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耐久跑”的教学新体验
2011-12-29周方涛
成才之路 2011年16期
体育训练中的“耐久跑”是学生面对的大运动量的练习项目。这项运动,时间长,体力消耗比较大,还比较单调,乏味。很多学生对此缺乏信心,有的厌恶过度苦、累,有的情绪低落,有的没有信心。种种现象,说明了现在的学生学习环境比较优越,没有在艰苦环境中自我磨炼的经历、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更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有些学生由于长期的优越生活,滋生了懒散的生活习惯,缺少运动或怕参加运动量大的活动。这大概是体育教师共同面对的问题和现实。
在教学中,只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采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耐久跑的动机与兴趣,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细心指导,就可以成功地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在耐久跑的教学中,许多学生都害怕出现极点,错误地认为自己承受不了这样高负荷的运动。学生把极点这一正常的生理现象当成了极限跑,不敢主动克服心理恐惧。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在练习前,教师要先讲解什么是极点,长距离跑时为什么会出现极点,使学生懂得极点是跑途中因为脏器机能的惰性产生的一种暂时不适应现象,了解克服极点的方法。这样,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极点时就会正确对待,主动克服,顺利地渡过难关。
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告诉学生耐久跑过程中人的生理有哪些变化,对人体产生哪些有利影响。如:爬高层楼梯时有些同学会感觉累,没爬几层就气喘吁吁,四肢乏力;有的学生甚至出现脸色苍白、心跳加快、呼吸短促的现象,而其他同学的反应则没有这么明显。如此一来,学生就会清楚耐久跑对身体健康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耐久跑当中,真正提高其身体素质。为了提高学生的耐力和思想认识水平,我有时带学生到校园外跑,有意加长跑距,学生虽然累,但谁也不甘心落后,坚持跑到终点。有时在校园内改变方式,跑各种图形,加大难度。例如,翻越跳箱,穿越篮球架、单杠、双杠、树丛,越领操台。有时和学生一起做游戏,等等。学生在环境变化中减少了厌烦情绪,增强了练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以身作则,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带动下进入运动状态。教师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更新教学观念,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有效的方法来改变单一的跑圈练习。要不断变换跑的形式,如接力跑、变速跑、间歇跑等;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篮、足球比赛,自创橄榄球比赛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也可在音乐伴奏下,开展有氧跑跳操。选用快节奏的音乐,结合耐久跑的途中跑技术,解决了呼吸节奏等难点,提高了学生内脏器官的功能。
笔者认为,经过老师有的放矢地提出具体要求和目标,经过循序渐进地培训,学生明白了锻炼的目的和目标,大都会珍爱生命,关注健康。他们会从严要求自己,树立坚持的信念,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从点滴做起,为了一个美好的目标而拼搏,最后看到希望的鲜花向自己微笑。
(遵义县苟江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