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目标明确的语文课堂
2011-12-29刘晓
成才之路 2011年10期
在杜郎口中学,一位老师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的语文课堂老师往往旁征博引,热闹非凡,有点像老师领着一群孩子去打枣,你一竿子,我一棒子,打得欢天喜地的,把枣子打了一地,这时下课铃响了,孩子们一哄而散。那些机灵的孩子还有可能在打枣的过程中,捡几个尝尝味道,那些瞎起哄的,就什么也没得到。
由此,我想到了教学目标的问题。教学目标具有导教、导学、导检测的功能。目标明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首要条件。而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课程标准》中对语文三维目标的要求,又决定了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不容易确定的。尽管这样,因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还是语文实践,不必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因此,语文课堂要目标明确、单一,让学生学有所“得”,还是可以做到的。
一、优化课堂教学,科学设立目标
上课前,教师要把讨论确立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作为首要内容。确立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本节内容在单元中,乃至整个教材中的位置;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水平。一般一节课重点目标只有一个,至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必刻意强化,这是所有教育过程中都应该贯穿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一点点渗透的;然后讨论达到这个目标所需采用的教法和学法。这个环节要细致,考虑要充分,问题怎样提出,应做哪些预设,可能会有怎样的生成,目标达成的检测和反馈方式,教师在备课时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明确了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老师才有可能将自己的教学转变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整合单元教学,明确单元重点
现行教材的单元编排,是以题材、文体、主题来编排。在单元中,又照顾到各种文体的交互和集中,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一种相对集中。因此,整合单元教学,在单元目标的引领下,以知识和能力为立足点,在课时、课型、内容等各方面统筹安排,能让学生记忆深刻。在课型的设计上,可加入一节单元导读课,让学生对单元内容有整体的把握。人教版七下四单元主要选的反映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内容多元。如《社戏》中的乡村戏剧,《口技》中的民间传统艺术,《安塞腰鼓》《观舞记》中的中外舞蹈艺术,《竹影》中的绘画艺术。学习本单元,不能划一地要求学生理解某种文化现象,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文化艺术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单元导读课中,可以“美”为主线,采用“欣赏美,感知教材——发现美,熟悉教材——品味美,探究教材——创造美,应用教材——追逐美,拓展教材”的流程来吸引学生进入单元学习的兴趣。
在课时安排、内容理解和能力培养上,单元文章都有可以整合的地方。人教版七下二单元的三篇自读课分别是《黄河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仔细比较几篇文章,发现这几篇文章都感情真挚,热情洋溢,极其适合朗读。教师在备课时就可以确定利用这三篇文章培养朗读能力,调动朗读兴趣的目标。可以用三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老师精讲,学生练读;第二课时,开展朗读比赛,形式学生自选;第三课时,反馈展示。这样,与以往比较起来,同样是三课时,但这样的单元目标明确的三课时内容衔接更紧凑,更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激活作文教学,反馈及时到位
作文评改是语文老师的一项繁重的工作。如果用目标教学引领,在写和评时都能做到目标明确,作文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统观整部教材,依据单元主题,参照综合实践,拟订一个学期的作文训练计划,争取每篇作文都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写前精心指导,评时引导互批自改。教师可事先在成绩册打好分数,然后引导学生依据本次作文的训练目标,互相给出分数,然后与老师给出的分数相对,引导学生根据目标写出评语,把握重点;把作文本反馈给学生本人,让其针对训练目标,写出自己本次作文的优势与不足,并给出改进措施。如《那一次,我长大了》的作文,可以训练选材能力。教师在记分册上给出分数之后,根据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选材的需要,把所有学生的选材内容概括整理出来,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出示这些材料,让学生点评喜欢哪一则,为什么?既然你喜欢这一则材料,如果让你来写,你准备详写哪一部分……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在选材的重点内容辐射下,文章的立意和组材等问题也都迎刃而解。这样的作文讲评,教师把主要精力花在了精心备课上,真正做到了既备教学内容,又备学生,学生受益很大,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互批自改中得到了锻炼。
目标明确的上课方式,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挑战。要做到教学目标的单一,让学生真正在知识与能力上有所“得”,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得”与“失”的关系,要舍得割爱,舍得摒弃与教学目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目标一旦确立,在课堂练习、反馈设计等方面都要有配套措施,这样老师就必须坐下来,认真备课。这样的授课,学生的收效是显著的。学生的课堂笔记记得具体而工整,复习更有针对性。以往语文课知识较杂,教师讲授较多,推进速度较快,学生笔记很零散或者一些学生干脆没有笔记;现在课堂目标明确,教师训练到位,学生记的内容也多,复习也有针对性。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面广,大大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总之,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是一个庞杂的任务。语文教师应在目标教学的引领下,努力实践,不断摸索出符合我们学生特色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
(大连三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