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浅论

2011-12-29钱华

成才之路 2011年16期

  摘要:《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非计算机专业理科生的一门基础课程,因大部分同学以前没有接触程序设计,所以感觉学习起来很吃力。就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几种改进的办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
  关键词:VB程序设计;教学环节;课程设计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语言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通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有关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战技能和职业素质,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够在软件公司找到合适的岗位并能够胜任。目前我国缺少大量的软件蓝领工人,也就是编写模块代码的人员,这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对VB程序设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整合网络环境下学习资源
  教师针对VB编程的特点,将教材上的知识以实例的形式予以整合形成实例库。实例库主要是以知识点为一条主线按难度对教材上的实例或针对教材知识点所做实例进行分类,同时从其他的参考资料上获得更多相关的实例加入以丰富资源。本着以教材为本,扩充教学资源,依据中职的专业特点,通过建立一个以VB为专题的编程学习网站来创设一个让学生自我学习的环境。这样的专题学习网站通过网络环境,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让学习者自己选择信息资料,自己收集、分析并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那么,针对VB的专题学习网站则相应整合了与VB编程相关的丰富的学习资源,目的是提高网络探究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为学生提供动态的、协作性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工具,让师生可以记录探究性学习活动痕迹,为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和评价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数据。同时VB的专题网站按一定的教学策略收集与VB相关的多媒体的学习内容,提供与VB相关的本地资源和相关链接、上传下载以及信息检索功能。
  二、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笔者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尝试对学生开始不讲基本概念,而是师生一起做,在做中由同学们自己在直观上先去体悟这些概念,然后在时机成熟时再和同学们一起归纳总结。所以在组织开始的教学时,可以采用自然过渡、类比等方法,和同学们首先一起探讨VB软件的打开、程序的建立和保存、软件界面等方面的知识,由同学们自己探索着找出VB操作和以前所学软件的异同点。由于同学们已经学过word应用软件,对这些相似的操作已非常熟悉,所以操作起来得心应手。然后,教师给出一个求任意两个整数的加法实例,让同学们和教师一起做。在操作的过程当中,教师不用讲解每件事的含义,同学们通过完成任务很自然地就会体会出什么是对象,什么是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如何在界面内添加对象、设置事件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地引导同学归纳总结一下,一切都迎刃而解。
  三、采取案例教学,注重习惯养成
  案例教学时,每堂课首先展示一个程序范例,该范例包括了当天要讲的新控件、新语句,然后讲解实现这一程序的基本思路,提出算法,以完成任务为主导。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其一,采用“整体-局部”的教学思路。不论多么简单的案例,都应以系统设计为起点,以完成案例的过程为线索展开教学,把“程序设计方法”这一核心内容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系统和全局的概念。其二,案例应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将趣味性和实用性贯穿于教学始终,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三,每个案例的设计要通盘考虑。用户的需求、功能的思想、界面的设计、容错的考虑、代码的复用、系统的测试等都必须考虑到,并注意案例代码的规范化,要求学生编写规范代码。其四,要及时归纳,做好小结。在内容上归纳可以是一个控件使用的归纳,也可以是对一种结构、一个模块的归纳;在方式上可以使用文字概括,也可以使用图示总结。其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异向思维,如一个案例是否只有书上的一种解法,书上的解法是否最优化等。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相互讨论的方式完善案例,辅助学生查阅多种资料解决在完善案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四、建构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
  讲完实例后,学生会积极同其他的小组成员一起通过已经整合的学习资源在网络下讨论和学习,这时教师参与其中,其角色应是一个帮助者、促进者、协商者。教师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而教师同样也可在其中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正所谓教学相长。这样,最终学生不单只是学会这个实例,而且通过网络下的学习资源体会了相关的知识点,建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式。而教师不但完成了当堂的教学任务,也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学习打下基础。因为知识是动态的,要不断地学习,所以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很重要的。学生利用学习能力通过自己动手来探索外物,以更好地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
  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其一,要创造和抓住合作的机会,如碰到有异议的问题,可要求分组合作讨论;当布置大任务时,可要求分组,由学生自己策划细分成小任务;当老师分身无术时,可进行分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作用来指导本小组成员。其二,对学生合作机会,教师不仅要紧紧抓住,还要事先有所预料和准备,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其三,在学生合作时,要及时激励、引导或调节学生合作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甚至参与活动。其四,要给每组的情况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不是绝对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减少学生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更好地达成VB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景雪琴.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