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跨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估算
——基于世界500强企业数据和随机生产前沿模型

2012-01-08肖光恩陆诗婧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跨国企业竞争力函数

肖光恩,王 娟,陆诗婧(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一、引 言

2007年次贷危机直接导致了美国经济衰退,直到2009年第3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才恢复到正值;而其间美国失业率却持续上升,出现了连续21个月失业率超过9%的“奇迹”,美国持续的高失业率,说明美国国内经济实力受到次贷危机的严重打击。然而,美国对外经济实力是否受到同样的削弱?特别是美国跨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是否下降?这些问题同样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尽管目前学术界对国际竞争力研究的文献比较丰富,但对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及其估算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特别是从微观企业的角度对美国跨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估算的研究还不多见。国外学者迈克尔·波特(1990,1997)的国际竞争力理论以国家竞争优势为分析目的,以产业竞争优势为分析对象,以企业竞争优势为分析切入点,创立了分析国际竞争力来源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国内学者裴长洪和王镭(2002)认为:从形式逻辑上,国际竞争力主体可分为企业和国家两种;在微观层次上有企业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在中观层次上有产业竞争力,而在宏观层次上则有国家竞争力,但国家竞争力已远不是一个经济问题,它涉及到文化、政治体制效率等社会科学的内容。

对企业国际竞争力测度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公认的标准,比较权威的是美国《财富》发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报告,它从跨国企业销售、利润、资产和就业等方面来分析微观企业国际竞争力;也有学者提出用“价值链分析法”、“波士顿矩阵法”、“因素分析法”、“杠杆管理法”和“专家评估法”等来度量企业国际竞争力,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都是用综合加权法或是成本综合比较法来界定企业国际竞争力(王核成,2001;薄湘平、尹红,2005;王东、彭胜文、王凯化,2006)。然而,这些综合方法中有很多定性指标,不同研究者对定性指标的选择或估算差异很大。因此,这些方法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度量和评价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本文的贡献主要是根据《财富》杂志提供的世界500强企业的微观数据,运用随机生产前沿模型来分析企业生产效率,并以此作为测量美国跨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这种方法不仅能大致估算出美国跨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度量微观企业国际竞争力指标的主观性或随意性。

二、美国世界500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演变

传统上认为,世界500强企业是世界上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的国际排名,不仅反映了跨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反映了世界500强企业所在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因此,一国拥有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及其在世界500强中的排名,通常也是一国国际竞争力度量的重要指标。

1.美国世界500强企业数量的年度变化

美国跨国企业是世界500强的主体。1996年,美国跨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中共有153家,占世界500强企业总数的30.6%(表1),此后,美国在世界500强中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2002年美国在世界500强中的企业数量增长到198家,占世界500强企业总数的39.6%;但从2003年起美国在世界500强中的企业数量开始下降,2010年美国在世界500强中的企业数量下降到141家,占世界500强总数的28.2%。虽然如此,美国仍然是在世界500强中拥有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这说明美国跨国企业仍然是世界500强的主体,但其鼎盛时期已经过去。日本在世界500强中的企业数量从1996年开始下降,由1996年的141家下降到2010年的69家,它在世界500强中的企业数量比例由1996年的28.2%下降到2010年的13.8%。而欧洲的法国、德国和英国在世界500强中的企业数量基本没有很大变动。中国在世界500强中的企业数量则逐年持续增加,由1996年的3家持续增加到2010年的45家,增加了14倍。世界500强企业数量的国别分布变化说明:美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经历了由弱变强,再到由强变弱的过程,法国、德国和英国的企业国际竞争力基本保持不变,日本企业国际竞争力在下降,而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却在持续增加。

表1 世界500强企业数量的年度变化 (家)

2.美国世界500强企业排序的年度变化

为了分析美国世界500强企业排序的年度变化,把世界500强分成三组,即世界排名第1位到第167位的企业组成世界500强第一组(在图1中用order1表示),这一组企业国际竞争力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世界排名第168位到第333位的企业组成世界500强第二组(order2),该组企业国际竞争力在世界500强中处于中间位置;世界排名第334位到第500位的企业组成世界500强第三组(order3),这一组企业国际竞争力在世界500强中处于落后位置。通过分析美国在这三组中的企业数量变化,来识别美国世界500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年度排序的相对变化。由图1可知:在1996~2002年间美国在世界500强三组中的企业数量都在增长,但美国在第一组中的企业数量增长最迅速,美国在世界500强第一组中的企业数量在2002年高达70家,但美国在第二组和第三组中的企业数量增长缓慢。在2003年之后美国在世界500强三组中的企业数量开始下降,但美国在第一组中的企业数量下降速度慢于其他两组,并且在2005年之后,美国在世界500强第一组中的企业数量开始大于第二组和第三组中的企业数量。这一变化说明,美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在2003年之后开始下降,而且竞争力强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速度慢于竞争力弱的企业,竞争力弱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速度更快。

图1 美国世界500强企业排序的年度变化

资料来源:http://www.fortunechina.com.

3.美国世界500强企业利润的年均变化

世界500强企业利润的年均变化,不仅能反映企业的动态盈利能力,而且刻画了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主要国家世界500强企业利润的年均变化如表2所示,由此可知:世界500强企业年均利润在总体上经历了由增再到减的变化。在2007年之前(2001年除外),美国世界500强企业的年均利润均大于世界500强企业的年均利润,而在2008年之后,美国世界500强企业年均利润开始下降,由2008年的2877.59百万美元下降到2010年的1964.87百万美元。与此同时,法国和德国在世界500强企业的年均利润在大多数年份中均低于世界500强企业的年均利润(法国在2005~2009年除外,德国在2001年除外),而英国世界500强企业的年均利润在多数年份中均好于法国和德国企业,并高于世界500强企业的年均利润(但2001~2004年,2006年和2009年除外)。亚洲日本在世界500强企业的年均利润均小于世界500强企业的年均利润,而且在有些年份中其企业的利润为负值。中国世界500强企业年均利润则持续上升,而且在2008年之后,中国世界500强企业年均利润开始大于世界500强企业的年均利润。由此可知:从世界500强企业年均利润变化的角度,美国和英国世界500强企业的年均利润相对较高,日本世界500强企业的年均利润则相对较低,中国世界500强企业的年均利润基本上逐年持续上升。

表2 主要国家世界500强企业利润的年均变化 (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http://www.fortunechina.com.

三、美国跨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估算

以上对美国世界500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主要基于《财富》杂志发布的世界500强报告中的一些企业财务,它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美国跨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演化过程。以下将从美国微观企业的角度,用随机生产前沿模型来估算美国跨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并以此作为度量美国跨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指标。

一般认为,微观企业生产效率是直接度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直接指标。生产效率测度的研究始于1957年经济学家Michaell Farrel(1957)基于生产前沿面思想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工作。目前,对生产效率度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非参数的估算方法,如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它主要应用于技术进步既定条件下生产效率的估算(如曼奎斯特生产效率指数,MPI)或是在多时期动态条件下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同时变化时全要素生产率的(TFP)度量。由于非参数方法没有考虑到随机因素对生产前沿面的影响,因此,非参数方法的度量结果往往缺乏稳定性。此外,由于非参数方法对数据要求很高,在研究过程中可能多次遇到一些样本点不存在最优解的情况。第二类是参数估计法,目前主要是随机前沿分析法(SFA),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寻找合适的生产函数或成本函数形式,通过生产对偶理论来估算函数的参数;同时在残差中引入随机误差项来刻画随机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因此,随机前沿分析的方法更能较好地描述各种背景因素对生产效率的随机影响。本文主要用随机生产前沿分析的方法来估算美国跨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并以此作为度量美国跨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这种方法不仅能通过合适的生产函数或成本函数形式来反映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且还考虑到各种环境因素(背景变量)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1.随机生产前沿模型的基本思想

随机生产前沿模型最初是由国外学者Aigner,Lovell,Schmidt(1977)和Meeusen,Van den Broeck(1977)等提出来的,随后随机生产前沿模型分析就成为计量经济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设生产者的生产函数形式为f(zi,β),在没有误差和无效率的状态下,第i个企业的最优生产函数为qi=f(zi,β)。由于无效率的普遍存在,随机生产前沿模型一般假设每个企业的实际生产都小于其最优产量,因此,第i个企业的实际产出可定义为:

qi=f(zi,β)ξi

其中,ξi为第i个企业的效率水平,而且ξi的取值必然界于(0,1]之间。若ξ1<1,则企业就能用最优生产函数f(zi,β)的技术获得最优产出;若ξi<1,则企业不能在给定生产函数f(zi,β)的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投入zi,又因为假设产出严格为正值(qi>0),则技术效率水平也必然是正值(ξi<0)。同时假设产出受随机冲击因素的影响,即随机冲击条件下的产出定义为:

qi=f(zi,β)ξiexp(vi)

对上述随机冲击产出函数两边同时取自然对数,则得到:ln(qi)=ln{f(zi,β)}+ln(ξi)+vi

假设上述函数有k种投入要素,且生产函数的对数形式是线性的;并令ui=-ln(ξi),则随机冲击产出函数的对数形式可改写成:

(1)

由于ui是产出对数函数中的一个减去项,因此,只有限定ui≥0,才能保证企业效率达到0<ξi≤1这一条件,函数(1)就是一个随机生产前沿函数。

Kumbhakar和Lovell(2000)在上述随机生产前沿函数的基础上推导出对偶生产成本函数形式,把其定义为:

(2)

其中,qi是产出,ci是成本,pji是投入要素的价格,其他变量的定义同上。直觉上,无效率的直接影响就是降低企业的产出水平或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2. 数据来源及主要变量的统计分析

对随机生产前沿模型参数的估计主要基于美国《财富》杂志发布的“世界500强”财务指标的相关数据,本文只采用1996年到2008年①间世界500强报告中的相关数据来估算世界主要国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生产效率,以此作为度量跨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并对这些国家跨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估算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策略是:首先对生产函数相关变量进行选择和分析,其次利用世界500强的微观企业数据对随机生产前沿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和检验,然后利用估计出来的模型参数来估算世界主要国家每年各个跨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计算出每个国家这些跨国企业当年生产效率的平均值,以此作为该国跨国企业的平均国际竞争力度量指标,最后对世界主要国家跨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并得出基本结论。

根据世界500强报告中的企业微观财务数据,本文选择世界500强企业的销售收入作为随机生产函数模型产出变量(lreve),用世界500强企业当年资产总额做为随机生产函数模型的资产投入变量(lasset),用世界500强企业的就业人数作为随机生产函数的劳动力投入变量(lemp),以上各变量分别取其自然对数值之后再代入模型进行分析②。根据随机生产前沿函数模型及相关变量的界定,要估算的随机生产前沿函数模型的基本形式可设定为:

ln(lrevei)=β0+β1ln(lasseti)+ln(lempi)+vi-ui

(3)

其中,假设ui是半正态分布,vi是正态分布。

随机生产前沿函数模型主要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表3只列出产出变量(lreve)分别对资产投入变量(lasset)和劳动力投入变量(lemp)相关关系的系数③,并对该系数进行了检验,即对相关系数等于零的原假设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是在1%的显著水平下都显著地拒绝了原假设,说明产出变量与投入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是可信的;同时从表3还可发现,产出变量与投入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在1996年到2008年之间总体上是在波动中上升的,说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是在不断加强的。

表3 世界500强财务指标的相关分析

注:*表示相关系数检验的p<0.01.

3. 随机生产前沿模型参数的估计

利用世界500强企业数据对随机生产前沿函数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估计的结果如表4所示④。由表4可发现:首先,在1996年到2008年之间,世界500强和美国世界500强企业的随机生产前沿函数的各变量的参数(即投入变量的系数)估计结果在1%的水平下都显著地异于零,说明世界500强和美国世界500强企业的产出都很依赖企业的资产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其次,在1996年到2008年间,世界500强和美国世界500强企业的随机生产前沿模型选择是合适的(ll是似然比估计值);最后,各随机生产前沿模型中的随机干扰项(ui)是显著异于零的(chi2_c是ui异于零原假设检验的p值),这说明随机生产前沿函数中随机干扰项是显著存在的,它对企业产出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表4中的N是参与模型参数估计的样本量,由此可知随机生产前沿模型估计的样本容量也是可行的。总之,可以基本判断:世界500强和美国世界500强在1996年到2008年随机生产前沿模型参数估计结果是稳健,模型选择是合适的。

表4 世界500强与美国世界500强企业随机生产前沿分析的结果

续表4 世界500强与美国世界500强企业随机生产前沿分析的结果

注:括号中的数字为t检验值;星号分别表示检验的*p<0.1,**p<0.05,***p<0.01.

4. 世界主要国家生产效率的估算结果

利用表4中随机生产前沿模型参数估计的结果,可对主要国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生产效率进行估算,然后对各国当年所有跨国企业生产效率进行简单平均,并把各国当年跨国企业生产效率的平均值作为度量各国跨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度量指标。主要国家跨国企业生产效率的均值估算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发现以下事实:在1996年到2008年间,世界500强企业生产效率总体上是在波动中下降的;而美国世界500强企业生产效率在总体上是波动上升的(如图2);欧洲的法国、德国和英国世界500强企业生产效率基本是稳定的;亚洲日本世界500强企业生产效率起伏波动很大,但生产效率是很高的;中国世界500强企业生产效率波动起伏也很大。

表5 主要国家世界500强企业年均生产效率的估算

注:作者根据随机生产前沿模型逐年分析结果整理而得.

图2 世界500强和美国世界500强企业年均生产效率变化

资料来源:http://www.fortunechina.com.

四、基本结论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知:从表面现象看,美国在世界500强中的企业数量在不断下降,而且从2007年开始美国世界500强企业年均利润开始下降,美国跨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看似在下降,但如果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估算的生产效率来度量跨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则从1997年开始,世界500强企业年均生产效率在总体上是波动下降的,而美国世界500强企业年均生产效率却是在波动中上升的,即总体上,美国跨国企业国际竞力仍处在上升通道中。

注释:

①目前作者还没有获得2009年和2010年世界500强的资产和就业数据,因此,报告期只能截止到2008年.

②本文首先只估算世界500强与美国世界500强企业的随机生产前沿模型的参数,其他主要国家随机生产前沿函数模型参数的估算结果本文不再报告,需要可向作者索取.

③本表只列出了1996~2008年间世界500强随机生产前沿模型变量观察值的相关系数,而且各个变量自身的相关系数没有报告,变量lasset和lemp的相关系数没有报告,需要可向作者索取.

④本表只列出1996年到2008年世界500强及美国世界500强企业当年随机生产前沿模型参数估计的结果,其他主要国家各年随机生产前沿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可向作者索取.

⑤由于样本很小无法估计.

⑥由于样本很小无法估计.

[1]Aigner D C,A K Lovell, P Schmidt.Formulation and estimation of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s[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77,(6):21-37.

[2]Caudill S B, J M Ford, D M Gropper.Frontier estimation and firm-specific inefficiency measures in the presence of heteroscedasticity[J].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1995,(13):105-111.

[3]Coelli T J. Estimators and hypothesis tests for a stochastic frontier function: A Monte Carlo analysis[J].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1995,(6):247-268.

[4]Gould W W, J S Pitblado, B P Poi.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with Stata[M].Station, TX: Stata Press,2010.

[5]Greene W H. Econometric Analysis[M].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2003.

[6]Gutierrez R G, S. Carter, D M Drukker. On boundary-value likelihood-ratio tests[M]. College Station, TX: Stata Press,2001.

[7]Kumbhakar S C, C A K Lovell.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8]Meeusen W, J van den Broeck. Efficiency estimation from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s with composed error[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77,(18):435-444.

[9]Pagan A R, A D Hall. Diagnostic tests as residual analysis[J]. Econometric Reviews,1983,(2):159-218.

[10]Petrin A,B P Poi, J Levinsohn. Production function estimation in Stata using inputs to control for unobservables[J]. Stata Journal,2004,(4):113-123.

[11]Stevenson R E. Likelihood functions for generalized stochastic frontier estimation[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80,(13):57-66.

[12]Zellner A, N S Revankar. Generalized production functions[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69,(36):241-250.

[13]Porter, Michael 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1990.

[14]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陈小锐,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15]金 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16]裴长洪.利用外资与产业竞争力[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17]裴长洪,王 镭.试论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2,(4):41-45.

[18]王 东,彭胜文,王凯化.企业国际竞争力单项指标评价法研究[J].经济评论,2006,(3):112-118.

[19]郑小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量化指标体系及其评价[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4):47-49.

猜你喜欢

跨国企业竞争力函数
大型跨国企业每年逃税885亿美元
二次函数
第3讲 “函数”复习精讲
二次函数
函数备考精讲
从研发看企业的“走出去”与“请进来”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浅析在华跨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