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引入音乐的探讨

2011-12-29刘三正

成才之路 2011年10期

  一、在准备活动过程中配乐
  传统带操形式是教师教完一套操,每堂课都在不断地重复,自己都感到很枯燥,何况学生。所以,在准备活动徒手操的练习中,配上自己选的节奏感强的音乐,就使得动作和乐曲产生了共鸣,既能充分地体现做操过程中快慢有致的节奏变化,又能避免节数较多而产生单调、枯燥、乏味的感觉。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并逐渐把课堂引向深入。
  二、在学习新动作练习过程中配乐
  动作是无声的音乐,音乐是有形的动作,两者融为艺术整体。健美操就是综合了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的艺术练习。比如健美操的行进间前踢腿练习。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此类腿部形态的练习,我在学生基本掌握这个动作的情况下,让学生先听我口令进行练习,结果发现学生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动作不够协调、韵律节奏感较差、略有厌烦的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我再让学生跟着动作节奏感较强但韵律较缓的音乐进行练习,结果发现以上三种情况基本上不再存在,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准确有力地完成练习,而且能表现出动作的韵律感和美感。所以说,通过伴奏音乐,能调节神经过程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有助于提高人的感知觉,也减少了学生重复练习时的单调和枯燥感,增加了练习的实效性。
  三、在耐力素质练习中配乐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耐力素质的练习是学生最头疼和不愿意做的练习。绝大部分的学生,在枯燥的800米、1 000米练习过程中都有跑跑走走的现象存在,从而导致成绩不理想。针对这一现象,我尝试着在学生进行练习800米、1 000米的同时播放了《运动员进行曲》。当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响起时,学生精神振奋,不论男生还是女生,他们都能跟着节奏,步幅轻盈地跑完全程。这消除了在练习中走的现象,使成绩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达到了预期效果。这次之后,每次遇到耐力素质的练习时,我都在学生练习的同时播放课前准备好的音乐。渐渐地,学生们消除了对像800米、1 000米之类耐力性练习的反感情绪,耐力素质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四、在放松活动中配乐
  当进入一节课的尾声放松练习时,随着优美抒情的音乐,烘托出了轻松的气氛,学生在我提示下进行手臂的放松练习,腿部肌肉的自我推拿放松。舒缓的轻音乐使大脑皮层运动细胞由运动状态逐步趋向安静状态,培养了学生自我保健的能力,加速了疲劳的消除。
  通过研究,我得出这样的结论:运用音乐调节课堂气氛,能使本身单调的教材内容含有新意,从而促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效果。
  (唐山市丰南区柳树0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