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新思考
2011-12-29刘双俊
成才之路 2011年16期
摘要:小学生大多数惧怕写作文,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为此,作者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只要我们能够对症下药,积极调动他们的写作激情,指导他们真实地写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作文教学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关键词:作文;指导;新思考
叶圣陶先生在《对于小学生教授之意见》中指出:“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唯在理真情切而意达”“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撰作”。我们不难看出,教师指导学生真实地写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是作文教学的根本和引线。我在实际教学中,对此深有感受,以下浅谈几点做法。
一、日记入手,有话可写
解决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笔者考虑从学写日记入手。提倡之初,绝大多数学生积极性不高,无从写起,即使写,也是玩玩任务,交交差,流于形式。针对这一实际,我采取“我谈生活的做法”,并要求学生先说后写。首先,让学生说一说一天的所见所闻以及亲身经历的事,并在交流中留心那些素材可写,然后要求学生动笔,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或自己的感想写出来。开始要求短小,真实,具体,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逐步提高。在批阅日记时,及时找出写得好的同学的日记,作为范文在全班朗读,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从中汲取好的营养,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另外,教育学生知道学写日记对于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好处,同时有效地向学生介绍如何写日记的一些方法技巧。可能有很少数学生基础差,写作有困难,允许他们摘抄,但摘抄必须注明,且不得超过总篇数的三分之一,这样每个学生都得动笔,而且可以每天坚持。长此以往,学生逐步有话可写,也能写清楚,有的还写得相当不错。
二、指导观察,有米可炊
有人说过:“不会观察,就不会作文。”所以教育学生要细心地有目的地感知周围事物,观察事物,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小学生好奇心很强,喜爱观察周围事物,但却缺乏观察力,不会观察。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有物可观,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如,中秋节那天,我就让学生每人带一块月饼,让学生观察月饼的样子,然后品尝自己的月饼,将自己月饼的美味告诉别人。为了提高他们的兴趣,接着我又让他们交换月饼再次品尝,说说自己从中得到的感受,最后我让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果然,很多学生说得很有道理,月饼的味道——正因为通过细致观察,学生才抓住了特点,把事物写得具体、生动、形象。此时此刻,谁又能说学生惧怕作文呢?
三、丰富生活,有材可选
作文的本质特点就是通过语言文字再现生活,反映生活,它是作者心灵的流露,是对生活的思考。如果一味让学生整天呆在教室里,教师只重视写法练习,学生势必会缺乏兴趣。这样下去,学生就会感到作文实在太难,压力很大,未写先忧,畏惧作文的心理障碍就形成了,提起写作文就头疼。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讲清作文的本质特点,深入理解作文的概念,充分拓展学生作文的选材范围,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采用记录和再现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如冬天下雪时,带孩子们去操场看下雪,观察雪,相互交流下雪的感受以及周围事物的变化,进而把这一场景写成日记。正是基于这样的观察和发现,学生用稚嫩的小手写出了他们的心声。这样,日子久了,定会唤醒学生写真话的意识。再如,学生走出校园后会发生许多新奇的事,让他们有不一样的感受,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让学生写写。结果许多学生写得有声有色,题材很丰富,有写第一次独自乘车回家的,有写帮父亲戒烟的,还有的写看了电视节目后的感想——如此真情实感,让人读来不由得会心一笑。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作文的本质特点,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展选材空间,写真事,说真话,对于克服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会有很大帮助。
四、联系实际,有据可依
小学作文属于起步阶段,是习作,属于练笔性质。教学指导时,要从实际出发,讲究策略和方法。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从一年级开始对于写话要有兴趣,要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直到六年级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一定要切合实际,不能刻意拔高要求。否则,将会挫伤孩子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厌烦心理。那么,怎样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呢?首先,在选择作文的题目时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作文题目要简单,通俗易懂,并且有点新意,让学生一看就感兴趣,想写。其次,讲评作文也要讲究方法策略,从学生实际出发,要求不能过高,不能只关注有限的几篇好习作,而是要多鼓励那些题材不太新颖,寓意不太深刻,但语句通顺书写得认真的学生,不能只表扬肯定好作文。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学生看到希望,让基础差的学生们也感到有成就感,感到自己也能写好作文,进而激发起他们作文的兴趣。
另外,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是十分必要的。当你去完成一件你很不乐意的事时,你会觉得很难,小学生完成作文,也是同样道理,此时,他们发现,作文很难。因此,一定要强化兴趣教学。小学生的好奇心强,能适时地利用好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事半功倍。当然,作文教学还可以以多种形式来开展,以竞争促热情。在进行作文讲评时,注意写好评语,多肯定,多鼓励,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此外,还应注意使用这些方法时要推陈出新,富有创意,不落俗套。
(通渭县什川乡贾家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