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交流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2011-12-29曲秀凤

成才之路 2011年10期

  心理学认为,情感对人的活动具有驱动作用,生物的内驱力只有经过情感的放大才能具有动机作用。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积极的情感能激发出浓厚的兴趣,进而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内驱力。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运用教学内容的内在力量,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以外,教师个人的情感感染力,往往是吸引学生有效注意,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启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最佳手段。因此,笔者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建立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氛围
  (1)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课堂教学即是知识传授反馈的过程,也是师生的交往过程。老师只有把情感融入到教学中去,才能调动起学生的情感,才有利于课堂气氛的形成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2)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每个孩子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有着自己喜怒哀乐,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关爱他们就是学会宽容,善待学生的失误,平等相待。与学生轻松愉快地交流,耐心温和地解答他们的问题,做一名有亲和力的老师。
  (3)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资源,渗透情感教学。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把教材中传递出的情感和学生激活的情感融会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同时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随着课改的深入,英语教材内容不断更新,也侧重了情感态度的培养,教材中渗透了感恩教育、立志教育、道德教育等。作为英语教师应勤于钻研,深刻理解教材,挖掘其中积极的情感寓意,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和高尚情操。
  (4)课堂上对学生批评时应巧用幽默语言,以便学生易于接受。不可斥责或冷嘲热讽,可用鼓励性的或幽默的话语,消除学生的惧怕紧张情绪。比如,课堂上老师讲兴正浓,讲台下,学生却睡意蒙眬。笔者轻轻走下去,摸着他的头:“生病了吗?”他摇了摇头,“那就是因为老师的催眠曲唱得太好了?”他脸红了,挺直了腰。
  二、课余英语活动及师生交流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
  课余英语活动的开展,是对课堂45分钟的进一步跟进。如果能在课余指导学生开展有趣的活动,对进一步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将会有帮助。另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你会更了解学生,更贴近学生。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感情近了,学生就容易接受你说的话,尤其对学英语困难的学生,应更多地给予情感方面的关注和激励,消除其心理负担,努力培养困难学生与教师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关系。
  三、作业批改的过程也是师生进行纸上交流的过程
  作业批改是教师对学生认知目标审阅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师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以往的作业批改,都是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批对错、写日期,这样的交流使师生缺乏交流。试想一下,老师批改作业只留个日期的话,恐怕学生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实际上所有的学生都十分在意老师给自己的评价。作业评价是学生与老师沟通的一块园地,对学生作业细致的批改,积极的评价,不仅反映出一个老师的工作态度,也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积极情感因素和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尽可能创造一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氛围,设法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真正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东光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