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裂霉素C治疗眼部手术后结膜植入性囊肿的临床观察

2012-01-23孟凡华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植入性丝裂霉素结膜

孟凡华

球结膜植入性囊肿多发生于眼部手术或外伤后,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主要有抽吸和手术。但单纯抽吸容易复发,手术可以彻底根治,但有时会影响原手术效果,增加眼部感染风险及患者心理负担。我们自2004年以来对临床上28例术后植入性囊肿患者使用丝裂霉素C擦拭囊腔内壁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术后植入性囊肿患者28例,男13例,女15例;年龄19~72岁;均为单眼发病。有斜视手术史12例,青光眼手术史7例,翼状胬肉手术史9例。发病部位:上穹隆部7例,下穹隆部9例,内外侧球结膜12例。直径3~10 mm,呈透明囊性病变,穿刺可抽出无色透明样液体。

1.2 治疗方法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确诊后,拍摄病变照片。结膜囊予爱尔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充分暴露囊肿,用15°穿刺刀在囊肿一侧(距囊肿边缘3 mm处)潜行进入囊腔,放出积液,用0.5%地塞米松注射液冲洗囊腔,而后以0.02%丝裂霉素C棉片充分擦拭囊腔内壁,2 min后以生理盐水冲洗囊腔,并充分冲洗结膜囊,切口不缝合。术后滴0.1%双氯芬酸钠和0.5%妥布霉素滴眼液。抽出的液体即送病检,结果均可见少数结膜上皮细胞。

2 结果

术后球结膜植入性囊肿28只眼,一次性治愈15只眼,2次治疗后治愈9只眼,3次治疗后治愈4只眼,随访观察3~24个月,未见复发者。

3 讨论

上皮植入性结膜囊肿,为贮留性囊肿。由于结膜外伤或手术时将上皮细胞植入结膜下所形成,囊肿常固定在浅层巩膜而不能移动,囊壁膜内含透明液体。其周围有轻度炎症反应〔1〕。本组病例均为手术所致的上皮植入性囊肿。囊肿小的患者无明显症状,囊肿大者除影响外观外,还可影响睑裂关闭,患者常有异物感或眼球压迫感。而发生在青光眼手术后者因囊肿压迫滤过泡可导致眼压升高等。

治疗球结膜植入性囊肿有手术方法、非手术方法。手术中极易将囊壁剥破,不能完整摘除囊肿致囊肿复发,或在摘除囊肿时因切除过多组织、剥离过深造成青光眼滤过泡损伤和睑球粘连等并发症。丝裂霉素C由链霉菌提取,化学结构具有苯醌、已酰亚胺基及氨甲酰3个活性基团,作用与烷化剂相似,与DNA链形成交联,抑制DNA复制,对RNA也有抑制作用,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2〕,能抑制结膜上皮细胞增生,破坏细胞结构。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抗免疫作用,治疗中与丝裂霉素C配合使用,可预防囊肿内炎性物质渗出,避免上皮内生性囊肿出现。但丝裂霉素使用不当可出现结膜坏死,滤过泡渗漏等并发症,所以使用时一定注意根据患者情况掌握好使用时间及浓度,还要充分冲洗结膜囊。通过临床实践,我们认为此方法安全、简便、有效,尤其是可避免手术切除可能破坏青光眼术后房水外滤过通道的风险,适合基层医院使用。

[1]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1.

[2]浙江医药公司.实用药品手册[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22.

猜你喜欢

植入性丝裂霉素结膜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现状调查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球结膜下异物一例病例讨论
如何防治眼睑结膜结石复发?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防治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的效果比较
结膜切除术联合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对高度近视患者LASEK手术后Haze的预防效果分析
图说
国家卫生计生委:加强植入性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监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