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写作法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探索
2011-12-29应菊红
成才之路 2011年16期
摘 要:本文过程写作法指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渗透写作技能,直到学生将知识内化。本文以Go for it九年级unit1的话题为例,阐述教师如何围绕整体教学、指导学生阅读、同伴互补,对同一主题进行不同角度的写作体验等方面层层递进地建构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过程写作法;整体教学;可理解输入
过程法(Process Approach)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和语言学中整合理论。过程写作法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它包括写作前准备、初稿、反馈、修改、定稿等五个阶段,各阶段相互交叉,循环往复。目前,对大学生和高中学生的过程写作法教学研究较多,对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的研究还很少。一直以来,英语写作教学是初中教学中的难点,大多数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只是让学生机械地背范文,默课文等,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生知识的内化过程。写作也是学生学习最薄弱的环节,学生不愿思考与尝试写作,大部分学生对写作存在畏难心理。本文试图结合过程写作法的相关理论和本人的教学实践,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初中英语教学写作模式。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从2008年起到2011年,进行了将近三年。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以宁波市李兴贵中学一个班为对照班,使用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以背诵范文为主,另一个班为实验班,采用递进过程写作法进行教学。为了更直观地说明过程写作法,现以“Go for it”九年级Unit1关于如何学习英语的话题为例,对层层递进过程写作法进行实验说明,数据采集于五阶段中的作文。作文评价根据中考要求同一人批改,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
二、过程写作法教学阶段
1. 进行单元整体教学,丰富与话题有关的词块素材
Krashen(1985)认为语言学习主要靠“可理解性的输入”,只要有足够的输入,输出自然会出现。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提供学生大量的素材,要求学生自主整合素材。例如,“Go for it”九年级Unit1是关于如何学习英语的话题,教师首先要提取单元中的词汇,并且激发学生原有的词汇,恰当地拓展词汇,达到整合词块,然后根据单元内容建构文本,即按照一定的目标,通过提取、整合,改编成可读性强、有意义的篇章。教师要将词块整合到句子中,并在情景中进行有意义的听、说、读、写整体教学。当学生对词块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教师再进行有意义的句式训练。可以“How do you learn best”为话题进行教学设计。这一阶段的写作教学(简称写作1)设计:要求学生写出自己是如何学习英语的,同时调查周围同学学习方法,对各种学习方法进行评价。写作设计目的:学生通过写作,将所学的词块、句群进行初步运用,为后续写作作好铺垫。
2. 设计情景,输入句群,深层次地运用语块
根据语言整合理论,教师要让学生对上一节新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方法是先进行讨论,再通过听写进行记忆巩固,让语言知识反复循环出现,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并对第一阶段学生所写的作文进行评价和反馈。学习第二课时Section2,假设4位同学分别在听、说、读、写方面有困难,教学生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困惑,如 I have trouble in pronunciation.\\I have difficulty in speaking.\\I have problems in writing.\\I am weak in reading.提醒学生注意句子的变式,回顾复习有关句型,并将学生的建议写在黑板上,如you can...\\…is a good way.\\why not...\\You’d better…\\The best way to…is to do…并对第一阶段所学的词块,句式进行深层次地运用。在Section B中,设置情景如下:让班上学习英语有困难的同学先说出自己的困难,其他同学讨论帮助解决。在此阶段,教师对学生初次作文进行指导,书面交流、面面交流、同学间交流相结合,对写作较困难的学生,最好与其面对面交流。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写作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同时,教师给学生适当地增加同一主题的阅读,指导学生鉴赏经典句子、篇章结构等写作技能,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元认知水平,对各方面元素重新整合。
第二阶段的写作教学(即写作2)任务设计为:Amy在英语学习的各方面都很烦恼,希望得到你的帮助和建议,请你给他回个e-mail。
设计目的:学生复习巩固句式和上一阶段所学的词块、句群,复习书信的写作格式,努力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如图1。
3. 阅读鉴赏,学习谋篇,拓展,衔接等写作技能
根据教材的安排,第二阶段完成后,就进入阅读教学环节。在这环节中,教师要给学生增加词块,增加句子,指导学生学习篇章衔接以及拓展等技能。教师要选择与话题有关的各种风格的范文,提供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