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高年级语文第一课时的字词教学

2011-12-29冯啸岩

成才之路 2011年10期

  苏霍姆林斯基对词语教学有着独到精辟的见解:“儿童最初是通过词来认识世界,词是儿童进一步获得知识的重要的因素。”“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因此,在阅读教学的广阔天地中,字词教学承担着基石的角色。阅读教学从它开始,并由它坚实地举起句、段、篇的教学。可以这样说,若没有扎实的字词教学,随后展开的阅读教学将会是空中楼阁。
  一、理解有方,扫清阅读障碍
  词语是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初读课文时,理解是从词语开始的。大部分中高年级语文老师,习惯于让孩子在预习的时候把词典或《课课通》的解释抄写在书上,认为让孩子背诵就能应付考试了。其实,我们老师完全可以带领孩子多方法多渠道地去理解词语,引导孩子学会运用方法自我理解词语。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事半功倍的。下面以《草原》一文为例,说说在第一课时中我的词语教学。
  (1)“会心”,让我轻轻告诉你。《草原》中有“会心”一词,当一个孩子提出这个不理解的词语时,全班面面相觑。这时,我让他们读句子,学生们还是一头雾水;让他们查字典,字典上的解释是:“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学生还是不甚了了。于是我告诉他们“会心就是理解别人的心意”。有时,我们往往会遇到字典上越解释孩子越模糊的词语,本来只有一个新词语,字典里的解释却连续出现了几个“陌生”的词语,于是越解释越模糊。对于这一类词,不如以平白易懂的语言直接告诉他们。教师的作用在于对学生疑难处的点拨与讲解,有的教师,片面理解语文教学只能让学生进行自立探究学习,连该传授讲解的地方也不敢说了。其实,在教学中,当我们发现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浑然不知时,最好用的方法就是“让我轻轻地告诉你”。
  (2)“襟飘带舞”,模糊意会。读“襟飘带舞”一词,学生心中自然而然就会呈现出一幅群马飞驰,衣襟和带子飞舞的画面,他们能够通过画面模糊意会到该词语的意思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是可以“言传”的,但也有许多词语只能“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像《草原》中的“襟飘带舞”“天涯碧草”等,就可以允许孩子们模糊意会。
  (3)“羞涩”,换个词。阅读时,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语言的独到功夫。例如“羞涩”一词,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换词训练。学生把“羞涩”换成“害羞”,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深究词义,知道“羞涩”的反义词是“大方”。通过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显得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4)“渲染”“勾勒”直接展现。使用实物、插图、幻灯、音响、实验、简笔画等媒体,可以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便于他们准确地理解。学生读着句子,对“勾勒”一词,一时还摸不着边际。它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一是绘画时用线条画出轮廓,二是用简单的文字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学生在犹疑中模糊猜度着,可“渲染”一词也出现在这句中,就更没有能力正确理解了。这时,我利用教室墙上布置的学生国画作品来处理。对“迂回”一词,我做个一个弯弯曲曲的动作,学生立即就明白其意思了。比如“蓬蓬勃勃”一词(四下《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孩子找到的现成解释是“形容繁荣、旺盛”,对“繁荣”“旺盛”这两个词,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是不鲜活的,也许读过,背过就忘记了。这时,我们不如呈现一棵枝干粗壮、枝叶稠密的樟树,让学生进行描述,也就不难理解“蓬蓬勃勃”所蕴涵的生机了。
  (5)“一碧千里”,用心体验场景。新课程要让孩子的亲身经历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资源,在解词中要努力唤起孩子的体验,他们在自身的体验与感悟中理解词语,并且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个升华。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这个词语的意思,更是一个立体的多元的认知。如“一碧千里”这个词,我深情地说: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走了一百五十里,是绿色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绿色草原。这样巧妙地创设情景,引导体验,遵循儿童的特点,使学生知道“一碧千里”,就是到处都是绿色,为理解草原的大、草原的可爱作了铺垫。
  词语的理解可通过多种方法、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来实现,不论用什么方法都是为了揣摩作者用词的准确,为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打下基础。实践证明,只有扎实的词语教学,才能积累词语,强化语感;才能训练思维,丰富情感;才能扫清阅读教学障碍。
  二、积累有道,奠定阅读基础
  理解词语也是积累词语的过程,然而自觉地、有意识、有方法地积累更能丰富学生词库,为孩子们奠定自我阅读的基础。下文以《卢沟桥烽火》为例,谈谈我的词语积累方法。
  (1)万籁俱寂和震耳欲聋——根据意义积累词语。在理解“万籁俱寂”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学过的表示静的成语,“无声无息”“鸦雀无声”“悄然无声”“悄无声息”这些词语都是存在学生记忆库中的,教师还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了解万马齐喑、万籁无声、鸦雀无声等词语。“震耳欲聋”表示声音大,与“万籁俱寂”正相反,我们同样可以在学生把握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积累表示声音大的成语:响彻云霄、如雷贯耳、振聋发聩、声振林木、震天动地、声如洪钟、锣鼓喧天、欢声雷动、鼻息如雷。这两组词语放在一起积累,本身就很好玩,我们可以通过唤醒与添加充盈学生的词库,丰富积累,达到词语教学的目标。
  (2)气势汹汹与如火如荼——根据词语的表面形式积累。气势汹汹是ABCC式的,如火如荼是ABAC式的,我们可以借助集体智慧引导学生按照词语的表面形式积累。不过事实证明,这样的积累对学生而言效率不高,应试是需要的。要想这样的积累高效,需要不断长期的反复。
  这样根据表面形式集合积累,还可以稍微深入。一是把含有相同特点的词语集合在一起积累,如:天长地久、天高地厚、天昏地暗等;二是把用反义词组成的词语集合在一起,如:声东击西、大惊小怪、出生入死等。只要我们有心,会找到良好的积累方法的,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打下夯实的基础。
  (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