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因“磨课”更精彩
2011-12-29吴永旭
成才之路 2011年10期
什么是磨课?把自己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与同组中其他教师的智慧相结合,在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就是大家通常说的“磨课”。一个“磨”字,道出了其中的反反复复的修改和斟酌。不过,这磨课的“磨”字就如十年磨一剑,道出了一节成功好课的艰辛和不易。
在去年10月11日,我有幸上了一节市级数学公开课,得到大多数听课老师的好评。在接到任务时,我有点担心,《特殊三角形复习》一课别人开过不少,如何上得有新意,的确比较困难。后来,经过范老师和数学组其他老师的指点,通过自己备课、试上、修改等一系列的磨课过程,最后成型。在这次开课的准备、上课、反思过程中,我收获很大,特别是对备课过程中的磨课感触颇深。
一、磨课的过程回放
1. 磨引入,创设情境
第一稿:(老师出示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纸片) 问:这是什么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若学生说不出其中的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老师通过折叠这个三角形纸片来引导) 然后,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轴对称性(三线合一)。
第二稿:(课前,每名学生发一张A4长方形复印纸,要求每名学生要带一把剪刀)
(动手试一试)剪一剪: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剪一刀,你能剪出一个三角形吗?说说你剪的是什么三角形?
学生最容易剪出直角三角形或等腰直角三角形,教师追问:为什么你这么快就能剪出一个直角三角形?(长方形纸片的角都是直角,这是现成的)能剪一个一般的等腰三角形吗?若学生不会,可提示:想一刀剪出另两边,什么办法可以做到?先对折再剪一刀就能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师:今天我们只关注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来复习《特殊三角形》一章。(板书课题)
师:(展示学生剪出的一个等腰三角形)△ABC为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由折叠和轴对称性可知道: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