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研究

2011-12-29胡锋华

成才之路 2011年10期

  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悠久而弥新的课题。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如何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随着语文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学界的重视。下面,本人就对语文教学中语感的认识和培养问题,谈谈几点看法。
  一、通过朗读、揣摩,培养学生语感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应提倡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来培养学生的语感。用朱光潜的话说,就是“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朱老先生这段精辟的描述,便是朗读、揣摩的实质。
  二、通过朗读与激发想象有机结合,诱发语感
  阅读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很多,有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引读等等。无论哪种朗读都不仅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理解课文内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有效的阅读训练,必须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同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诱发学生的语感。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弥补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声、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
  三、通过朗读形成内心视像,激发语感
  语文中有些词句并不深奥,表层意思并不难理解,但却富有鲜明的感情色彩,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朗读的方式,形成鲜明的内心视像,来引发学生的语感。
  四、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强化语感
  正如萨特所说,阅读是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因此,阅读教学应该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和体验,鼓励他们在阅读实践中自主探究、张扬个性。另外,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强化学生的语感,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从知识的理解、方法的掌握、情感的渗透等几方面进行评价,且应用于平时的阅读教学实践中,会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语感培养有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文选烂,秀才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而在这个整体把握过程中,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味与琢磨,更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
  
  (江西省宁都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