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1-12-29竹一黔

成才之路 2011年16期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应用文学知识、语言知识、逻辑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归纳综合能力、概括能力的一种教学。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遵循青少年学生的认识过程,在有意识的“读”“思”“议”“练”的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的。
  要感知一篇课文主要内容或筛选一段文章有效信息,就离不开读,读是学的关键。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又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论是朗读、默读,还是略读、精读,读的目的就是要熟知课文内容。因为读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的读这一授课环节,点拨学生的思考质疑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分段朗读、角色朗读到鉴赏阅读,充分挖掘朗读给予人的感染力。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领略文章所表达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这么绝对性地说:不论什么文章,都要以读为首。只有这样,才能在全面感知文章所表达的内容的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济南的冬天》一文,教学时从朗读入手,教师范读或放录音读,读的时候一定要把济南冬天那种温和、响晴的特征,给人优美、温馨的感觉读出来。学生试读出来,沉浸在细腻、温晴、舒适的“小摇篮”中,从语言文字上,初步感受到了老舍文笔的流畅、恬静、清新,从而感悟到一个独具魅力的意境。从自身感觉上,即使身处寒风凛冽的北国,一想到济南的冬天,也会有一丝温暖的安慰。这样,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那些能建立起意境的关键词语,就会逐步领会,并体会其运用的作用及含义。
  阅读应该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没有一种质疑的思考意识,只停留在字面,那只是一种肤浅的阅读。要想从文章中获得什么,筛选出新信息,并期望自身联想和创造什么,就必须思想。就一篇文章来说,要从词意、句子结构、构段方式、文章结构、中心思想与艺术手法等方面深入了解,就必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文章经过学生头脑加工,形成一定的认识,经过判断、分析、综合之后,才能促使学生对文章深入理解。
  如何使阅读为作文的练笔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想,只有针对那些优美的句子进行多次阅读,甚至成诵,变优美语段为已出口成章之材料与活水,才能使阅读为作文的练笔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这种“活水”越多,学生的语言越精练,优美程度就越高,这是其一;其二,一篇文章不光语言要好,思想内容的健康、向上、积极、乐观也是重中之重,因而在平时的阅读中,学生应多注意读出思想内容,对文章思想内容读的多了,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话题可谈,有素材可写;其三,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会促使阅读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学生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语文教师必须遵循学生这一认识规律,灵活处理好“读”“思”“议”“练”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适时引发,学生积极积累,多读多练,阅读能力定会得到提高。
   (铜仁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