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治疗直肠肛管周围脓肿55例疗效观察
2012-01-23李志永
李志永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普外科的常见病之一,多发于青壮年,20~50岁较多见。通常的治疗方法为单纯脓肿切开引流术,但术后患者肛瘘及脓肿再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带来二次手术的痛苦。本院2000~2010年采用Ⅰ期脓肿切开引流加彻底清洗脓腔挂线术,肛内肛外切口涂抹烧伤湿润膏[1],处理治疗急性肛管直肠周围脓肿55例,使所有患者伤口愈合后无肛瘘形成及脓肿复发,且肛门外观无明显瘢痕及肛门狭窄,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肛管直肠周围脓肿55例,其中男40例,女15例,年龄20~50岁,病程1 d~1周。
1.2 治疗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鞍麻,患者截石位常规消毒肛门直肠及肛周皮肤,选脓肿肛外最薄处切开,以刮匙彻底刮除脓腔内坏死组织,然后用2%过氧化氢溶液及甲硝唑溶液反复多次冲洗脓腔后,选脓腔最高点与直肠截穿,穿通后用橡皮筋挂线,切口与肛门之间皮肤全层切开,拉紧皮筋后结扎,用混有烧伤湿润膏的凡士林纱条充填肛管,不充填脓腔,24或48 h后拔出,或大便时自行脱落。每日大便后清水坐浴,甲硝唑或0.9%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16万U,从橡皮筋处微管插入脓腔冲洗一次,每次100 ml为宜,肛外皮肤切开处创面涂烧伤湿润膏,肛内沿橡皮筋涂抹少量,2次/d,至挂线脱落创面愈合[2~4]。
2 结果
采用这种术式2周后55例患者全部治愈,挂线在7~10 d脱落,肛门外切口Ⅱ期愈合,病程7~14 d,无一例脓肿复发,无一例肛瘘形成,肛门外观良好,无一例因瘢痕影响外观。
3 讨论
预防脓肿复发,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常规方法是单纯切开引流,这种经典术式,往往患者痛苦大,加之这种局部引流术切口一般要求广而大,只有这样脓肿才能彻底治愈,由于创面大脓腔引流物需每日更换,患者十分痛苦。由于肛门部创面换药时引起剧痛,往往脓腔引流不彻底,脓肿很易复发。采用一次性切开彻底冲洗脓腔,刮除坏死组织,并挂线保持了脓腔持续引流状态,而且肛门切口不用换药,减少了换药时对肛门的刺激。脓腔只用甲硝唑或0.9%生理盐水100 ml加庆大霉素16万U冲洗,不会引起肛门剧痛,引流通畅而且持续,保证了引流物流出,预防了脓肿复发。
预防肛瘘形成,常规脓肿切开引流术,脓腔处理不彻底,每日更换充填物时肛门剧痛,影响操作,引流不易通畅,且肛门部血运丰富,切口很快愈合并遗留肛瘘反复发作。一次性切开挂线术彻底冲洗脓腔,刮除坏死组织并挂线,保持了脓腔引流通畅而持续,肉芽组织从内向外生长,预防了脓腔肛瘘形成,两期手术一期完成,创面小患者痛苦少[5]。
预防肛门瘢痕形成或狭窄,常规切开引流术,多采用凡士林纱条填充脓腔,没有从组织修复学角度进行治疗,因此,创面生长缓慢,止疼效果差,或有感染发生,甚至经久不愈,且因瘢痕增生挛缩引起肛门狭窄,给患者带来痛苦。本组55例患者的治疗是以人体再生复原科学理论为指导,从组织修复学角度出发,充分利用烧伤湿润膏的药理学作用,从而达到止痛、消炎、抗菌和加快创面愈合的作用,使肛门手术后创面愈合后的形态与生理功能恢复正常。通过对55例患者的临床观察,肛周脓肿切开挂线后患者必然出现剧烈疼痛,烧伤湿润膏为纯中药制剂,能保持创面湿润,避免干燥牵拉和换药操作等外界刺激及微循环障碍缺氧引起的疼痛。同时,该药有自动引流作用,可减少创面代谢产物及毒素对创面刺激产生的疼痛,并能很好地松弛平滑肌,具有解除局部微循环瘀滞和立毛肌痉挛的作用,从而起到良好的止疼作用,加挂线的持续引流保证了术后创面愈合,从而预防了肛门狭窄、瘢痕形成[6,7]。
综上所述,肛周直肠周围脓肿切开引流彻底冲洗脓腔加挂线术,优点多,优于单纯切开引流术,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1]刘静.湿润烧伤膏与川芎嗪联合治疗糖尿病毒61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7):147.
[2]党爱武.急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手术方法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4):60.
[3]北京市卫生局.外科诊疗常规[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4]吴在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62.
[5]黄继承,史仁杰.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136例临床分析[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4,10(3):211.
[6]徐荣祥.当代外科新进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18-48.
[7]郭云,唐宗江.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期根治术104例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1):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