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
2012-01-22薛世航陆振一张同成
薛世航,陆振一,张同成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
薛世航,陆振一,张同成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价值。方法:对96例Ⅰ~Ⅲ期乳腺癌施行腋淋巴结清扫术,其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78例,切除肋间臂神经18例,术后进行观察随访。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78例,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65例(83%),感觉异常13例(17%);切除肋间臂神经的18例均有感觉异常。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乳腺癌;肋间臂神经;腋淋巴结清扫术
改良根治术已成为我国治疗Ⅰ~Ⅲ期乳腺癌的主要术式。2008年6月以来,我们在腋淋巴结清扫过程中,对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予以保留,避免术后发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和患侧上臂、对应胸壁等部位麻木、烧灼感、疼痛等感觉异常,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96例,皆为女性,年龄28~75岁,中位年龄48岁。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临床分期,I期26例,Ⅱ期58例,Ⅲa期12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其中Auchincloss 82例,Patey 14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78例;切除肋间臂神经18例。诊断均经病理证实,其中浸润性导管癌87例,浸润性小叶癌6例,黏液腺癌2例,湿疹样癌1例。
2 手术方法
手术中清扫腋窝淋巴结时,先切开喙锁筋膜,暴露腋静脉,沿腋静脉由内向外清扫周围淋巴脂肪组织。于胸小肌外侧缘后方与第二肋交界处可见一直径约1.5~2 mm的横行琴弦状神经穿出,向外侧走行于腋窝脂肪组织中,于背阔肌浅面进入上臂,即为肋间臂神经。沿神经表面由内向外沿其走行方向,剪开其周围脂肪组织,完整解剖,予以保留。再清扫剩余的腋窝淋巴脂肪组织。
3 结果
本组96例均行改良根治术,共保留ICBN 78例,保留率81%。保留失败18例,其中10例术中发现腋窝淋巴结与肋间臂神经有粘连而放弃保留,8例由于手术中肋间臂神经不慎切断而未能保留。分离肋间臂神经时间15~20 min,平均17 min。术后随访2~24个月局部均未发现复发、转移、死亡。保留ICBN78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65例(83%),感觉异常13例(17%)。切除ICBN18例均有感觉异常,主要表现为上臂内侧、腋下、肩胛等部位皮肤麻木、酸胀、疼痛或烧灼感、沉重感、蚁行感等。
4 讨论
手术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社会进步,对乳腺癌认识的不断深入,乳腺癌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不影响彻底切除原发肿瘤及术后复发率的前提下,倡导采用创伤小,尽可能保留外形和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手术方式。经典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切除ICBN常导致患者上臂内侧后方及腋窝皮肤麻木或腋窝、上臂内侧皮肤烧灼样疼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心理负担,这种难以用药物和其他方法控制的感觉异常,成为患者长期不能摆脱恶性肿瘤阴影的主要因素之一[1]。Vecht等[2]提出了ICBN综合征的概念。Torresan等[3]报道,78%的乳腺癌患者术后诉ICBN分布区域感觉异常,47%的患者感觉疼痛。范忠林等[4]报道,上肢感觉异常发生率为63.3%。认为这些感觉异常与术中损伤或切除肋间臂神经密切相关,均主张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我们保留ICBN,仍有17%感觉异常,较国内外报道高,考虑与刚开展时手术不够熟练,术中牵拉钳夹损伤有关。
ICBN是第二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纯感觉神经,在胸小肌外侧缘后方的第二肋间穿出肋间肌和前锯肌,有时还有第1或第3肋间神经的分支加入,直径约1.5~2 cm左右。在胸背血管浅面行走,并穿过腋脂垫,越过背阔肌上部前缘,于腋静脉下方进入上臂,主要分布于上臂内及背侧皮肤。根据ICBN胸壁外分支情况,吴诚义等[5]提出将其分5型及寻找ICBN的3条途径。笔者认为,在腋静脉下方由内向外在胸壁胸壁第2肋间高度,胸小肌外缘、腋前线位置找到肋间臂神经主干起始部,小心分离解剖,尽量完整保留其分支,避免电刀分离,以免误伤。需要注意,ICBN未完全游离至背阔肌前,应避免经背阔肌途径解剖腋窝外侧部,此处容易切断ICBN。本组8例术中不慎切断,均为手术不熟练,游离ICBN至背阔肌处切断。同时手术操作轻柔,避免过度牵拉。本组保留ICBN中17%感觉异常,考虑为术中过度牵拉所致。游离ICBN过程需要时间约15~20 min,平均17 min,并不增加手术难度,对患者无明显影响,且不增加肿瘤局部复发可能。许多研究结果显示,保留ICBN并不增加局部复发率,表面这种手术方式安全可靠[6],范忠林等报道对术中保留ICBN的45例乳腺癌患者随访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本组保留ICBN的患者,随访期间也未见有腋下和胸壁转移复发。保留ICBN并非适用于所有乳腺癌患者,术中发现腋下淋巴结肿大、粘连、固定或ICBN受肿瘤粘连、侵犯,保留ICBN则有局部癌残留可能,故应切除。本组10例腋窝淋巴结肿大有粘连,而放弃保留。
保留ICBN能明显减少术后上臂内侧及腋部感觉异常,并且不影响治疗效果,也不增加手术难度,是改善乳腺癌患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除非肿瘤或淋巴结累及ICBN,否则乳腺癌腋窝清扫过程中尽量保留ICBN,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米玮,朱艳,刘力.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改良乳腺癌根治术[J].现代肿瘤医学,2006,14(10):1221-1222.
[2]Vecht CJ,van de Brand HJ,Wajer OJ.Post–axillary dissection pain in breast cancer due to a lesion of the intercostobrachial nerve[J].Pain,1989,38(2):171-176.
[3]Torresan RZ,Cabello C,eonde DM,et al.Impact of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intercostobrachial nerve in axillary Lym phadenctomy due to breast cancer.Breast J,2003,9(5):389-392.
[4]范忠林,宋振川,李海平,等.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J].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0):773-774.
[5]吴诚义,姚榛祥,吴凯南,等.乳癌腋淋巴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和意义[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1,4:210-212.
[6]吴诚义.131例乳腺癌腋淋巴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探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2,17(5):311-312.
(收稿:2012-03-06 修回:2012-10-20)
(责任编辑 林洪生)
R737.9
A
1007-6948(2012)06-0600-02
10.3969/j.issn.1007-6948.2012.06.021
浙江省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外科(宁波 31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