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才结构优先调整的新思考

2011-12-29赵永乐

成才之路 2011年16期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牢牢抓住三个“主”:一是科学发展这个主题,二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主线,三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个主攻方向。同样,在人才工作中,我们也要牢牢抓住三个“主”:一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二是以加快转变人才发展方式为主线,三是坚持把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人才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实施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不仅对加快转变人才发展方式具有战略意义,而且对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具有基础性作用。
  一、人才结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瓶颈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人才强国战略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人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我们必须看到,我国人才总量虽然位居世界前列,但人才发展总体水平却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且在诸多方面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人才结构不协调、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严重匮乏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瓶颈。当前,我国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人才结构的优化调整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在第一产业方面,农业劳动力约占全国劳动力的2/5,但劳动生产率低下;现代农业比重小、水平低,仅靠为数很少的一线农技人员和专业户维持;具有现代农业知识技能的技术人才、生产人才和规模经营人才奇缺。
  第二产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比重大,人才集中度高但产业技术水平低;某些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人才知识、技能老化且难以转换;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大部分企业居于世界产业链的低端,成为别国的生产车间;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不快,企业规模偏小,核心竞争力弱,经营、研发以及技能人才供给严重不足,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第三产业近年来虽然得到长足发展,但所占比重与发挥作用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服务业人才大部分分布在传统服务业领域,素质偏低,难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现代服务业发展快,人才需求量大,素质要求高,然而人才供给能力弱小已经严重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在我国,越是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越是匮乏,特别是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战略科学家更是奇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薄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能够领军创业的科技人才不仅稀少,而且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致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经营分散,难以成长为现代大企业。
  二、优先调整人才结构,引领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人才结构是产业结构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人才作为产业结构的构成因素,产业结构就会缺少创新性和效率性,即只有制造功能,而缺少创造功能。尤其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创新,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催生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这就需要人才结构优先进行战略性调整并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人才结构调整好了,就能源源不断地输出大批适路的优秀人才,以满足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求。
  根据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的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调整人才与其他要素投入关系的结构,二是调整人才培养的结构和布局,三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调整人才队伍构成,四是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五是调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六是调整高技能人才队伍结构。
  具体说,为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人才结构优先调整的战略性任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从层次上对人才结构优先调整,进而推动产业层次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人才结构的层次性决定了产业结构的层次性:低层次的人才结构创新性和效率性都不高,与其相对应的产业结构特征就是劳动密集型,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低端;提升人才结构的层次性,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向高层次发展,使其凸显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创新型,向产业链的高端转移。
  其次是从分布上对人才结构优先调整,进而推动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一是要大量培养现代化、专业化、产业化、高效化的农业生产人才、农业技术人才和农业经营人才;二是要着重培养扶持以创新创业为特征的战略性新型产业人才,强化制造业人才的创造能力;三是要把推动服务业人才发展作为人才结构优先调整的重点,加速壮大现代服务业人才大军,尤其重视培养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同时,要采用各种倾斜政策和有效措施促使人才区域合理流动,推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人才协调发展,促进不同区域形成各具特色、高效优化的人才产业结构。
  再次是从人才的投资结构优先调整,调节人才的专业结构和行业结构,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向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三、人才结构优先调整,要同时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和市场基础调节作用
  政府的宏观调控对人才结构优先调整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都有重要的作用。政府一方面要通过出台成套的人才政策,保证人才结构能够得以战略性调整;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出台若干的产业政策,引导人才结构能够适应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求而优先调整。要保持人才规模较快发展,供需平衡;引导人才的教育培养专业设置科学合理,增设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人才专业,淘汰落后专业;调整投资政策和税收政策,鼓励人才创新创业;鼓励人才知识更新和技术更新,尤其是对淘汰产业和专业的人才,要及早提供系统培训,转换职业或专业,更新知识和技能,使他们的素质不断提升,进入新的产业和岗位。在人才结构调整过程中,政府要加强对人才流动的政策引导和监督,推动产业、区域人才协调发展,促进人才资源有效配置。
  但是必须看到,政府的宏观调控并不能包办代替一切,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的配置功能,运用市场机制对人才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要推进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建立政府部门宏观调控、中介组织提供服务、企业用人公平竞争、人才就业自主选择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同时还要发挥财政、规划、投资、税收、金融、标准等经济手段的杠杆作用,对人才结构进行优先调整。为此,必须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使市场在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
  (作者系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