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中医证型与TASCII分型的相关性
2012-12-23赵永利
刘 明,赵永利
TASC II 分型(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 Ⅱ)是广泛用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的临床分类标准,本研究探讨TASC II 分型与ASO 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以丰富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断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组共80 例,其中血瘀型40 例,男28 例,女12例;平均年龄(66.9±7.6)岁。病程(3.36±1.13)年。湿热下注型组40 例,男25 例,女15 例;平均年龄(65.4±6.5)岁。病程(3.0±1.90)年。两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2 方法
2.1 诊断标准 按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
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按照《实用周围血管疾病学》[2]制定。血瘀型:肢体发凉、怕冷、麻木、瘀痛,肢体持续性固定性疼痛,或急性肢体缺血剧痛(急性血瘀证),肢端、小腿、股部出现瘀斑、瘀点,手部或足部呈紫红色、青紫色,瘀肿。舌有瘀点、瘀斑或舌质红绛、紫暗;脉象弦涩或沉细。湿热下注型:轻度肢体坏疽感染,发红、肿胀、疼痛,或肢体大片瘀斑感染(急性瘀血炎症),紫红,瘀痛,伴有发热或低热。舌苔白腻或黄腻,舌质红绛;脉象滑数或弦数。
2.3 TASCII 分型 按照主髂动脉分型和股腘动脉分型标准[3]分为A、B、C、D 型。A~D 型基本反映了动脉狭窄闭塞部位和程度之间的递进关系。
2.4 观察指标 患肢动脉的影像学资料,至少包括CTA、MRA和DSA中的一项。
2.5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样本的正态性,若正态分布采用t 检验,不是正态分布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标准。
3 结果
不同证型中TASCII 主髂动脉分型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但也能看出血瘀型的B 型稍多,而湿热下注型D型稍多,反映了湿热下注型在血管病变程度上偏重。同证型中各型比较显示,以A型为主,与其他各型有显著性差异,其他各型间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不同证型中TASCII 股腘动脉分型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湿热下注型患者的股腘动脉病变程度较血瘀型为重。同证型中各型比较显示,血瘀型患者以A型和B型最多,C型次之;湿热下注型患者以B型和C最多,A型和D型次之。见表2。
4 讨论
ASO 肢体血管病变较为广泛,往往动脉树的不同部位存在狭窄和闭塞病变,如何对病变分类以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是临床遇到的难题。泛大西洋协作组织于2000 年提出了TASC 分型标准,主要根据影像学资料显示的肢体动脉狭窄和闭塞程度做出分型。2007 年又进行了修订,形成较为详尽的TASCII分型标准,现已被广泛应用于血管外科临床实践。
中医临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ASO辨证分型论治,辨证主要依据望闻问切得到的宏观临床指标。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获取疾病的信息越来越多,这就使得建立在仅靠“四诊合参”获取疾病信息的传统辨证理论体系在临床运用中日益显露其主观性、经验性、临床可操作性、可重复性差的弱点[4]。
表1 两组ASO患者主髂动脉分型比较(n,%)
表2 两组ASO患者股腘动脉分型比较
本研究通过对ASO 血瘀型和湿热下注型患者的TASCII主髂动脉分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两组患者主髂动脉病变无差异性。两组的TASCII 主髂动脉分型均以A 型所占比率最高,B 型次之,C 型和D型均较少。说明主髂动脉病变以狭窄为主,闭塞较少,中医证型受主髂病变类型的影响较小,这可能与主髂动脉位于腹盆腔,侧支循环较为丰富有关。其中血瘀型患者中TASCII主髂动脉分型以A型为多,B 型和C 型差别不明显,无D 型。湿热下注型患者中TASCII主髂动脉分型以A型为多,其他分型之间无明显区别。本研究对ASO 血瘀型和湿热下注型患者的TASCII股腘动脉分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股腘动脉较主髂动脉易于发生长段的狭窄和闭塞,血瘀型患者与湿热下注型患者由于股腘动脉狭窄闭塞部位和程度的不同而股腘动脉分型也有差异。其中,血瘀型患者以A 型和B 型最多,C 型次之;湿热下注型患者以B型和C最多,A型和D型次之。湿热下注型患者的股腘动脉病变程度较血瘀型为重。
中医和西医在诊治ASO 方面都积累的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在要共同面对如何提高患肢动脉的远期通畅率等问题。以上研究表明,ASO 的中医证型与TASCII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探索两者的客观联系,有助于我们选择最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从而提高ASO的诊治水平。
[1] 陈柏楠,侯玉芬.周围血管疾病中西医诊疗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70-271.
[2] 侯玉芬,刘明,周黎丽.实用周围血管疾病学[M]. 北京:金城出版社,2005:210-211.
[3] Norgren L,Hiatt WR,Dormandy JA,et al.Inter-society consensu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TASC II) [J]. J Vasc Surg,2007,45(Suppl):S5A-67.
[4]朱建敏. 乳头溢液检查及乳管内窥镜检查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8,14(3):183-185.
(收稿:2011-12-12 修回:2012-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