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2011-12-29韩乔晋慧
成才之路 2011年16期
摘要:“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把体验的过程进行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作为高中语文老师,不但要培养好对学生语言的驾驭、组织能力,还应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只有拥有更高的思维品质和更强的思辨能力,才能写得比别人深、看得比别人远,也才能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思维框架;语言源泉;心智空间
当前高中作文教学始终被命题和立意所误导,走不出千篇一律的怪圈,这不能归咎于学生思维跟不上,而是教师没有把提高作文思路尤其是感悟生活放在作文教学的首要位置。对于老师来说写作教育根本是人的教育,写作要求表达人性的真善美,直面人性的假恶丑,学生敢于在作文中抨击揭露丑恶现象,恰恰是追求真善美的表现。平时作文中应该切实鼓励敢于说真话的作文,鼓励善于说真话作文的学生。新颖、科学、多元的高中作文评价标准,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益,并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激发写作兴趣
叶圣陶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所不曾经历的事勉强拉到笔下来,那是必须失败的勾当。人固然为写文章而留心自己的生活,但是做了人就得担负人的责任,就得留心自己的生活,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高中生在写作文过程中必须要带着情感出发,要写出自己的观点来。“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优秀的作文之所以能打动人,是因为有充沛而真挚的感情。我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应敞开思想,使他们增强写作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使写作的心境处于最佳状态。学生要写好作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所以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关心时事。教学中对写作基础好的学生,要促使其向更高目标发展,对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要求。我在给学生进行作文点评时,对学生作文水平作具体分析,评语也是因人而异。充分挖掘捕捉每一个学生作文的成功点,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在合乎人文精神的范畴内尽情发挥自己的灵性和热情,积极主动地创造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让学生心理立即文思泉涌,激起喜悦之情,逐步消除作文对学生的压力。
二、打破思维定式
由于僵化的范文影响学生做出多角度思考,我们对作文之“道”的探索首先从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建构新的思维框架开始,从突破一些固定性、模式性、习惯性。作文教学中,思维定式使高中生养成了惰性,要改变学生突破思维常规,对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创造能力,只有引导学生从想象中发现,突破思维定式,教学生写各种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才能打破学生习作模式化的现状。学生的发现,很多时候来自于教师启智开悟的点拨。当学生写作面临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思维也就接近临界点,一旦被某种因素诱发,便会茅塞顿开,突然领悟。作为教师,应在作文训练中为学生提供驰骋思维、启迪心智的空间,引导他们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特别是创造性想象对作文的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写作需要想象去提取生活的积累,迁移已有的经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大胆的想象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这无疑是开拓作文思路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应大力鼓励学生想象,多作想象力的训练。高中生青春年少,想象力丰富,独立意识强,有利于形成具有张力的思维空间。使作文洋溢浓郁的时代气息,渗透着对社会、人生的深邃思考,显现强烈的社会意识。
三、扩大阅读范围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也是丰富语言的源泉。课外阅读的过程是学习者自外而内获取语言知识的过程即输入的过程。而写作则是学习者将所学知识自内而外的再现过程,也就是输出过程。我经常督促我的学生有目的地大量阅读,学生从中学习、掌握语言知识,获取所需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记录、储存。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是直觉和灵感产生的基础,一个人积累的经验越是丰富,直觉和灵感产生的机会就越多。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思想,还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素材。我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从杂志、报纸、网络等多渠道获取信息,提倡拓展生活空间,多体验生活,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储存的信息量越大,为写作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对已储存信息进行加工后创造性地输出,把所获知识传递给他人,使语言知识在运用中得到进一步理解、巩固和加强。事实上,通过潜心研读一些文章,仔细品味文章中的一些语句,学生能渐渐学会准确地把握作文篇章结构,精彩的语言表达,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随着阅读量的增大、知识面的拓宽,所掌握的经典语句自然会丰富多彩。学生的阅读面宽了,生活空间大了,视野开阔了,知识经验的积累厚了,直觉和灵感就容易诱发。
四、因地制宜的环境教学
我们要根据各自学校的教学条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作文教学中,因为时间限制,学生就有紧迫感,面对问题要在短时间内作出快速判断和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直觉和灵感。在学生确定好要写的内容、编写好提纲之后,我先让学生自由准备口头作文,然后,自愿或点几位同学发言交流。组织好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让同学们根据作文要求畅所欲言,发表写作见解。每讲完一个,就全班同学讨论评议,再由教师进行小结。这样,全班学生通过交流、评议和小结,更加明确本次作文的要求。最后再让学生在小组内或同桌讨论交流,口头修改各自的作文,使构思更趋完善,再写下来。这样通过互说、互听、互评,极大地创设宽松的说话环境,调动了大家的写作积极性,使每个学生投入到写作之中。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自由的心灵去引导学生自由的心灵,让学生跳出作文的思维定式,不断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写出新内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要敢于创新、发散求新、求异思维,写出来的作文选材才会新颖,立意才会深邃,构思才会精巧,写法才会丰富,语言才会清新,写作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陈静.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写作思维训练[D].东北师范大学.
[2]郑炯.高中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3]周鸾飞.近五年我国高中教学作文评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句容市第三中学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