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情境创设
2011-12-29尚连云
成才之路 2011年10期
语文阅读能力是初中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有效提高阅读能力能够带动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美好思想情感。那么,如何创设好新课程中学生语文阅读学习中的情境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自读提示,把握重点
自读提示是教师于课前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纲领性材料。用于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自读提示,把握文章的重点、难点和主要内容,了解作者行文的目的和意图,激发他们阅读语文的兴趣,准确把握文章总纲,进而在总纲的统领下,开展有效阅读。教师在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时,要科学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采用朗读与默读相结合、朗读与思想相结合等方法进行有效阅读。精读、略读和浏览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需要,诵读是指导学生积累、体验和语感培养的需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去选择科学的阅读方法。学生在阅读课文中,教师要对他们充满信心,给予信任,适当点拨,指导他们正确理解课文的主旨。
二、品味课文,畅谈心得
阅读教学是师、生、文三者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导演,必须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引导学生在品读文章时,要抓准重点名段和对主要语句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品读课文。教师要利用语言或教学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教师指导学生品读课文要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用感情熏陶学生,师生情感同步升华。通过自由阅读、个人展示、师生同读、穿插结合,使学生丰富的情感得以尽情抒发。对不同题材的课文,教师要采取不同的反思形式。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在体会上存在差异,但要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为前提。
三、精选资料,积累运用
阅读最终的目的是学以致用。阅读是通过感悟别人的语言,进而使自己的语言更丰富。阅读要积累语言。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语言的积累,为他们创设展示的平台,让学生运用阅读所学,增加练笔机会,鼓励他们练笔尝试,展示学习练笔成果。积累是语言的储备,运用是语言的创造,阅读促进积累,积累推动运用。
总之,新课程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创设,教师要认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运用的规律,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科学通过语文阅读教学情境的正确创设,尽可能拉近文本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距离,重视学生朗读和默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多渠道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唐河县上屯镇第一初级中学)