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探究

2011-12-29吴艳华

成才之路 2011年10期

  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呢?
  一、教学中激发兴趣、创造氛围
  创设情境,目的是煽情。初读课文时,学生往往不知从哪里入手,也就无法体味作者的情感,这就需要教师用循循善诱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然后渗入诱导,问题就不难解决了。从深刻领会作品创造的艺术意境,完成由情入理、寻文悟道的思维迁移。从而激起一种热烈的积极的审美愿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设境之法颇多:如介绍背景、看课文插图、讲述有关课文内容的故事、欣赏有关课文内容的影视作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启发学生联想。
  二、善于互动,展示教师风采,感染熏陶学生
  课堂教学中,情感是协调师生关系的纽带。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教学内容之中,并结合学生实际,增强他们对教材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思考力和判断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还要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如闻其声,从学习中享受快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情感这把钥匙有效地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达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教学效果。
  三、挖掘课文深层内涵,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语文是富有感染力的学科,其中蕴涵了作者丰富而热烈的情感。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设良好的课堂情景,以情激情激趣,以情教文育人。在学生接触作品时,教师首先抓住本文的情感个性,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激情、巧设导语,引带入境。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近作者、走进课文,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气象万千的境界,感知作家所描绘的画面、人物、情调或气氛,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共鸣。优化他们的个性品质,激发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
  四、运用多种教辅手段,促使学生情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中必然会表现出木然、无反应,对学习内容和老师的讲授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进而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情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特别在讲授艺术性较强的课文时,可借助音乐、图片、录像、多媒体等直观可感的手段,调动学生情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创设适当的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感,从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得到大幅度提高。
  
   (瑞金市沙洲坝八一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