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新路标
2011-12-29夏春祥
成才之路 2011年16期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要想提高化学的教学效果,就要想办法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乐意接受问题,勇于思考解决问题的答案,不断地开启思维的马达,不断地发现新的解题途径。教师要多教给学生学习的小方法,让他们走出死记知识的误区,不能机械地接受知识,提高参与意识,提高发现新信息和及时处理的能力,要有与同学沟通的能力。
我们知道:学习动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强烈的学习动机是由学生高层次的学习需要和成就感激发的。在教学目标的引入上,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内涵,巧妙设计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们还可以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比较宽松的教学环境,设计问题要讲究方法,要有目的,有中心,有重点,有启发性。如在学习化学变化时,针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我设计的探究性学习问题是:面粉可以爆炸吗?面粉的爆炸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面粉可以燃烧吗?等等。在初中学生的常识中,面粉是不会燃烧和爆炸的,这种“违反常识”的问题,可以强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总怕学生自己学不懂,不厌其烦地讲解、强调,或多或少会将学生置于被动听讲的课堂环境中,这种长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这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因而教师教学行为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我们应该大力倡导“做中学,玩中学”,在学习中探究的乐趣和收获只有学习者自己知道。
对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会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但不论采取何种模式都包含着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求,以便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具备基本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能自主、自如地学习。如在上面谈到的探究实验结束时,并不急于小结,而是由学生总结得出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验证→科学推理得出结论。这样做让学生很有成就感,越学越能找到感觉。再如,在学习“性质活泼的氧气”一节时,要提示学生注意:该类反应的条件是“点燃”,这就足够了。教师不要过度指导,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学习空间,让学生做决定。让学生真正地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总之,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的。经过探索改革,我们的教学方法一定会与时俱进的,一定是对传统的不太适应新时期的教学模式的挑战。我们一定要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给教师留出空间,给学生创造成功的信心,给他们以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样,无论对教师或者对学生,都是希望的信号,都是成功的号角,都是收获的象征。
(遵义县南白镇后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