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肝肾论治围绝经期胸痹病证

2012-01-22周丽丽姚耿圳何志凌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7期
关键词:七情肾阴心气

周丽丽,姚耿圳,何志凌

“胸痹”首见于《灵枢·本脏》:“……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说文解字》中解释“痹”为“湿病也”,《汉书·艺文志》中有“五脏六腑痹十二病方”,颜师古注之曰:“痹,风湿之病”。可见胸痹病如同风湿疾病的“痹”证一样,症状多样,近似于现代医学所讲的综合征,是对多种心胸不适症状的概括。至张仲景《金匮要略》立“胸痹心痛短气病脉并治”为专篇,并提出“阳微阴弦”后胸痹一病病机后,后世医家多将“胸痹”、“心痛”合而论之。临床中常见以心胸部不适就诊的围绝经期女性,中医诊断属胸痹,但心胸部不适症状多样,伴随症状多,并不单以心痛为表现,而且相当多的患者无明确心肌缺血的证据,治疗时应重视围绝经期女性的中医生理变化根本,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不能顽守胸痹病专于活血化痰的方法,否则难以达到理想疗效。

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开始,正是“任脉虚,太冲脉衰少”之时,肾气渐衰,出现阴阳不平衡的现象,如肾阴不足,阳失潜藏;或肾阳不足,经脉失于温养而出现一系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如《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肾虚者……虚则胸中痛”,精血亏损,心血不充,心脉失养,或肾阳虚而心阳衰微,帅血无力,心脉瘀阻均可出现胸痹之病证。另外,“女子以肝为先天”(《临证指南医案·卷九》),肝主疏泄而藏血,为全身气血情志调节中枢,“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薛氏医案》)。围绝经期女性在此时期多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日久难解,又加精血亏虚而脉络不充,由气及血,致血脉瘀阻,心之气血受阻,心络不和,即可发为胸痹。

1 肝与围绝经期胸痹病证的联系

胸痹病因包括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饮食劳逸等,但对于围绝经期女性而言,内伤七情则与胸痹发生最为密切,如《灵枢·口问》云:“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认为七情中“喜之气能散外,余皆足令心气郁结而为痛也”,“总之七情之由作心痛”;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内外因心痛证治》中所论三类病因,强调内因“皆脏气不平,喜怒忧郁”所致,认为七情变化与胸痹的发生和发展均关系密切。从生理来讲,心主血,肝藏血,心属火,肝属木,二者母子相生。人体之血液贮藏于肝,通过心气的推动作用运行于全身,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心之行血功能正常,则血运畅通,肝有所藏;若肝不藏血,则心失所养,心无所主,推动无力,血运失常。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肝之疏泄有度,则气机通畅,血行正常;若肝失疏泄,则气机郁滞,血运受阻,产生瘀血。同时肝气能调畅情志,而心主神志,故肝气气机调畅有利于心气的顺畅,使气血更加调和,心脉通畅,情志舒畅。心肝失调,则火木无以相生,女性素体柔滞,心气易滞,加之七情过激,疏泄不及,肝气郁结,心血为之郁阻,心脉不畅而成胸痹,其中又分虚实二证,实证多以憋闷为主,心痛不剧,或伴胁肋胀痛、脘腹胀满,或心中灼热不适,或胸部痛如针刺,痛处不移,烦躁易怒,夜寐不安,性情急躁。虚证则因性格刚强,心阴易亏,或七情过激,肝之疏泄过度,肝气失和,心肝阴虚而见情志抑郁、闷闷不乐,心中郁烦,心中或隐痛或憋闷难以言明,心悸,失眠,五心烦热等情况。

2 肾与胸痹病证的联系

《寿世保元·补益》云:“夫人之生,以肾为主;人之病,多由肾虚所致……”。胸痹病一般以四十岁以后多见,五十至六十岁左右达到高峰,这种规律与肾脏关系极为密切。“五脏之阴,非肾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肾不能发”(张景岳),围绝经期胸痹患者在临床症状方面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肾虚表现,因此论治胸痹必须要注意妇女生理阶段的整体变化。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阴元阳,心肾同属少阴,心的各种功能有赖于肾的温煦与滋养,“心本乎肾,所以上不安者,未有不由乎下,心气虚者,未有不由乎精。”(张景岳)。中年之后正值肾气由盛到衰的过程,心气随着肾气的盛衰也发生相应演变。心肾同属少阴,且通过经络相连,“肾足少阴之脉……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灵枢·经脉》)。心为君火,主血脉,主神明,肾藏相火,为水火之宅,阴阳之基,具有主宰生命的作用。五脏六腑之阴阳均基于肾阴、肾阳之资助和生发。心得肾之滋溉,始能气血充旺,神明有主。肾阳虚命门火衰,心阳失其温煦,心阳不振而阴寒自生,寒凝则血瘀,血运不畅,不通则痛,肾精亏耗,肾阴不足则心之阴血耗损,阴血亏虚不能滋养心脉,心脉失养而发胸痛,肾精亏虚,导致气血失调,心脉瘀阻均可见胸痹病证。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49岁,2011年7月以“胸部憋闷半年”就诊,既往高血压病病史,停经半年。就诊前曾在我院心脏门诊就诊,查心电图提示T波改变,心脏彩超提示轻度二尖瓣反流,运动平板可疑阳性,行冠脉CT见冠脉前降支心肌桥。曾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倍他乐克、复方丹参滴丸等药物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就诊时自诉:心胸部憋闷,无明显疼痛,憋闷与活动无关,胸闷发作时心烦,全身发紧、无力,自觉时冷时热,平素夜眠差,入睡前自觉烦热,多梦易醒,唇色暗,胃纳、二便无明显异常。舌边略红,少苔,脉细弦,尺脉重取较弱。诊断为胸痹、围绝经期综合征。证属肝气不疏,肾阴不足,心脉不通。治以疏肝理气,滋补肾阴,活血通络为法。药用郁金15g,生地黄15g,桃仁10g,丹参10 g,合欢皮15g,薄荷5g,延胡索10g,生甘草5g,杜仲10g,夜交藤15g,白芍10g,赤芍10g。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服用。1周后复诊诉胸闷、睡眠情况显著缓解,烦躁时仍有少许憋闷感,时有潮热感,遂加用女贞子15g,旱莲草15g,并嘱调畅情志,继续服用半月后未诉胸闷发作。本方中白芍、赤芍、延胡索、郁金均入肝经,合用则能和血柔肝,行气解郁;生地黄入心肝肾经,携杜仲同益肝肾;丹参、桃仁同归心、肝经,活血化瘀止痛缓解胸闷。该患者复诊时诉心中烦躁后胸闷仍有发作,提示胸痹之病因在阴虚火旺,治病必求其本,笔者并未加用活血化瘀之药,而改用女贞子、旱莲草滋阴降火,依然使胸痹不适之证缓解。因此,从围绝经期女性生理肝肾虚衰的根本着手,既治疗胸痹病证,又很好地治疗了围绝经期病证。

猜你喜欢

七情肾阴心气
冬季熬夜比夏季 更伤肾
水管通了 心气顺了
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
栗谷对朱子心性论的传承与发展
基于《医宗粹言》探析新安医家罗周彦“元阴门”学术思想
第十二届北京舞蹈双周演出照
暖“心气”,聚“人气”,接“地气”
论七情致病与七情治病
北海之殇
心气不够要慢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