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小组合作打造高效课堂

2011-12-29封其媛

成才之路 2011年16期

  小组合作学习是根据一定的情况,将学生分成一定形式的小组,学生在小组中展开学习活动,小组成员相互沟通和相互合作地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主动探索知识,并能在讨论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学习经验,借鉴别人学习方法;这种方式在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的教育规律。
  一、“合作学习”前的科学分组
  我主要是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建立“异质型合作小组”。“异质型合作小组”是在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建构成的小组合作形式。“组内异质”是指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能使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组间同质”是指每组整体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程度、性别等大致均衡。这样分组有利于小组之间形成合理的、公平的竞争,又促进组内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我的具体做法是将全班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为8组,每组6~8人,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又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有利于增强小组优胜的信心,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
  二、“合作学习”中的有效实施
  教学中我们发现,没有进行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根本不知要如何进行合作。所以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要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方法指导;二要在课堂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给予正确的引导提示,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问题的设计难度要适中,既做到重点突出,又要做到难点分散。要让学生体会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使合作落到实处,达到更好的合作效果。例如:教学九(上)1.5中位线这一节,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阅读课本P30—31回答:①三角形中位线与三角形中线的区别与联系?②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在位置与数量上有何关系?③梯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中位线有何区别与联系?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没有“旁观者”,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通过合作、分析、讨论,解答出来。难题被突破了,合作的成功体验使他们学有兴趣、轻松愉快,这样才能真正地提升合作效果。
  三、“合作学习”后的总结与反思
  每次“合作学习”之后都要进行总结反思,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反思,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使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分阶段在小组内对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总结反思,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反思小组活动开展得是不是最好,小组成员是不是积极主动、团结友好,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组织方式,它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但是,这种有着优秀学习品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指导和长期的熏陶,并不断学习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
   (灌南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