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制优质导学案打造高效新课堂

2011-12-29张桂祥

成才之路 2011年16期

  教研教改的推陈出新和不断深化是教学质量提高的保证。然而,当前许多教师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教学理念,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课堂上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失衡现象。如何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优质高效课堂呢?我认为科学编制、灵活运用优质导学案,是打造初中政治课高效新课堂的重要前提。因此,本文拟就如何科学编制、灵活运用优质导学案,结合自身课改实践,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如何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即引导学生怎样学习的方案。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导学案的作用主要有: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导学案要求教师要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教师的功能和作用由“讲授”向“指导”转化,这样的课堂生成的知识会给教师带来许多困难。在实践中我发现,作为老师如果准备不充分,有时会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基于此,教师要编制出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导学案。教师要预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然后再集中精力解决这些问题。我的具体做法是:
  (1)根据教材结构,尽量以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引入新课。
  (2)明确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教学的出发点,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习目标如果过于笼统、空泛,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不明白本节课究竟要学什么。因此,我在编写导学案时,尽量将学习目标制定得简洁、具体,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
  (3)设置预习问题。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我努力把课堂变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改变教师把真理、结论直接“奉献”给学生的做法,努力做到质其疑而导其思。为了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我尽量将问题设置得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课堂问题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学生对照预习问题阅读教材、整理概括,在整体上了解所学内容,并对所学内容有了粗浅的、感性的了解,为进一步的理性学习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4)设计课堂练习。学习是为了运用,针对性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练习的内容围绕“导学案”的学习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可能存在的疑点、反映社会热点,然后把不同的知识点转化为形成性的练习思考题。“题型”的选择尽量根据对不同知识点的不同能级要求合理设计、恰当安排,对能级要求低的问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鉴别、识记,对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设计辨析题、分析说明题,引导学生在思辨、分析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和学困生都能得到提高。
  二、导学案的运用
  (1)“导学”与自学。“导学案”编写好后,提前一天将预习问题以小黑板或小纸条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预习指导的要求初步阅读教材,并对学生课前的自学阅读做出三点指导:一是要求学生读书要快、要尽量节省时间,二是要求学生在读书中找出的知识点或问题答案要准,三是边阅读,边思考,找出疑点,用红色笔做好记号或记录,并在预习笔记上分别用红色笔和蓝色笔写出重难点和易错点。任务和时间一定,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的兴奋空前高涨。为了保证导学案的有效运用,我抽时间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对学生的疑惑点有所了解,上课时可以进行针对性讲解,提高学习的效率。
  (2)课堂导学。完成上述自学指导工作后,师生之间已有沟通的共同基础,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完成了自学并不等于教学的完成,而恰恰是教学的开始,这时的教学应该更有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辨析、点拨和训练,使学生在探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在学生分组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把自己不易理解的问题写在疑难问题解答卡上,分组展示时提出来,教师当堂解答学生的疑惑。
  展示预习成果是每节课的高潮,也是最主要环节。学生在交流、讨论时可能会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拿我前不久上过的一节课举例来说,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26岁的年轻人,整天无所事事地呆在家里,就连招聘会也是让母亲去为自己填写个人简历。问题是“如果你是招聘人员,你会聘用这个年轻人吗?为什么?”设计这个问题的本意是从中总结出依赖思想的危害性,通常我们的想法是不会聘用这个年轻人,因为他缺乏对生活的责任感。但有一组学生展示出来的是“我们会聘用这个年轻人,我们会帮助他,使他的生活充实起来,改正他人格的缺陷”。看到这个答案,我感到很惭愧,作为教师,我没有考虑到这个可能,学生思考问题比我更全面,从中可以体会到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由此我深深地感到,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课堂,也是教师学习的课堂。
  另外,在课程设计中,为了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我尽量将一节课所学到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联系起来。这通常表现在“今天你收获了什么”这一环节中,学生可以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导学案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的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我们在实践中还有几个问题有待解决和提高。比如,在“导”这一环节上,有时显得还不是那么轻松自如;在“讲”的环节上,由于受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讲的还是过多。这一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仍然在不断地思索、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陇西县菜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