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发展力是中职校际微观公平的根本
2011-12-29吴国英
成才之路 2011年16期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校与校之间的不公平性,正逐渐地显露出来并日益影响着学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些不公平的形成因素,既有政策决策因素,也有地理位置因素;既有客观资金因素,也有主观内涵因素。而从主观能动性的角度反思,校际之间的微观公平则尤其显得重要。基于此,本文先简要地对学校打造核心竞争力进行了论述,从发展的角度得出“核心发展力乃体现微观公平的根本”这一观点,并以目前中职校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论证。而后在调查的基础上就核心发展力进行了归因分析并就这些因素从决策能力与执行能力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打造核心发展力,进而确保校际之间的微观公平。
关键词:核心发展力;微观公平;内在因素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及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中等职业学校的持续发展、校际之间的公平发展,也便越来越受到市场与经济的影响。为有效地促进发展,让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许多学校除在硬件建设上不断地加大投入外,更立足于挖掘内涵,在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等方面不断地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源于企业,已经成为当今企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企业能否控制未来、掌握未来市场竞争主动权的根本,最终的结果则是企业之间的“你死我活”式的或消亡或吞并。而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其本质是“文化育人、技能立人”,通过文化的传承、创新以及技能的训练、提升,实现个体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完美统一。学校之间也存在竞争,但学校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柔性的,它的最终目标是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非“置对方于死地”。鉴此,笔者认为,打造核心发展力才是体现中等职业学校校际微观公平的根本。
一、实现校际之间的微观公平,需努力打造学校内在核心发展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核心发展力,是指在学校办学过程中形成的、蕴于学校内质中的,独特的,支撑着学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优势。它既包括学校硬件的建设与打造,也包括学校软件的挖掘与维护。而软性的核心发展力,则是最本质的、最关键的、最有效的、不可模仿的发展能力,它是实现校际之间内在的微观公平的关键。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经过近三十年来的发展,办学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存在,背离生态化教学规律,继而引发“非常态”的市场竞争时有发生。中等职业教育特殊的产业化、市场化属性,使市场成为考验职业学校生存发展的唯一场所,如何区别于其他“产品”和服务,确保校际之间的公平发展及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思考的严峻问题。办学条件、外在特征、物理属性已难以区分学校优劣,其客观的、自然的不公平性非仅靠学校自身之力能够解决,各校形象的差异正在取代传统意义上的学校硬件差异。学校核心发展能力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核心发展能力的建设意义凸现出来。不着手进行核心发展能力建设的学校,将输在本质性的微观公平之上,这无疑是目光短浅、层次较低、发展后劲不足的学校,更是造成校际之间内涵不公平的重要因素。中等职业学校正进行一场深刻的发展前景的革命,观念、行动上的革命。
二、落实校际之间的微观公平,应有效进行生态化因素比重分析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类似,a8737beeac06fae407d0e489f94a5e92从宏观上分析,中等职业教育核心发展力所处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关系是机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具体说来,则是职业教育主体和职业教育环境的关系。从微观上分析,则是涵盖于中等职业教育生态环境机制内的决策力、执行力、文化力等因子的总和。
为进一步了解影响中等职业学校体现校际微观公平的核心发展力打造的因子,笔者在充分吸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从领导班子决策力与中层干部决策力与执行力、学校文化与精神、质量品牌与内涵挖掘、队伍打造与名人效应、创新能力与教学模式等假设的五个内因立足,按照选择题的形式设置问卷表,通过调查研究、经验总结、行动研究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对影响学校核心发展力的因子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现:决策能力与执行能力、文化建设与精神凝练、内涵挖掘与质量品牌、名师工程与名人效应、创新能力与教育模式比分分别为:84.5%、77.3%、82.1%、72.6%、71.2%。
三、针对各项因素科学化建设,是体现校际微观公平的有效途径
(1)决策能力与执行能力,是提升学校核心发展力,促进校际微观公平的直接因素。上述调查表明,在对事物的变化发展上,“人”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关键人物”的主观能动性更受重视。这也符合人们“改造世界”的看法,符合在归因上把主要因素归结为通过人的努力可以改变的方面这一归因理论。其他方面的调查结果与假想基本一致。校领导的决策能力和中层干部的执行能力是影响高中学校核心发展力的最直接因素。学校的发展最终都是通过“人”的作用来实现的,尤其是学校的领导者,掌握着学校的重大决策权。校长作为学校的第一负责人,本身的领导水平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了一所学校发展的方向,他通过文化的引领,确定人才培养方向,确定学校教育理念,从而适应主流文化的取向,进行动态调整。而接受校长直接领导的中层干部的执行能力,则直接决定了学校各项活动的落实效果。所以说学校领导的决策能力和中层干部的执行能力是一所学校发展的行动力,是提升学校核心发展力最直接的因素。
(2)内涵挖掘与品牌打造,是提升学校核心发展力,促进校际微观公平的关键因素。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内涵挖掘与质量品牌”已成为影响学校核心发展力的第二大因素。任何内涵的挖掘与品牌的打造都必须发现和科学定位自己的核心价值,而后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将这个核心价值向目标消费者、向公众传播,在其心目中建立清晰、可感的核心价值形象,并在各个环节中不断加强、巩固这一核心价值。中等职业学校挖掘发展内涵、打造自身品牌,应该认清学校生存环境,选准突破口。就目前的社会环境来说,或是以学生管理为特色,挖掘管理内涵,或是以“对口单招”为亮点,打响升学品牌,或是以就业创业为强项,畅通出口品牌等等。在这些内涵的挖掘与品牌的打造中,必须进行宏观、中观及微观的战略分析,拓展思路,正确地认识自我,使学校品牌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3)文化建设与精神凝练,是提升学校核心发展力,促进校际微观公平的不竭动力。在学校的发展中,学校文化是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积累而逐渐丰富起来的,是形成时间最长,同时也是最不易模仿的一个因素,是学校的“特性”所在、“灵魂”归属,是学校最“内在”、最“根本”的部分。它对学校发展的影响是全方面的,可以说先进的学校文化是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核心发展力的首要内部因素,是学校发展的内驱力。而精神凝练恰恰在学校文化中提炼并进一步推动文化的发展,是学校凝聚各类力量,寻求更利于学校发展的途径与方式的一种能力,是学校发展的“继承式、接力式”发动机。
(4)名师工程与名人效应,是提升学校核心发展力,促进校际微观公平的必由途径。调查显示,教师队伍与名人效应的影响力得分虽然要明显低于学校领导的影响力得分,但学校的教师队伍与名人效应依然被认为是影响学校核心发展力的主要内部因素之一,其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尤其是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名双师”的素养,被认为是最具有影响力的方面,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也具有一定的认同度。而毕业生素质的高低则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关键指标之一,如果每一名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都能成为各行各业中“邓建军”式的人物,那么该所职业学校必定是被社会大力认可,家长、学生极力向往之所。可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注重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及注重优质毕业生的培养,应该成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学生成长典型挖掘与宣传的重中之重。
(5)创新能力与教育模式,是提升学校核心发展力,促进校际微观公平的有效举措。调查显示,教师教学内容以及方法、手段的创新以及特色教育模式的构建,在提升学校核心发展力中占有重要的影响。创新能力、教学模式等因素构建了一所学校独特的生命力。在大量同类型学校相互竞争的态势中,只有借鉴企业“错位经营”策略,避开同质化的交锋,注重开发自我的特有能力,将创新能力、教育模式引入“无竞争空间”,即在办学理念、校本课程设置、优势项目强化、专业课程设置、校企合作推进等方面办出特色,办出成就,才能提高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特有的品牌,提升学校发展力,提升校际的微观公平性。
参考文献:
[1]庄西真.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