18±6.34)岁。病程在1~19年,平均(7.33±1.13)年;文化程度:本科以上16例,大专以上24例,高中以上18例,初中以上22例,小学及小学以下26例。实验组106例,男性50例,女性56例,患者年龄在42~75岁,平均(54.81±6.54)岁。病程在1~20年,平均(7.54±1.32)年。文化程度:本科以上18例,大专以上22例,高中以上20例,初中以上24例,小学及小学以下2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一般情况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106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106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血糖控制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的发生率。
实验组的综合护理干预,以强化健康教育为主,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加深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提高其遵医行为、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及合理的运动。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用高度责任心认真对待每一位糖尿病患者。注意加强血糖的监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血糖和夜间血糖监测。护士要熟悉低血糖反应的各种临床表现,一旦发现可疑者,立即给予血糖测量,以便及时地采取有效控制措施。而由于无症状低血糖好发在夜间,护士要尤其应重视夜间血糖观察,如患者睡前血糖在6mmol/L以下,则夜间的低血糖发生率较高。护士可采用皮肤划痕试验、眼心反射、卧立位血压差等方法来评估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以判断有无发生无症状低血糖倾向。
在胰岛素使用时,要注意剂量准确、时间固定。对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护士应遵医嘱准确地调整剂量。并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不可自行增减。教会患者如何在家中自行监测血糖,并了解多长时间应该监测一次,定期入院进行眼底、肾功能等检查。
指导患者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宜少量多餐、定时定量。教会患者及家属饮食中含糖量的计算方法。如有夜间发生低血糖倾向的患者可于临睡前加餐1次。
患者在血糖稳定的条件下,依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中、低强度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太极拳等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并长期坚持。指导患者选择恰当的运动时间和强度,一般以餐后1h左右进行运动、运动时间以30min为宜。如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头昏、无力、出汗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不宜进行剧烈运动。避免餐前洗澡、饮酒。嘱患者运动后要及时加餐,并随身携带糖果、零食等含糖食品,防止发生低血糖反应。如低血糖反应较重,应立即给予5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推注,直至患者清醒,并在清醒后继续经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以免发生再次昏迷。
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告知患者正确地对待糖尿病,日常生活中积极采取各种方法,缓解自身的紧张和焦虑情绪,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1.3 数据处理
将我院的试验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各组间对比方法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取95%可信区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经过我院综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患者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血糖控制情况较好,各月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更加平稳。详见表1。
表1 实验组患者血糖控制(mmol/L)
而对照组患者各月份差异较大,血糖波动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照组患者血糖控制较差。详见表2。
表2 对照组患者血糖控制(mmol/L)
2.2 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1年内共发生无症状低血糖7例10次,对照组患者发生29例36次,对照组患者的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低血糖反应发生率较高。而对于部分反应性降低的患者,往往出现无症状低血糖反应,如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造成较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患者时,无症状低血糖反应是一项需要重点观察和预防的内容[4,5]。
以往的健康教育多重点强调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和高血糖的危害性,而对低血糖反应的严重后果未进行强调,故部分患者对此未予以足够的重视。
此外我院还发现,口头健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主要通过自觉学习,但是,由于患者的主动性有限,知识掌握程度较为肤浅,因此健康教育结果并不理想。
我院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并注意结合了多种方法,如VCD硬碟、宣传册、宣传标语、电话随访等,不断加强和完善护理内容,使糖尿病患者得到了全方位的照顾。
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更加平稳,其发生无症状低血糖更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进一步说明了综合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1]季黎明,刘伟,伍彩霞等.糖尿病信息管理系统与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联合应用[J].上海医学,2010,33(5):462-466.
[2]李强翔.政府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作用的伦理学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166-169.
[3]阮晓楠,傅东坡,傅华等.浦东新区糖尿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5):1400-1403.
[4]李强翔.心理治疗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6):2386-2388.
[5]蒋琼仙,包丽芬.采取综合方式行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9):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