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地理素养
2011-12-29刘晓萍
成才之路 2011年10期
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方面的有机综合体与反映。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地理知识与技能——便于学生沟通横向学科领域,促进相邻学科的学习,是学生正在构建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为学生深入学习地理和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知识技能不仅关系到学生平时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而且关系到日后从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效率。②地理能力——包括地理学习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地理学习能力是学生不断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钥匙”,并且只有当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地理了,他们才会把地理学习看做是一种精神享受与终身发展的需要。③地理意识——包括空间意识、环境意识、全球意识等。地理意识是在地理认知达到一定境界后的自然感悟与意念流露。环境意识和全球意识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核心理念。④地理情感——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地理思维活动、影响地理判断能力、支配地理活动的精神支柱,它表现在学习兴趣、文化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所以说,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是这次高中地理教育工作者需要完成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此,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必须正视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别,构建“合格+特长”,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接触现代地理科技方法等不同的学习需要,以保证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尽可能地使每位学生的潜能都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并为其个性发展提供空间,使喜爱地理及其相关学科的学生脱颖而出,发展个人兴趣志向,正确引导他们思考和规划今后的学业发展及就业趋向。
二、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发现问题是认识、解决问题的前提,因此应重视学生发现地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养成科学态度,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探索创新能力以及人生规划能力。
三、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科技的发展不断地给学科发展注入新鲜活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向众多领域的渗透,必须重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使他们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四、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课程评价标准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优劣。因此,《课程标准》一改应试教育下仅关注终结性、单一的评价模式,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采用素质教育倡导的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的做法,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