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调查分析*
2012-01-03王安萍李荣琴
王安萍,李荣琴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 401420)
医务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其职业感染风险较高[1]。2009年卫生部颁布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进一步强调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重要性。为了有效地减少和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危害,本文对本院近3年发生职业暴露的42名医务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危害现状,制定与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为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发生职业暴露上报的医务人员42名为研究对象,包括医生、护士、检验人员、清洁工、后勤人员等。
1.2调查方法 按照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导则》、《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要求,自制职业暴露报告登记表,登记内容包括暴露者一般情况、暴露时间、工作类别、既往传染病史、致伤物件、暴露程度、暴露经过、暴露方式、暴露部位、暴露源血检情况、预防接种史、局部处理、对方患者传染病情况等。凡在临床医疗活动中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均实行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科登记备案。
1.3统计学处理 所得监测资料经核实,录入职业暴露EPINET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职业暴露基本情况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65名,调查核实职业暴露42名,暴露率64.61%;职业暴露人员中护士占54.76%(23/42),医生占19.04%(8/42),检验师占7.14%(3/42),实习生占9.52%(4/42),清洁工占7.14%(3/42),后勤人员占2.38%(1/42);职业暴露部位主要为手、皮肤黏膜,其中手占95.23%(40/42),皮肤黏膜占4.76%(2/42)。
2.2职业暴露源疾病分布 42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源疾病分布,见表1。
表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源疾病分布构成比
2.3职业暴露发生环节 本调查显示,职业暴露发生最多的环节是在处置医疗废物时,占职业暴露的62.62%,见表2。
表2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环节构成比
2.4职业暴露器械类型 引起职业暴露损伤最多的是缝合针与刀片占28.57%(12/42);其次,输液头皮针刺伤占26.19%(11/42),注射器针刺伤占21.42%(9/42),静脉采血针刺伤占11.90%(5/42),其余各种物品刺伤占9.52%(4/42),止血钳刺伤、狂犬病患者分泌物污染车门轧伤占2.38%(1/42)。
2.5职业暴露后处置 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流程,在发生暴露的42名医务人员中,对40名有伤口者立即轻轻挤压伤口周围,挤压出损伤性血液,在流动水下清洗伤口5 min,然后用0.5%碘伏消毒2次被污染或者受伤部位,包扎伤口。对2名眼部黏膜暴露者用0.9%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并根据职业暴露源疾病有针对性地接种疫苗及预防治疗。
2.6职业暴露后追踪 对42名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医务人员,在3、6个月复查相应的血清学指标,未出现血源性传染性疾病及感染病例。
3 讨 论
3.1高发人群暴露危害及防护 本调查结果显示,血源性职业暴露护士发生率最高(54.76%),和国内相关文献报道较一致,这与临床护士从事抽血、穿刺输液等操作较多,锐器伤后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的风险增加有关[2]。个别医务人员在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处置医疗废物时未采用任何防护措施[3]。因此,强化职业暴露教育,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范意识,改变其职业暴露的危险行为[4]。使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树立自我防护意识,自觉遵守职业防护要求,在抢救患者和繁忙工作中做到有条不紊,忙而有序。
3.2手术室暴露危害及防护 本手术室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高发场所[5]。锐器伤主要发生在手术室内医师进行手术过程中[6]。此次调查手术中被锐器刺伤居第2位占19.04%。在术中由于传递器械和持针器时医护配合不默契,极易造成锐器刺伤。因此,在术中要特别注意防止锐器刺伤或划伤,手术台上传递器械最好放在弯盘内传递[7]。
3.3眼部暴露危害及防护 本调查中有2名医务人员眼部黏膜发生职业暴露(4.76%),暴露分别发生在中心ICU抢救患者时和手术室器械初洗刷洗时不慎血液溅入眼睛内,暴露者仅用0.9%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眼睛,2个科室都未配备洗眼装置设备。工作中要积极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当预料到可能遇到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应当戴具有防渗性能的口罩、防护目镜、穿隔离衣[8]。有报道称,采用标准预防后,医务人员的血液暴露率可从35.8%下降至18.1%[9]。因此,进一步健全职业暴露防护制度,加强重点科室防护设备配置,可有效地降低职业暴露危害。
3.4医疗废物处置暴露危害及防护 本调查显示,有62.62%职业暴露发生在处置医疗废物时,其原因是护士在给患者静脉采血或输液拔针后通常会将污染的针头放在弯盘内,再回到卫生处置间分捡污染针头,在分捡针头时及易造成针尖刺伤护理人员手,造成职业暴露。另外,个别护理人员双手回套针帽引发针刺伤也是造成职业暴露的因素之一。完善医疗废物处置流程,推行使用安全器械,改变错误的习惯行为,实施安全的防护措施,降低医疗废物处置发生率。
总之,重视标准预防是减少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关键,对在职医务人员、新上岗人员、实习生、进修人员、卫生员每年至少进行1~2次职业暴露教育培训。建全职业防护机制,建立有效的报告体系,提高职业暴露报告率[10]。当前,血源性传染病对在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危害性有上升趋势[11]。据报道,有20多种血源性传染疾病可通过针刺伤传染[12]。中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之一。对住院患者,特别是手术患者,要了解有无经血源传播传染病史,做到早预防、早隔离,有效地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1]万正敏.54例临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资料分析及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3):506-508.
[2]王豪,刘丁,陈萍,等.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分析与防护对策[J].重庆医学,2010,39(24):3329-3332.
[3]杨永杰,李艳,郝光.53名血源性职业暴露与风险[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7):1395-1397.
[4]张城平,孙维维.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家庭护士,2008,6(1):160-162.
[5]刘永华,张立群,郭凯,等.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9):1810-1813.
[6]赵锦芬.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与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7):1009-1011.
[7]韩黎,朱士俊,郭燕红,等.中国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140-142.
[8]宋平,周建芹,王艳娜.临床护士针刺伤事件监测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4):3007-3009.
[9]索瑶,范珊红,高晓东.陕西省11所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2):2507-2509.
[10]薛水兰,黄荔红,吴鲤霞,等.手术室护士血源性病源体职业危害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7):3643-3645.
[11]李妙芳.骨科医院手术室职业损伤因素与预防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4):3977-3978.
[12]王小琴.护士针刺伤相关因素分析[J].家庭护士,2007,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