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创新课堂的几个特点
2011-12-29宋红杰
成才之路 2011年10期
学校提出的“三鼓励”“三不许”“五种课堂”的教学要求,实际上就是创新课堂的基本标准。要把这些要求落到实处,创新课堂必须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变“讲堂”为“学堂”
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要讲的少,把自己从繁重的讲中解脱出来,而把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把黑板、投影片留给学生。要让学生说,让学生写,让学生思,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二、变“师说”为“生说”
教学中教师会经常提问学生,但有的教师却不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没等学生思考就急着把答案讲出来。试问:教师在课堂上的夸夸其谈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教师的精彩表演让学生得到了什么?答案显而易见。表现久而久之,学生会变得越来越惰性,学习的主动性将被扼杀。提倡把教师的说更多地变成学生的说,才能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变“回答”为“提问”
目前,很多教师仍习惯于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问答式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提问,按固定的模式回答成型的问题,限制学生的发展。因此,要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养成发现问题、主动提问的习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变“个学”为“互助”
传统课堂上更多地强调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这当然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但却不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很难发挥集体智慧。课堂上引入组对学习和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通过互评、互问、互测及讨论,可实现优势互补,智慧共享,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五、变“学会”为“会学”
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备大纲、备考纲、备教材、备生活、备学生、备习题、备教法、备活动、备问题、备点拨、备作业。课上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养成总结归纳,探索规律的习惯,养成重理解要过程抓本质的习惯。不断积累信息、明晰思路、形成方法,力争学一得一,最好能学一当十,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六、把“第一感觉”留给学生
教学中教师代替学生读题、审题,代替学生思考,甚至代替学生解题的“越俎代庖”现象仍相当普遍,这种做法剥夺了学生的第一感觉权、第一印象权、第一解读权,而我们知道“第一感觉”“第一印象”最深刻最有意义。因此,我们提倡在学生思考和训练时,教师不要有不必要的提示和要求,不要干扰他们,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尝试,大胆实践,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感悟。这样,就能把“第一感觉”留给学生。
(迁安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